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看到影院有优惠活动,就带着我妈一起去看了刚上映的《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

...

这部影片的简介虽然很容易让人先入为主地认为这部影片讲的是佟丽娅饰演的福佳艺身残志坚的故事。但我看到的其实是在用一种极为微妙的方式,探讨“女性与母爱”这个平凡却又宏大的主题。

你以为它要讲“为母则刚”?

并非如此。

缺失的母爱与代偿的母爱

福佳艺从小在福利院长大,既没有见过亲生父母也没有被收养,孤身一人的生活让她从来不知道母爱应该是什么样的。

不论表面如何彪悍、生活中如何强硬,但不过是掩藏了内心对父母之爱的渴望。

在感情里,缺爱的人会紧紧抓住爱,反而会更用力去爱。其实放到亲子关系中也是如此。

因为我妈也不止一次说过和福佳艺相似的话。我的外婆在她12岁时过世,而那之前母亲早早跟着外公进城打工生活,她这一辈子和外婆一起的时间很短,回忆很少,即使现在已经步入老年,也常常会叹息说自己没有妈妈的疼爱,所以总想给我更多。

我不知道我妈看到这一段心里有没有触动,当时她不停摘下眼镜擦拭,黑暗中我也看不到她有没有流泪花。

但这一段真的震惊到我——这个细节也成了我的泪点之一!

事实上,女性与男性相比,天然就带有母爱开关。就如同福佳艺捡到丢丢,刚开始可能只是单纯的善良和不忍心,但看了几眼,母爱的本能自然而然就被小东西触发了。哪怕因为丢丢的出现,生活搞得一团糟,但看向丢丢的眼神却从“看到不知名生物”的警惕和好奇,不知觉中变成了柔和而温暖的爱意满溢。

浅浅夸一句,佟丽娅的眼神拿捏得很到位,从“大姐大”到“母亲”,过渡丝滑。

但充满母爱是一种情绪状态,和,如何去爱,是两个课题。

通常如果我们没有经过刻意学习,其实是会继承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来爱我们的孩子。

但如果缺失了父母亲的爱,在成长过程中也没有遇到其他的长辈给到正确的爱,那当我们对待孩子时,就是无措、慌乱、用力却未必理智。

比如最初,福佳艺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不论如何,我都不会抛弃丢丢——这就是她对母爱最直白的理解,因为她自己被父母抛弃,所以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有相同的糟糕的体验”。

...

这种代偿性的母爱,在生活中很容易发生。其实我在朋友身上也听到过类似的想法,只不过影片中,通过福佳艺的人设,将这个隐藏在生活里的矛盾点抛出来了——

你给孩子的母爱,真的是孩子需要的母爱吗?

亲子间的相互治愈

事实上,在心理学里,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

有一种自我疗愈的方法是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育,用这种方式来聆听自我的内心需求。

而放到养育孩子的过程里,一方面,当然要聆听幼年的自己需要什么来理解孩子可能需要什么——但如果仅做到这个程度,就容易陷入上面说到的代偿性母爱的错误方向。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来反思自我,修缮过往的创伤、打开心结,和孩子同步成长。

比如影片中,促成福佳艺偏执地要收养福丢丢是有迹可循的。除了自己的身世,被人嘴了“有人生没人养”这句话也是让她冲动偏执的关键。

因为这是她一直无法放下、无法直面的心结。

哪怕看起来开朗强硬,能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拒绝他人的帮助,过着和普通人差不多的生活,这样要强的她也是为了隐藏自己的痛点。

...

丢丢的到来,无疑是意外的“麻烦”,但也是她第一次体会到和另一个生命紧密相连。这种体验,是她一直渴望却没有得到过的。即便有同在福利院长大的听障少年福满多的姐弟情分,但和亲子、爱人的亲密关系是不同的。

我觉得这部影片棒就棒在,虽然整体氛围充满生命力,但并没有脱离现实。反而是将挺“残酷”的现实摆出来,顺带给观众做了科普,比如:

捡到弃婴第一时间应当报警;

想要收养儿童需要先去民政局确认资格;

福利院对有收养意向的家庭有流程化的考察和标准;

因信息不充分,误举报拐卖儿童,无需承担民事责任(片尾字幕说明)。

而福佳艺正式在走收养流程的过程里,对自己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知。

...

从逞强觉得自己做得不会比别人差,到接受自己确实有做不到的地方——明白和他人的差距、承认自己的弱势,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但往往当人内心有极度自卑的一面时,会不愿意去面对和接受。

从觉得母爱就是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到明白母爱是“为了孩子愿意放弃一切”——为爱松绑,不论在爱情还是亲情中,都是很难做到的。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地爱他人都是在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真正地为对方好,但这却很容易混淆,甚至明知却不愿意承认。

福佳艺是真的不知道。她和福满多,自认为给孩子买小店里最好的奶粉、买纯棉的衣服,就能证明自己能给丢丢的爱不会比别人差。所以起初福利院院长三番五次地劝说她都听不进去。

但当她真切看到另一个家庭能带给丢丢的——爱,不比她少,物质条件比她好,更重要的是,丢丢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她最终,站在了丢丢的角度做了决定——放弃收养。

Till Love Do Us Apart,我觉得英文名非常棒!

正因为很爱你,所以我与你分开。

或许普通人的生活里,也会面临这样的状况。譬如亲子分离的功课,父母该在何时放手、如何放手,这个课题也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和经历的。

而答案,也通过佟丽娅的表演,巧妙地讲述了出来。

并不是说,把孩子留在身边才会有亲子之间的互相治愈。当片尾的佟丽娅,面对其他小孩的“3秒注视”再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和动作时,我就知道,因为丢丢的出现和离开,治愈了福佳艺隐藏的心结。

隐形的翅膀与升华的母爱

曾经人们喜欢用“折翼的天使”来形容福佳艺这样的残障人士,其实从影片开始在我眼里福佳艺就是健全的人,无形中拥有着一双隐形的臂膀。所以看到结尾,福佳艺幻想中的健全的自己和丢丢的最后一面,让我很惊艳!

那样美好温馨的场景,是福佳艺无法企及的梦想;而她克制住自己的情感,选择了为丢丢好的方式——不见了,怕丢丢记着我。

那一刻,她像拥有了隐形的翅膀的天使。

其实这部影片中,除了对母爱的定义的剖析外,还做了升华。

孤儿院院长,何尝不是在用母爱保护着被抛弃的孩子们?

...

看似铁面无私,看似看中经济条件而不看中情感,却在所有人都站队福佳艺时,仍然冷静地抛出问题:“你们考虑福佳艺,那考虑过孩子吗?”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职责的范畴了。如果是以投票制来看,院长同意或反对,最后都会是福佳艺获得收养资格。但她仍然坚持着,要把大家从被福佳艺感动拉回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性思考评判。

不以爱之名去绑架孩子——福佳艺做到了。

不以爱之名抛开理性判断——院长做到了。

不以爱之名独占孩子——收养家庭做到了。

影片中对收养家庭的着墨不多,也会让我产生“万一收养家庭对孩子不好怎么办”这样的疑问——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会出现。

但点睛之笔就是片末,丢丢的养母主动带丢丢去见了福佳艺,让福佳艺当干妈。

这样的结局,合情合理,更是轻描淡写地点名了收养家庭氛围确实很好,并不只是经济条件突出罢了。

我常说:“我很爱我那未出生的孩子,所以才不急着生孩子。”

真正的母爱,我认为就该本着为孩子负责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和做决定。

所以整个大结局的设定让我很有共鸣!

作为整个暑期档唯一一部女性作为主角的电影,用非传统家庭的角度来探讨“母爱与女性成长”,有点出乎意料的细腻之处,需要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