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B+,保持初看的7.6(3.8/5)
前言:
想当初在老家大棚里拿着pad看的,体验很一般,这次终于在大银幕重温。时隔九个月,对电影的理解果然发生了质变。
评析:
大银幕上观看,优点和缺点都被清晰地放大。
首先是剧作的痕迹比较重。这与文学化的画外音-追述的独白-有关,但正因有了这种时间的距离和回溯的动力,对这段“历史”的再现与演绎-当然是经过艺术的打磨和提炼的-才是可能的。同时,冷静的语调与历史的壮烈相衬,更凸显其荒诞与残酷。
其次-也是emo的老毛病了,在处女作中就很明显-视听语言匠气略重(极具“画风”的空镜头、滤镜、色彩、逆光等摄影视觉效果,到民乐、配音等声音处理),过于直接甚至有刻板之嫌。但就在这桎梏中,个人风格特色已经形成,有可圈可点的亮点,堪称锋芒毕露。影像颇具冲击力、感染力和感召力,自身的饱满能量、张力和表现力几乎要溢出银幕。
形式与内容总是紧密结合的。
1
贯穿影片并注入其生命的红色主基调——从高粱酒到人血再到火焰和日食,这些自然元素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不断交织冲撞,纯朴豪放的民风、爱情的炽热野性、原始的悲剧和酒神精神、战争的残忍无情……
以及贯穿整部作品的意象-高粱地,既是自然的风景与环境、民俗生活的背景,也是情绪的表征、故事的见证。
2
叙事方面未免有些媚俗化和猎奇化-当然视听方面也有创造奇观的倾向。一方面或许是迎合西方人眼中带有神话色彩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则是与原著中“魔幻现实主义”的乡土和荒诞色彩有关。
本片中,国人的野性与豪放-甚至是粗鲁的民风被过度而片面地强调,但总体上呈现的仍是具有心理和人性维度的立体形象。
这种复杂性和真实性不难从细节中看出,但即便是从宏观结构上也有体现。
九儿和余夫妻的刚柔对比(暂不对性别问题展开)、余的外刚和内柔、单打独斗的余占鳌和家族群体势力的微妙关系。
此外,矛盾一度延展和升级——从家族恩怨、帮派纷争到民族的危难,每个人物的形象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余三炮从十恶不赦、令人闻风丧胆的帮派头领一转成为日军枪口下的吊死鬼、民族烈士。
3
在极端的冷暖色调滤镜转换之间,影片的情感张力跌宕、矛盾不断深化、高潮迭起。
影片多次由热闹喜庆的气氛骤然坠入冷冽空气所酝酿的危机气氛,正映衬着那句“悲剧,就是把美好撕碎给人看”。
以最具矛盾张力的段落为例-即日军到来,即便这次转折着实显得突兀割裂。在镜头的剪切中,戏剧性被激荡到极致,每个人都在无可避免的极境中最鲜活地暴露出来。
三炮被鬼子挂在车上,三炮曾经的伙计被逼去为他开膛。在极端的两难境地,他无奈刺下一个——然而刀下去的一刹那,良心发现、人性唤发,他和三炮一同沦为这民族悲剧中的一部分。
接着,交战的部分被切片式地、高度艺术化地呈现。前一秒民乐的号角声猛然被炮火打断,随之是凝冻般颤栗的静默,再接着孩子的哭泣声从废墟中唤醒,男主面如死灰、呆滞地望着—日食和血色的苍穹,天边回荡着当初在高粱地里纯朴美好的爱情歌谣。
结尾段落无疑是风格和表现力极致绽放,但续上孩子扯着嗓子唱民谣未免显得有些用力过猛。
对这种题材本不是很感冒,乡土和寻根一类只间歇性地在我身上发作,但那段历史的创伤还是唤起了我的血脉里的涟漪—不只是屈辱和愤怒。
后记:
谁懂一场emo在海外的含金量啊,出国两个月终于看上一场能看懂的(国产)电影……也是第一次在电影院见到中国人。
整场人数相较于下一场简直不足一提,下一场是最爱的《stalker》,可惜没有给我消化和缓神的时间。
25.10.19于arlec
我的影评合集:
Aleph-影评(泛选版)(泛选)
影评(遴选)(遴选)
大银幕重温-再评《红高粱》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简评-第五代发轫作
C 5-简评:观影体验实在很一般,影像贫瘠不堪、情节一样僵死无力,镜头毫无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镜头间也不具张力。播音腔的配音,样板戏的表演,摄影的确有新意,但总体上十分鸡肋-节奏不稳、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也只有在这个特殊时段才会产生出 ...
札记-随感-简评
评分:B- 6.6/6.7前言:机缘巧合来看第二部该导演的电影,听说是和《扒手》一样地动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视听更为程式化、丝滑的长镜头减少了,诗意和美感也有所丧失(或者说侧重发生了变化)。简评:有着《男人的争斗》的开头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为何中规中矩?
评分:B-6.8二刷观感依旧非常一般,但已经完全将其把戏看透了。没有见过如此自作聪明、匠气与说教气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图作为系统性的影评,只是将札记分集整理。)前言:和《红高粱》一样,正好是九个月后在影院重温。依旧是重估的目的。初 ...
简评
B7.5-虽然绝对不算多么精致的杰作-略显单调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欢,很纯粹的片子,三星半。一个月以来每周找资源都以译制片失败告终。等待了三周以为找到了资源,结果依旧是俄语译制片加英俄字幕,无可忍受。终于看上了繁体中文字幕版-即 ...
大银幕重温再评
B+8.2很不错的作品,有所回味,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或许是由于其克制吧,总觉得力道稍差。相比《扒手》结构没有那么连贯,也没有直接的内省。相比《都灵之马》则更精巧甚至轻快。选角的形象和十分恰当和典型,表演则简化到甚至有点生硬刻板-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