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唐山打人事件关注度颇高,对于这个恶性事件,是否作为性别暴力的现实案例,大家自有评判。

今年第75届戛纳电影节,有一部同样关于男性针对女性暴力题材的电影,被提名金棕榈奖,它就是《圣蛛》。

《圣蛛》女主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获得戛纳最佳女演员,同时她和戛纳评委法哈蒂一样来自伊朗。作为伊朗昔日当红女星,16年前被同剧男演员偷走私密性爱视频,遭到对方恶意散播,被极端民众死亡威胁。

逃亡后她没有放弃,拍摄了更多讨论社会厌女和女性压迫的作品。

扎拉在得奖时说:“我走了很长一段路才站在今晚的台上,尽管我热爱电影,但这也是一个美丽中带着许多羞辱的故事。”

然而《圣蛛》得奖后,伊朗文化部公开发公文谴责,甚至有机构发出了死亡追杀。

...

《圣蛛》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记者深入伊朗最神圣的城市,追踪调查连环凶手“蜘蛛杀手”,以“清洗街头罪恶”为名残害女性性工作者,但随着死亡人数的剧增,以及真相的接近,记者发现整个社会开始奉“蜘蛛杀手”为英雄,这使得她追寻正义的机会变得渺茫......

戛纳媒体发布会上,记者对导演阿里·阿巴西进行了提问(翻译@书本戛纳记者笑意):

...

戛纳记者提问现场

戛纳记者:本来打算在伊朗拍摄这部影片,然后放弃了,这是为何?

导演阿里·阿巴西:我试图在伊朗拍摄,我去了文化宗教局,和他们“喝了几杯茶”,我把删减过的剧本给他们看,已经做好了妥协的准备,让影片得以过审。(虽然我一点也不认可审查制度)

他们说很荣幸你能回到我们国家,你是多么不可多得的导演blabla,我们有结果会再通知你的。一年后,我再去询问,他们又说,再来喝一杯茶吧。那时候你就知道,他们不会批准了。

我依旧认为,我的这部电影里没有任何秘密,只是呈现生活本身的一部分,而我也只是做好我本身的工作而已。

...

戛纳记者:你的拍摄技巧从伊朗电影里学到了什么?

导演阿里·阿巴西:我很尊敬伊朗电影,也很喜欢许多大师。但从拍摄角度,我并没有从伊朗电影里学到什么。因为伊朗电影有太多隐喻了,比如风中的花瓣,我认为电影是一记耳光。

电影应该去展示一些东西,而不是隐藏一些东西。

伊朗最好的电影,你也许可以在网上看到,而它的电影胶卷也许已经腐烂在哪个角落了。而一些政治宣传电影却能用最好的胶卷拍摄,拷贝一百多份保存完好。

电影并不分国界,也不分性别。

比起伊朗电影,大卫林奇、路易斯·布纽埃尔这样的导演对我的启发更大。但生活在伊朗,沉浸在那儿的氛围之中,知晓这个国家的现实,这个国家特定的文化,对我的创作也非常有启发。

而我们国家的电影,则是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女人睡觉从不脱衣服,头上永远戴着头巾,她们没有身体,从不触碰任何人,从不上厕所,从不做爱,很少工作,甚至在脸颊上的一吻都要被剪到风中的花瓣里。

这样的电影,并不应该成为一种启发。

...

文:笑意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注明:本文由大量剧透,介意者谨慎阅读

男人的蛛网

夜幕降临,男人骑着摩托行驶在伊朗圣城马什哈德一条“不洁”的街道上,那里站着浓妆艳抹的失足女人。

他停下,示意女人上车。对方犹豫了一会儿,揣摩这个骑着小摩托的男人,会有钱支付给她,让她养活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吗?

男人狡黠地露出笑容,拍胸脯保证跟着他走便会让她赚上一笔。

到了男人家门口,女人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准备逃走,却已经迟了。

男人紧紧勒住女人的脖颈,任其求饶、挣扎、反抗,没过多久,挣扎便停止了。

事后,他用毯子卷起女人的身体,丢弃在周边的荒地里。

在第二天警察发现遗体时,他还会去现场围观,和周边人一起,发出啧啧叹息:这女人真是活该啊。

杀手的身份之外,他是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一个女人的丈夫与三个孩子的父亲,看起来老实本分,没有人怀疑他。

他渐渐杀人上了瘾,一杀就是十几条性命,杀人的手法业余又笨拙,弃尸的地点每次都在同一个。

更嚣张的是,他还会打电话给记者,告诉他们自己就是凶手。

男记者们早已见怪不怪,警察们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女人眼中危险的连环杀手,是警察眼中“城市的清洁工”,信徒眼中守护圣城的英雄。

...

在贫困、毒品、性交易泛滥的街区,没有人在乎堕落的女性被杀害。

她们的母亲以她们为家族的廉耻而闭口不提,只能偷偷哭泣。

而伊朗的警察、司法部门与凶手,则在同一个父权体系中。

既然利益互不触犯,就能默契地互相理解、配合。

正因如此,案件得以明朗的关键在于一名女性,便再符合情理不过了。

...

女记者的诱饵

没有其他人像这位女记者那样执着于找出凶手。

连环杀人凶手逍遥法外,最恐惧的是女性,也唯有女性才能理解那些被杀害的女人真实面临的困境。

在这个城市里,女人的生存环境则尤为艰难,特别是单身女性。

流落街头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但有着相似的生活轨迹:生于贫困的家庭,14岁就被迫结婚,23岁已生育多个小孩,35岁失去了大半牙齿。

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立女性,女记者在职场面临男上司的骚扰,入住酒店也被怀疑是性工作者而婉拒,展开调查艰难重重。

一个刚询问过线索的妓女,几天后便被发现了尸首。一个胖妓女,看起来粗壮有力气,也未能幸免于难。

...

导演把每一个女性被杀害的过程都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凶器或是她们摘下的头巾,或是床上的枕头。

观众兴许还心存侥幸:这一次的女子是否能够挣脱,是否能够反抗。

没有。

一个猎物求生时拼劲的全力,最终抵不过蜘蛛的猎网与腾腾杀意,最后都失去了挣扎的力气。用作祈祷的地毯,像蛛网一般把她们裹住。

她知道被杀害的风险极高,还是决定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诱饵,画上艳丽的妆容,站在他经常出没的街道等候。

即便有勇气与智慧,还有接应的男同事,她的经历也是九死一生。

入了虎穴,她才拿得凶手作案的一手证据,把真相公诸于众。

...

伊朗女演员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与女记者的角色融为了一体。

因前男友电脑流出的性爱视频,她从当红女明星跌落成被影视圈封杀的污点艺人,不仅为家族蒙羞、为整个伊朗社会所不齿,更面临鞭刑与牢狱之灾。

她只好流亡法国,在巴黎打工维持生计。

被男权社会所碾压的脆弱无力,和跌落谷底奋力一搏的坚毅,她的个人经历为原本可能落入俗套的女记者形象注入生命力,让面对圣蛛捕杀的恐惧与面对舆论反应的失望都无比真实。

...

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获奖照片

圣蛛的审判

与诸多讲述连环杀手故事的影片不同,这部电影的着力点并不在于追捕凶手的过程,而是凶手捉拿归案之后的审判,以及大众的反应。

相比于连环杀手本身,导演对这个孕育连环杀手的社会更感兴趣。

这个故事,是由发生在伊朗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导演回忆起2000年左右案件发生时的情形:被杀害的女子数量还未达到五六个的时候,甚至不算是什么新闻。

当凶手杀了十个女性之后,大家才关注到这件事。

虽然伊朗官方媒体并未报道,但当时整个社会都轰动了,特别是凶手被捕后,全国所有人都密切关注这个案件。

...

影片还原了当时伊朗社会的舆论:一部分媒体和群众把这个男人描述为一个“无私的英雄”,为了社会利益牺牲自己。

这一部分的恐怖程度甚至超过了凶手杀人的部分。

你可以看到,在舆论的造势下,凶手多么理直气壮地向大众炫耀自己的成就:我问心无愧,唯一的错误,就是没有杀掉最后那个女人。

而他的妻子在发现丈夫所做所为后,并没有因此感到羞耻。

她挺直了腰杆,认为“那些女人本就应该被清除,丈夫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仅仅害怕丈夫难以逃脱刑罚,埋怨他的行为可能让她和孩子失去依靠。

孩子在短暂的羞愧过后,也迅速找回了自尊,甚至为自己“伟大的父亲”感到自豪。

孩子说,我长大后,也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完成他未竟的工作。

他还给媒体演示了如何完成这项工作,演示时扮演被捕杀者的,是他年幼的妹妹。

...

法国数名女性在戛纳红毯上为死于家暴的129位女性抗议

这个社会究竟为孩子们树立了怎样的榜样?凶手伏法,固然能够震慑住一些仿效犯罪的人,但姑息、体谅甚至鼓励这种暴力的舆论还盛行,暴力的催生便永不停止。

导演认为,针对女性的暴力,不仅仅限于伊朗。

一些西方国家,也是经历了许多年的努力,才减少了暴力事件的发生。

但我们现在做的已经足够了吗?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