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托德·菲利普斯真敢玩,也是真会玩,《小丑》把一位底层小民送上神坛,《小丑2》又让他从神坛徐步走下归于凡人,这一上一下间形成的倒“Λ”,被结尾突来的“刺杀”颠覆,“V”字立起,小丑能否还魂?
这不是超英故事,而是一个凡人的自我救赎。
从第一部开始,导演或许就没想把自己的《小丑》归到超英那一类,他要的只是一个底层小民对于现实不公与压迫的怒火外泄,只不过,当Arthur(杰昆·菲尼克斯)站在车上接受欢呼的那一刻,因观众的情感投射而有了“城市英雄”的模样,让Arthur处于半神半人之间。
到了《小丑2》,Arthur呈现的几乎是一种持续下坠的状态。面对狱警“找乐子”的要求(讲笑话),他无奈;看到公诉方要力争判他死刑,他无助;这几乎就是一个普通人因冲动的怒火犯下罪行后的真实写照,但Arthur不仅是Arthur,他还是Joker,Joker则意味着,他身上还肩负着大众的期待,要如何处理这种大众期待与真实自我的关系,是本片的关键。
大众期待化身Lee(Lady Gaga)出现在Arthur面前,在爱为名的指引下,Arthur决定用Joker回应大众期待,他炒掉辩护律师,癫狂的在法庭表演,幻想着与Lee“建一座山”共浴爱火,与此同时,他再次享受到了人们的欢呼。两个人物的出现如冷水般浇到正欲变身Joker的Arthur身上,让他敢于直面罪行和内心,完成自我救赎。
一个是小矮人前同事,他在法庭上的哭诉“你是唯一一个不会瞧不起我的人”,另Arthur哽咽收场,小丑妆容略有花掉;另一个是小迷弟狱友,他的死亡,彻底动摇了Arthur,此处镜头先是给到近景(Arthur侧脸和耳朵止不住抽搐),接着进入心理情景(镜前的Arthur洗掉小丑妆容),意指再明显不过,小迷弟的死亡之所以能给Arthur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有两点原因:一是,小矮人同事的哭诉在此前已经撕开了Arthur的心理防线,小迷弟死亡的波动能够进入Arthur的内心;二是,面对这种大众期待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根子上是普通人的Arthur无法接受、无法饶恕,他不希望再有伤害,所以选择在法庭上承认自己的罪行,宣布“没有Joker”,一并击碎大众期待,完成自我救赎。
这不是《小丑》的滑铁卢,而是导演的善意嘲讽。
在观影时,我能清楚的感受到内心所想,我希望小丑在庭上如幻想一般屠戮当场,也希望他能以Joker的形态阔步迈出法庭,用癫狂一舞接受万众的欢呼与膜拜。但,导演仿佛摸准了观众的心态一般,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屠戮、没有癫狂、没有膜拜,有的是Arthur面对陪审团细数自己的罪过,他说“我想以小丑的身份来这里,开始一段激烈的演讲,并把责任推给他和整个世界,为了这该死的悲惨生活,但这无关紧要,因为我再也无法继续这样下去,我不能成为你们期望的那个人,这是纯粹的幻想,没有小丑,只有我,我杀了六个人”...
虽然有被冒犯的不爽,但不失为一次善意的打脸。我们中的大多数,和Arthur一样,“患有慢性抑郁、自恋的自我中心主义、深深的孤独、对他人感受的冷漠”,我们既然能接受自己是个俗人,为何不能接受Arthur本就是个凡人,我们可以膜拜他如神,也可以唾弃他如虫,却不能视他为常人,这是导演托德·菲利普斯为小丑做的最棒的解构与重塑,对此我表示尊重与钦佩,不炸裂、不疯癫的小丑,也是好《小丑》。
对于《小丑2》不是没有遗憾,有两点颇令人失望:导演将影片设定为Arthur的救赎之路,必定会偏向于内心,用歌舞以及剧场舞台的形式呈现内心没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剧情与视听的单调,但是,密度有些过高;另外,Lee的存在,虽然增添了一些小丑片固有的癫狂,但并没有平衡到整部作品,如果将更多的癫狂给到Lee,完成小丑空白的那一部分,对于票房和观众接受度来说,会有较大提升。
影片结尾,Arthur身死,这是Joker的拥趸对他“背叛”行为的惩罚,一如程耳导演作品《边境风云》中孙红雷饰演的老大因爱情金盆洗手被手下活埋;也是某种现实的震撼,好似在说,“一个小丑倒下,千万个小丑站起来”,Joker是否存在,不是某个人说了算,有压迫就会有反抗,有反抗就会有Joker,哈哈,你们真信了?《小丑》没有3,全剧终!
【不炸裂的小丑是不是好《小丑》?】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们与恶魔的距离~
《看见恶魔》这类题材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处理成感官意义上的爽片,金知云显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时又有着更进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余,还能重重的在观众脑后敲上一锤。故事的主线围绕李秉宪饰演的金秀贤与崔岷植饰演的张京哲之间“猎人”与“猎物 ...
此心安处是屋家~
电影《此心安处》极罕见的一部作品中,从“物理空间”、“情感意义”以及“生命承载”三个纬度对“家”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延续着《阿甘正传》历史厚重的沧桑与时光无情的陡转,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为主线,以固定地理 ...
【北上 ,群像样板】
什么是群戏群像?什么是老中青同台竞技?电视剧《北上》给出了一个标准解!看到第16集,愈加发觉《北上》不同于那些以群像之名行抬人之实的假群像剧,它几乎将老中戏骨和青年演员戏份均分,形成代际分明却又缠绕生长的故事情感线,使得剧情向纵深发 ...
《滤镜》:不爱时代的爱情宣言
身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尚且松动,遑论感情,何谈爱情。在“爱自己”的鸡汤滋补下,愈来愈多的人走向“只爱自己”的极端,爱能力几乎空槽,容颜形体、学历收入、罗曼蒂克在偶像剧的加持下,成为阻绝常人勇敢寻爱的高墙。庆幸的是,在这个“不爱” ...
为什么说《出走的决心》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如果说苏敏阿姨为女性书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式的故事,那么影片《出走的决心》则以冷静、克制、客观的创作观,为观众呈现了决心背后的泥沼,这不是李红一个人的故事,也许在你我左右就有李红在发生,但她们终身未能出走,被长久地困在等待里。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