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技巧
《冰血暴》与《老无所依》采用的叙事手法接乎相同。大多数故事中,人物即为故事参与者,而这两部电影由参与者中衍生出一种特殊的“第三人”。

这种“第三人”并不参与故事的主要冲突,与主要人物也并无太大牵连,但他/她却主导着影片的情绪,而他/她的故事才是影片内核的载体。

注意,此时内核与主干故事已经脱离,也就是说主干故事成为了内核的隐喻,所以虽然它仍在主导电影,但影片中心却是“第三人”。

在《冰血暴》中,这种手法的使用还并不明显,而到了《老无所依》,科恩强化了“第三人”的客观性,让主线与其进一步分离。

但注意一点,“第三人”是内核载体+情绪的主导,内核脱离故事不代表情绪也应如此——情绪是应该融入故事的。

所以《老无所依》在加强技法后虽然更加明确了内核,但同时也抽离了故事的情绪,使观众只能将所有情感完全寄托于“第三人”。

《冰血暴》虽然手法不成熟,但其因“第三人”参于主线较多,在两条线的平衡方面要略胜于前者。而且较为重要的是影片环境一致性对情绪塑造的贡献,这一点是无关故事的。

...

Part2——内核本身

用一个Woody Allen的开场方式:
我15年左右听过一个老谐音梗,说“投资和投机有什么区别”,一人答“投资是普通话,而投机是广东话。”

在男主眼中,投资象征着保守、不确定,投机却代表胜率大的一方,所以最后宁可颠倒黑白也愿以身试险。

但他没有意识到,“投资”和“投机”只是同一个词的两种读法,个人对整体走向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事件的结果从未改变。

而产生这种误判的原因是源于原本生活带来的焦虑,所以本就对生活satisfied的女警在影片最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也形成了一种客观与主观的对立。表面上,这是生活中的保守主义者对激进派的否定;实际上,这种置身于感受之外的劝诫本身就是黑色幽默,是对“美好一天”概念的嘲讽。

亚裔男子以孤独来博得同情,同情他什么呢?去世的妻子吗?
——我们只能同情他在疯癫中一无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