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我曾经写过一篇名为《你理解不了园子温是因为你不是变态》之于《爱的曝光》的影评。看完《庸才》,我对园子温这位“变态”又有了一些不同的见解。
每一次看他的电影,都将面临一次心理上的崩溃,或是对这个糟糕的世界又失望一分。到最后,我们不得不去接受这位“变态”的极端思想——到最后,我们都成了心理变态。
蝙蝠侠反派小丑著名起源漫画《致命玩笑》中提及,让人疯狂,只需要“one bad day”。我们隐藏于假笑之下的疯狂,或许因为他的一部电影,挣脱了隐忍,肆无忌惮地在脑中狂舞,狂舞……
正文:
园子温挺喜欢把纯爱故事揉搓进他的故事中。《爱的曝光》里,他很认真地这么做了,十分直接了当,自然割裂地也直接了当。
但《庸才》是一部特殊的电影。园子温的(几乎)所有电影都在讲人——《自杀俱乐部》的社会现象追溯根源还是变成了边缘人——而《庸才》直接指向了日本及其社会。园子温认为日本本身就是病态的,社会只是这张“苍白面孔”中一双无神的眼睛。
贯穿全片的海中木屋正是当今日本社会的写照,地震、海啸摧残着它的一切,但却无力反抗,喊着假大空的口号,目睹着眼前的诸多人迷失自我。人类生存法则就是这么非黑即白。
日本人在问“我是谁”,社会也在自问“我是谁”。
在这种充满了病态的电影里,纯爱加重了嘲弄的意味。残骸中的爱还有什么意义呢?
看《庸才》的过程中就意识到了,理解与否不是我们够不够变态的问题。园子温在通过每一部作品输出他的思想,虽混乱但有效。他就是在强迫正常人相信他的“鬼话”,把他们逼疯。《庸才》在抛弃了一贯的血腥重口味后,依然压得人喘不过气。
园子温是疯狂的,观众癫不癫,就取决于各自的自我调节和心理承受能力了。
非黑即白的世界,嗡嗡吵嚷的苍蝇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创造“镜头空间”
本文不会对电影优劣进行评价,只分析其镜头空间的创造逻辑.首先要先阐明“镜头”和“镜头空间”的关系:广义上的“镜头”可以是电影的一帧或一个片单,实际上,“镜头”是一种平面,其中的元素是单一的、由线组成的,当然这样形容它并非贬义.“镜头 ...
偏移的抗衡:为何《内陆帝国》令我厌烦
(4.0/5.0)“本质上相当令人生厌.”再回看这句短评,意识到当时虽有气愤的冲动因素作祟,但内容却仍然十分正确.林奇进行了一种反解读的建构(或者说塑造了一种反解读的姿态),这种建构渗透到电影各个层面,尤其于影像——建构导致了影像在 ...
《冰血暴》:投机者的失败
Part1——技巧《冰血暴》与《老无所依》采用的叙事手法接乎相同。大多数故事中,人物即为故事参与者,而这两部电影由参与者中衍生出一种特殊的“第三人”。这种“第三人”并不参与故事的主要冲突,与主要人物也并无太大牵连,但他/她却主导着影 ...
你理解不了园子温是因为你不是变态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可能很多人与我第一观感相同。作为一部青春电影并不太热血反而喷血,不教你做人反而教你如何一步步成为正宗变态。如此“不伦不类”且价值观扭曲的电影让我在电影未结束时就已三观尽毁。本片也在不断模糊邪教与宗教的边界, ...
分清“记录生活”与“讲述故事”的边界
字数看心情,写少了算短评,写得够多就发长评。看片的时候总是会联想到《伦敦生活》(虽然只追过一季)。它们有很多共同点,同样在英国,同样有一个并不完美甚至有些混蛋的男/女主,同样说的是无趣且糟糕的生活。不同的是,《伦》是一直糟糕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