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人拍的,而人是有思想的,如果拍电影的人的思想出了问题,那么这部电影也会有问题,《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下简称《我才不要》)就是一部有思想问题的人拍出的有问题的电影,问题是什么?给母爱中掺了三聚氰胺,会让观众成为大头娃娃!

《我才不要》是一部被“不合理”包裹的作品。影片遍布着“不合理”,槽点之多,足够撑起一期“吐槽大会”,有些不合理,是创作者能力不足只能搁置,比如电量惊人的手机;有些不合理,是创作者职业操守崩坏所致,例如,2000年,19岁,领证;还有些不合理,是创作者思想败坏毒草蔓生,下面单聊这个。

高考后的某日,19岁的李青桐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没有慌张、身边的朋友没有慌张,就连李青桐的母亲也没有慌张,就好像“19岁未婚先孕”这件事很正常、很合理,无波无澜,这种默认式的处理方式,不是导演能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

为什么要设置未婚先孕的情节?这种近乎极致的处理,一来,可以让李进步与李青桐、陈君何一次性捆绑和解,二来,用单身母亲和背锅父亲赚取眼泪;也就是说,创作者的目光始终锁定在票房之上,19岁未婚先孕的设置是他赚钱的途径,能将眼泪转化成钱就行,有毒又何妨?底气十足的将“毒”投给目标群体——高三毕业生(影片定位观影人群)。

如果说,对19岁未婚先孕的默认、默许,是一次对大众思想的投毒;那么,李青桐关于大学和孩子的选择,就是对当下女性的谩骂与侮辱。

关于大学和孩子,李青桐是这没选择的,“他(吴智勋)的人生是他的人生,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我可以选择我自己想要的人生(生孩子)”,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她退学生下了李进步。

我试着从影片中找到李青桐做出决定的内在支撑,能扯上关系的,只有一句李五四说的话,“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啥都不是事 ”,现在就很容易理解创作者的出发点了,在他的创作思想中,当女人面对未来与孩子的抉择时,生孩子是正确选项,生育和家庭,是女性的出厂设置和既定职责,不用讨论、不用争辩,默认就好,这不就是对女性的谩骂与侮辱么?男性创作者向女性投下了邪恶一瞥。

由此来看,《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不是要让女儿李进步邂逅母爱时刻后顿悟归家,而是要把李青桐赶回家,把“李青桐们”赶回家,再将“李青桐的选择”如三聚氰胺般加入“母爱奶粉”,让更多观影的“李进步们”成为大头娃娃,然后选择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