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荧幕一亮,群响毕绝。近而视之,一人、一犬、一机、一车、一蝴蝶而已。”——《演技·阿甘篇》
  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芬奇》同样是一部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它也和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一样,是一部披着软科幻外衣的家庭温情电影。使其大获成功的,不仅是两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汤姆·汉克斯,亦是真诚有温度的剧本内核。
  在电影中,芬奇一直渴望得到父亲的欣赏,他成为一家大公司的出色工程师并获行业大佬认可。可惜因为全球环境恶化,芬奇始终没能见到父亲,只留下了一封15岁生日时父亲寄给他的明信片。明信片的背面是金门大桥,写着“希望有天可以和芬奇见面,并告诉芬奇,他可以出门看看这个世界了”。在影片最后,机器人杰夫在那张明信片上画上了自己、小狗和芬奇的形象,将明信片挂在了金门大桥上。芬奇学着人类的样子,又给小狗讲起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的故事,至此我们已经完全可以体会到机器人杰夫对芬奇的信任与眷恋,它或许已将芬奇视作自己的父亲,把抚养照顾小狗视为己任。
  与《机器人瓦力》一样,本片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机器之爱。我们钟情于在科幻片中引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生物体,或许是因为它们具备学习能力。从学会点头、走路、开车,到学会关心、沉思、相爱,机器人模拟的是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全过程。只不过机器人只有情没有欲,可以感受却不会激起贪婪。每当我们倾心于忠诚如一的狗和从不变心的机器人时,我们都暂时陶醉于对于唯美的想象之中,暂时忘却了人世的纷繁与缺憾。
  如果我们有一台超智能3D打印机,只有有足够的原料和电力,我们就能批量生产出许许多多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它们也许会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性格,但它们都是趋于完美的存在。而反观我们人类社会,“遇人过百,形形色色”,有的人就是好吃懒做,有的人就是投机取巧,有的人就是生性放荡,这就是现实。但是天赋人权的道理告诉我们,人人生而平等。菲次杰拉德说:“每当你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势。”是啊,我们不能要求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像杰夫一样单纯善良。处理人类社会中的“一地鸡毛”也远比调试一组机器人程序要棘手得多。
  但是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由人组成的社会里,我们一生的成就、乃至每日的悲欣都与他人有关。所以影响这个“黯淡蓝点”最终命运的,永远不是基因技术、数学或量子物理学,而是社会学、组织学。如何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取向的人们尽可能地走到一起,如何化戈为帛、铸剑为犁,才是我们每个人所要思索的最终课题。
  是的,所有科幻电影、奇幻小说、恐怖漫画的背后,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社会。那些机械、妖魔、神佛等形象投下的光影之侧,永远都印刻着鲜明的人类记忆。我们创造出了《芬奇》这样的电影,虽然我们知道现实中机器人或许永远无法拥有智慧;我们创造出了《罗蜜欧与朱丽叶》,虽然我们知道现实中可能鲜有这样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我们创造出了美学、哲学和宗教,虽然我们知道那唯美、理性和至善或许只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但是人们无法抑制这股创造美的冲动,人们无法停下对建设一个“理想国”的想象。
  在影片最后,机器人杰夫为了安抚小狗,也向它讲起了故事。在一个个虚假的故事中,机器人领会到了人性,人类领悟到了神性。我想,我们这群被这部科幻大片打动了的观众,也像是那条狗一样,无条件地信任着故事的逻辑、相信着故事的力量。这份信任也许就人之为人的底层代码之一,它无法再用理性去揣度、分析,它就是天空,它就是音乐,它就是婴儿的啼哭,它就是神。而书上说,“神就是爱”。

...
更多文章移步公众号:绮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