周六赴约参加线下聚会,很幸运能看到这部影片。更幸运地,编剧芦苇老师的朋友也来到现场,跟我们探讨了影片的幕后故事,以及芦苇老师和王全安导演的种种趣事。映后关于影片的探讨主要聚焦于“两难的抉择”,话题一开,竟聊了两个小时。

印象最深的是片子的摄影和剧本。因为迟到了几分钟,我事先并不知道影片的相关信息。可画面一给出来,活脱脱就是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油画感极强。草原、羊群、骆驼、蒙古包、裹着厚衣服的牧民。无论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联,还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都处理的极美,可又让人感觉不到设计感和匠气。摄影为叙事服务的同时又颇具特色。反观近几年的文艺片,如《隐入尘烟》,似乎太注重镜头的设计,想在构图上发力,从而显得十分刻意。我个人认为,能让人看不出痕迹才是高超的手段。

在剧本上,本片的叙事明显体现出芦苇的编剧特色:民族化,反好莱坞化的尝试。片子核心的矛盾只有一个,在荒凉的草原上,面对瘫痪的丈夫,图雅该如何选择。是留下来照顾全家,还是另找男人。巴特尔的选择是让她改嫁,自己跟姐姐生活。可图雅是个人品非常好的女人,她坚持不离婚,直到为了救森格,图雅被检查出脊椎因为劳作出了问题,甚至不能再骑马,这时,当初坚定的选择变得犹豫起来,更变得现实起来。与图雅相反,森格有个不安份的老婆,妻子嫌弃她没钱,总在外面找其他男人,即使是这样,森格内心还是怕老,他仍要买卡车,想留住妻子。两对感情状况截然相反的家庭就在这样的选择中苦苦挣扎着。

图雅的选择很天真,如果有人能照顾巴特尔,她就嫁。多么真诚和诚挚的感情啊,如果我代入图雅,我很惭愧做不出这样的选择。求婚的人很多,可都因为照顾巴特尔一条被图雅拒绝了。怎么可能会有男人娶老婆还帮忙照顾前夫呢?可图雅很坚定,她甚至拒绝了有钱有势的老同学。不过他与森格之间的感情却有了火花。森格为他们家打井,图雅对他有了照顾,也有了担心。终于,森格在被炸晕后选择求婚,而图雅也在第二天去到井下,与他约定,等森格离婚,就来求婚。命运弄人,森格晚上听到有老婆的消息便飞奔而去,图雅以为他仍是怕老婆,便死掉了心,同意嫁给另一个愿意照顾巴特尔的人。

以好莱坞叙事来看,故事到两人约定或图雅同意别人求婚就该结束了,可芦苇的功力体现了,他让森格回来,而且是带着离婚证回来,两人结婚,你以为是大团圆了么?在最后的宴会上,森格劝巴特尔少喝酒,矛盾出现了,醉酒的巴特尔让森格少管他,两人你来我往动起了手脚。外面,图雅的孩子跟别人打架,原因是对方骂他有两个爸爸。图雅崩溃了,她无助地把自己锁进屋子里,开始哭泣,门外是森格呼喊她出来的声音。这一结尾可谓瞬间达到了戏剧的高潮。当图雅得到一直想要的选择后,她发现原来两个男人并不如她想的那样可以共存。这是信念和信仰的崩塌,图雅在思考什么?未来她如何选择?我们都不得而知。我认为这要比娜拉的出走更为残忍。如果说娜拉的出走还残存一丝信念和成功的可能性的话。图雅的爱情观则完全崩塌了,无可救药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