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 韭菜文娱。欢迎关注。
2011年,日本发生了311大地震,无数家庭在天灾中破灭。
十年间,上百部涉及相关题材的电影面世,一点点抚慰着那段伤痛的记忆。
新近刚出的这部《浅田家!》,无疑是其中特殊的佼佼者。在不久前结束的新一届“日本奥斯卡”中,它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提名,演员黑木华也凭此摘得了最佳女配角大奖。
这不仅是因为电影在题材视角与类型上的创新,融入了该类题材惯常不会采用的轻喜剧元素,更在于其核心概念与演员表演上的成功。

《浅田家!》的故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单元,分别取材自摄影家浅田政志的两本摄影集《浅田家》和《相簿的力量》,摄影集背后更是他真实的人生经历。
在前半部中,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有趣家庭。浅田一家四口,分别是温柔的“主夫”父亲、护士长母亲,以及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儿子。每年节日,父亲都会让这两个不大合拍的兄弟摆上和睦的姿势,拍下一年一度的纪念照,纪录下他们的成长过程。

小儿子浅田政志也因此从小就迷上了摄影,并展露出了天赋。12岁生日那天,他得到了父亲的相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摄影人生”。
但与老实本分的哥哥不同,政志是一个典型的“丧系青年”。他没有一颗安分的心,更别提积极地生活。他不仅辜负了家人的期许,甚至因为成绩太差,差点无法从大学毕业。
这时,一个想法在政志的心中萌芽——家庭摆拍,以此来圆家里每个人的梦想,同时也为自己的摄影集找到主题。

当消防员是父亲的白日梦,做黑道夫人是母亲的白日梦,哥哥则是想要成为一名赛车手。这些家人们“荒诞不经”的梦想,似乎真的在cosplay式的“扮演”与照相机的“摄录”下,有了超凡的意义。
浅田这个“戏精一家人”也从此停不下来,拍了整整一个相册的扮演照。

政志带着这些作品,从家乡来到东京寻找伯乐,在几年后终于得到展览、出版的机会,并意外获得了顶级的摄影大奖,从此一举成名。
不得不说,这些照片并不是简单的cosplay照片,片中也进一步讲明了政志个人风格的艺术性关键,在于对被摄录者发自内心的关心,从而能抓住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戏假情真”、“诚挚的幽默感”,才是他自成一派的摆拍风格。此外,政志的成功,也离不开他们一家子的表演天分。


成名之后,浅田政志在出版的摄影集里放上了自己的网站,接受全国家庭的邀约,为他们拍摄家庭的全家福。他接触的家庭,有充满美好的;也有被病痛折磨的,在巨大的不幸中想用照片留下最后的纪念。
深度的共情,并给予摄录者以真切的关怀,是政志作为摄影家的最大魅力。
每个家庭都有着各自的残缺,而政志则通过摄影的契机,逐步给予他们释怀的可能性,这是他不断坚持的摄影的本质意义。

在电影的后半部中,画风却出其不意地转向了悲情。311事件,成为了全片中段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311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政志正在策划自己最新的摄影展。面对自然与社会双重的巨大震荡,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废墟中,他不断寻找自己曾经拍摄过的家庭们。曾被他拍下全家福的家庭,有的已经离世了。

伤痛之外,他也看到灾区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新闻摄影人,面对病患与尸体,凑到最近去拍摄特写;义务志愿者,在废墟里寻找那些“无主”的家庭照片,将它们悬挂起来,供失主寻找。
他几乎尘封了自己的情感,不再有那些幽默的表述,身体力行地加入到行动中,开始清洗并帮助人们重获自己的家庭照片。而浅田家的其他人,则在这段期间期待着政志能履行“再拍一次全家福”的承诺。

从《浅田家》到《相簿的力量》,电影的取材横跨了两部摄影集,风格也由喜转悲,从浅田政志的家庭故事转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视域。
以“摄影”技艺的本质而言,《浅田家!》有如一场大型的“二次曝光”或者“多重曝光”。这种手法即是采用两次或多次独立曝光,再将取得的影像重叠,从而组成照片的技艺。由于其中各次曝光的参数不同,因此最后的照片也会产生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片中,二宫和也、妻夫木聪、黑木华、风吹淳、平田满等日本明星,分别扮演浅田一家的弟弟、哥哥、弟媳、母亲与父亲。他们要不断重新对应摄影集《浅田家》中的照片,拍摄相同摆位的cosplay照片,比如:


如果说浅田政志的摄影是对于现实的cosplay,那么电影中的演员则是对于摄影的cosplay。找寻并归还震后照片,完成的是摄影对于社会现实的“疗愈”,而再现灾后重建的过程,则是电影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
四重概念同时叠加在《浅田家!》这部电影中,让这部电影产生了一种多重时空的“累加感”。此时,摄影不仅仅只是留存记忆的瞬时片刻——按下快门的瞬间,也许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但在这一张张照片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摄影者与摄录者之间对位的情感故事,是生活中一个个值得纪念的瞬间消失之后的“后记”。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与现实直接相关的情节,抓住了观众的泪腺,让人重新认识了家庭照片的意义。
那些痛失家人的灾民们,在挂着的照片墙里寻找家人的影像。许多人在找到后难以自拔地哭泣,仿佛找回了已经去世的家人,留在人间的最后一点证据,残酷中带着些许温存。
最终,《浅田家!》将我们重新引向了政志的童年。地震中,有个小女孩失去了父亲,她找遍照片墙,却都没有找到父亲的照片。
直到回到自己家中,政志才突然发现,自己的童年里,许多照片也没有父亲——因为父亲是拍照的那个人,而女孩的父亲同样如此。

此时巧妙的互文,揭开了摄影的又一层意义:不让尚在世的人感到孤独。为已经受伤的人,带去摄影的慰藉,这显然是浅田政志希望靠艺术改变的现实。这段由真实情感凝结成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影片部分情节稍显牵强的瑕疵。
《浅田家!》也由此显露出了它的不同之处。相比与惯常的主流311地震题材影视作品,它出人意料得轻快、散落。
电影没有陷入悲天悯人的愁苦当中,而是笑泪与共,打捞出那些值得被动情的时刻。它们如一张张照片般,排列在我们眼前,供人观阅,亦供人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