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阳导演第二部作品,慕名观看。
好的故事片和平庸的商业片界限究竟在哪里,是故事性还是艺术性呢?我认为,是导演创作意图和文本最终呈现是否一致,和文本中所含有的信息量是否缺省/过载。无论视听语言还是艺术主张,这是一部在文本上可以自圆其说的作品,它有着相当出色的大纲:一个男人纠缠不清的三角债引发家庭事业的双重危机,性格悲剧和环境因素逐渐将他引向自我毁灭。相对流畅的故事主线和乌海沙漠巨物的构成主义艺术审美形成二元对立,即人和环境的对峙。在沙漠中遗世独立的恐龙、在民宿表演民乐的人、练瑜伽的农村老人有意结构影片的不和谐音调完成影片后现代的反讽,在基本电影符号语言中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然而,影片最大的缺点就是先天不足的剧本。黄轩饰演的杨华是现实生活中无能狂怒者的典型,与其说是交友不慎、社会家庭和生活共同逼疯了他,不如说是他性格缺陷和机变能力不足造成的必然悲剧。悲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但经典悲剧的无价值必然带有人性的悲悯,本片中出现的次要角色无一例外,都被催化为杨华人生悲剧的推手,这种为推动剧情、为恶而恶的设置,导致影片带有同现实生活迥异的悬浮感,只能说是导演功力的不足。同样,一流的剧本常常使观众有意在笔先、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文字的信息和提示往往超越故事本身的重量,但是,本片台词粗浅得近乎真实电影,它只剖白民间借贷表面的悲剧,却忽略了造成悲剧的人心不足和精神空虚。杨华和苗唯这对夫妻从沟通不足产生误解,由误解加深引发争吵,直到最后丈夫驾车将妻子撞下悬崖。“沟通无效”在片中曾多次暗示,角色视频对话、语音通话、发消息的次数多到超越了观众的承受阈值,这些“手机戏”伴随大量视听留白和场面调度失衡,都是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原因和结果。可惜,导演没有进一步将无法交流、人际沟通失败和文本白噪音(如罗宇宴请场景)耦合为指向性的母题,只点到即止地将之滥用为填充元素。正因为调度和视听结构能力有限,观众才理所应当地看到了一部有思想却肤浅直露、有艺术主张却拼贴感强的电影。
或许这就是乘兴而来,略微失望而归的原因吧。
愿周子阳导演下部作品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