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我曾經寫過一篇名為《你理解不了園子溫是因為你不是變态》之于《愛的曝光》的影評。看完《庸才》,我對園子溫這位“變态”又有了一些不同的見解。
每一次看他的電影,都将面臨一次心理上的崩潰,或是對這個糟糕的世界又失望一分。到最後,我們不得不去接受這位“變态”的極端思想——到最後,我們都成了心理變态。
蝙蝠俠反派小醜著名起源漫畫《緻命玩笑》中提及,讓人瘋狂,隻需要“one bad day”。我們隐藏于假笑之下的瘋狂,或許因為他的一部電影,掙脫了隐忍,肆無忌憚地在腦中狂舞,狂舞……
正文:
園子溫挺喜歡把純愛故事揉搓進他的故事中。《愛的曝光》裡,他很認真地這麼做了,十分直接了當,自然割裂地也直接了當。
但《庸才》是一部特殊的電影。園子溫的(幾乎)所有電影都在講人——《自殺俱樂部》的社會現象追溯根源還是變成了邊緣人——而《庸才》直接指向了日本及其社會。園子溫認為日本本身就是病态的,社會隻是這張“蒼白面孔”中一雙無神的眼睛。
貫穿全片的海中木屋正是當今日本社會的寫照,地震、海嘯摧殘着它的一切,但卻無力反抗,喊着假大空的口号,目睹着眼前的諸多人迷失自我。人類生存法則就是這麼非黑即白。
日本人在問“我是誰”,社會也在自問“我是誰”。
在這種充滿了病态的電影裡,純愛加重了嘲弄的意味。殘骸中的愛還有什麼意義呢?
看《庸才》的過程中就意識到了,理解與否不是我們夠不夠變态的問題。園子溫在通過每一部作品輸出他的思想,雖混亂但有效。他就是在強迫正常人相信他的“鬼話”,把他們逼瘋。《庸才》在抛棄了一貫的血腥重口味後,依然壓得人喘不過氣。
園子溫是瘋狂的,觀衆癫不癫,就取決于各自的自我調節和心理承受能力了。
非黑即白的世界,嗡嗡吵嚷的蒼蠅
...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創造“鏡頭空間”
本文不會對電影優劣進行評價,隻分析其鏡頭空間的創造邏輯.首先要先闡明“鏡頭”和“鏡頭空間”的關系:廣義上的“鏡頭”可以是電影的一幀或一個片單,實際上,“鏡頭”是一種平面,其中的元素是單一的、由線組成的,當然這樣形容它并非貶義.“鏡頭 ...
偏移的抗衡:為何《内陸帝國》令我厭煩
(4.0/5.0)“本質上相當令人生厭.”再回看這句短評,意識到當時雖有氣憤的沖動因素作祟,但内容卻仍然十分正确.林奇進行了一種反解讀的建構(或者說塑造了一種反解讀的姿态),這種建構滲透到電影各個層面,尤其于影像——建構導緻了影像在 ...
《冰血暴》:投機者的失敗
Part1——技巧《冰血暴》與《老無所依》采用的叙事手法接乎相同。大多數故事中,人物即為故事參與者,而這兩部電影由參與者中衍生出一種特殊的“第三人”。這種“第三人”并不參與故事的主要沖突,與主要人物也并無太大牽連,但他/她卻主導着影 ...
你理解不了園子溫是因為你不是變态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可能很多人與我第一觀感相同。作為一部青春電影并不太熱血反而噴血,不教你做人反而教你如何一步步成為正宗變态。如此“不倫不類”且價值觀扭曲的電影讓我在電影未結束時就已三觀盡毀。本片也在不斷模糊邪教與宗教的邊界, ...
分清“記錄生活”與“講述故事”的邊界
字數看心情,寫少了算短評,寫得夠多就發長評。看片的時候總是會聯想到《倫敦生活》(雖然隻追過一季)。它們有很多共同點,同樣在英國,同樣有一個并不完美甚至有些混蛋的男/女主,同樣說的是無趣且糟糕的生活。不同的是,《倫》是一直糟糕到最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