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必须强调,抛开隐藏在裙下的那部分,但就影片本身说,《星愿》体现了一个合格的、血统纯正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的水准,但也仅仅是合格,如果做比较的话,它的水平也就是比《寻龙传说》和《魔法满屋》高那么一点。
迪士尼公主系列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带有强烈的特定文化属性,即这个公主本身一定要带有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
寻龙传说——东南亚
风中奇缘——印第安
花木兰——中国
海洋奇缘——波利尼西亚
无敌破坏王——互联网
魔法满屋——墨西哥
很正常,如果只是一味的拍摄《白雪公主》这样,里面只有公主和王子的格林童话,那么一两部之后就会让观众感到乏味了,所以用风格迥异的文化要素来作为公主童话的鲜亮外衣,简直不要太高明了。
于是我们永远能在迪士尼公主动画里不同的新鲜事物,无论是服饰,舞蹈,食物,还是打斗风格,人物形象,生活方式。
所以即能看到吃包子喝茶,也能看到墨西哥卷饼;即能听到苏格兰风笛也能听到电子音;即能看到弗拉门戈舞,也能看到草裙舞。
而本片在这方面高开低走,在前十分钟我们通过服饰和热辣的弗拉门戈舞能看出来伊比利亚半岛的风情,而后九十分钟主创们则完全把体现文化新鲜感这茬给忘了,已经完全成为了毫无特征的公主复仇记。
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另一个趋势便是对于好莱坞以及美国生辉的政治正确敏感度很高。
从1937年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开始,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虽然迪士尼向观众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但是在对于公主等片中人物的设定上,仍然没有摆脱公主+王子的双主构架。
随着90年代女权主义的觉醒,在1998年的《花木兰》开始,大女主在真正意义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标志是出场时间的绝对优势、对爱情主题的削弱、赐予公主自身更为坚强的意志和更为强大的力量。
从2012年《勇敢传说》开始,爱情要素基本上就算是被撤掉放弃掉了,甚至已经不在存在所谓的男一号。
取而代之,公主系列的感情核心从爱情转向了亲情(勇敢传说、冰雪奇缘、魔法满屋)和友情(寻龙传说、海洋奇缘、无敌破坏王)
而本部《星愿》可以说是对感情线剥离最彻底的一部了,在之前的系列作品里,总会有一个人或物承载着爱情、友情、亲情等感情中与公主作为链接的另一端,但是本片中则缺少这样一个人物。
影片的核心“许愿星”虽然拟人化了,但是一个缺少语言的人物设定很难承担作为影片感情线联系人物的重担,这就造成了本片感情线的撕裂。
在人设方面,迪士尼公主系列迈出第一个勇敢的步子,我认为是1995年《风中奇缘》,将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呈现在了银幕上。虽然在上一部的《阿拉丁》中已经有了阿拉伯的茉莉公主,但是从文化设定角度,这个角色还没是没有脱离开西方文化圈。
从宝嘉康蒂开始,迪士尼算是正式从文化种族角度开始打造完全不同的公主。
进入新世纪,随着好莱坞政治正确的影响力增大,对于影片中种族和文化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主角身上,本片更为彻底。
彻底到有些过火了。
女主亚莎是一个穿着西班牙裙装留着脏辫的黑人混血姑娘。
是不是特别政治正确?迪士尼果然永远是好莱坞政正确的标杆。
再看看住在这个地中海内小岛上的西班牙式王国里,女主的朋友们,有东方人,有金发碧眼,有梅斯蒂索混血,有斯拉夫人。
搁这儿搞五族共荣呢……
自《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开始,公主与动物,已经成了公主系列的标配,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会给影片增色不少,而且逐渐这个小动物在动画片里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既承载了萌的作用,也成为了影片笑料的发动机。
本片里作为公主爱宠的是一只高山山羊,我认为乏善可陈,虽然造型可爱,但在剧情中开始说人话后,可爱的萌物就变成了一个碎嘴子,反而不去之前只会咩咩叫的时候灵动。
而吉祥物这个设定本片里还多了一个幸运星,这是一个成功之处,它的成功就在于小而萌,有一种婴儿的可爱和憨直。很可惜,主创们本想给予这个小星星更重要的位置,希望它和公主能够产生更多化学反应,但是很可惜失败了。
《星愿》在音乐上是合格的,一共9首原创歌曲,虽然不是let go这种脍炙人口的,但都很好听,也能够做到符合故事情节,虽然在最后高潮决战时的纵情高歌似乎有些假,但我说对于一个舞台剧成分更大的电影来说,这种形式其实蛮带感的,这一点上很好继承了公主动画的特点。
另外本片里还有吐槽自己家作品的彩蛋——
反派国王有几句台词:想能够飞,有一个自己的梦幻岛?想有一个能够照顾小孩的魔法保姆?你们都多大了,还有这么幼稚的愿望。
明显是在恶搞彼得潘和欢乐满人间。
最后,我提到的,公主裙下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也许是我想多了,也许是我太左了。
但是我的确在观影的时候非常强烈地意识到了下面这些内容——
《星愿》我认为是迪士尼公主动画史上第一部反乌托邦题材,动画版《带字母的豆瓣已经不体现的电影》。在公主系列里,这是第一个靠着民众造反推翻现任统治者的故事。
这部电影带有某种隐喻。
以下省略500字。
点到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