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芭芭拉·克里德(Barbara Creed)的书籍《Return of the Monstrous-Feminine: Feminist New Wave Cinema》第七章“QUEERING THE MONSTROUS- FEMININE ”
翻译:ChatGPT
编辑:树
《魅惑》(The Lure,2015)阿格涅什卡·斯莫奇因斯卡(Agnieszka Smoczyńska)
由阿格涅什卡·斯莫奇因斯卡执导的《魅惑》(2015)是女性主义新浪潮(Feminist New Wave)恐怖电影中最大胆、最离奇、类型融合最为狂野的一部,它将“怪异女性”(monstrous-feminine)塑造为酷儿形象。
影片背景设定在20世纪80年代的波兰,向华沙十四世纪的市徽——华沙美人鱼——致敬,该徽章中美人鱼手持利剑与盾牌形象鲜明。
《魅惑》是一部融合恐怖、喜剧与音乐剧的作品,它取材于关于美人鱼、海妖与吸血鬼的超自然民间传说,并以自由跳跃的情绪和富于想象力的叙事方式著称,这种叙事形式带来了一种即兴感与难以预测的氛围。然而,这种趋向自由的力量却不断遭遇来自强制与控制的压制:包括厌女、拟人化倾向以及残酷性。
在她们登上陆地的日子里,美人鱼姐妹金与银(Golden 和 Silver)体验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慷慨,也遭遇了掠夺与暴虐的一面。她们来到波兰,但她们的目标是横渡大洋前往美国,希望在那里能够找到更适合施展才华的舞台。
《魅惑》探讨的是女孩成长的旅程,以及坚持自身身份的重要性。
金与银没有可见的性器官,而是拥有如巨型鳗鱼般闪闪发光的长尾。她们是一对拥有魔法的食人姐妹,通过心灵感应进行交流:当她们的鱼尾接触水时可以变出双腿,反之亦然;而她们的牙齿也会变为锋利獠牙,用以撕裂猎物的身体。由于她们在每一个场景中都占据视觉主位,这种超现实的怪异形象就成了整部叙事中视觉上的常态,而故事则设定在20世纪80年代波兰夜总会的奇异世界中。
故事开场,两位美人鱼在海岸边现身,望向一户正在享受夜晚时光的歌舞家庭——“无花果与枣”(Figs ‘n’ Dates),她们一边唱歌跳舞,一边演奏乐器。海妖姐妹唱着自己的歌:“帮我们上岸吧,亲爱的,不必害怕,我们不会吃了你”,正如她们所预料的,这首诱人之歌吸引了儿子米耶泰克(Mietek)和父亲走进水中。但母亲克莉西亚(Krysia)却未被迷惑,她认出了她们的真实身份,并发出刺耳尖叫。
画面随后切换到夜总会,“无花果与枣”正在表演,龌龊的经理首次见到金与银这对美人鱼姐妹——她们已经随这个家庭一同上岸。他被她们身体上没有生殖器、尖锐的牙齿以及在水中缓缓变回巨型鱼尾的能力所吸引,便提出让她们与“无花果与枣”一起组成歌舞二人组驻场演出。两姐妹很高兴能在前往美国前,先在华沙稍作停留,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在演出结束时,银与金以人类女性的形象登台,双双跳入一个巨大的香槟杯中,杯中液体令她们重新变回美人鱼,她们在水中亲吻——令观众大为欢喜。在这种极致浮夸的场景中,《魅惑》融合了人类与非人元素,扰乱了常规与边界。在夜总会的场景中,影片借助充满诱惑的音乐、女同冒险、情色表演与顽皮幽默,将一个通常属于异性恋规训的空间进行了酷儿化。
当晚稍后,金与一名男子离开酒吧,两人驱车前往河边,金在那里将其残忍地吃掉,随后滑入水中。而银则与米耶泰克在浴缸中嬉戏——这只浴缸意外地转变成大海,银在水中为这位吉他手口交,尽管他早前已表示对她的鱼尾感到厌恶,并说她在他眼里“永远都是一条鱼”。在另一段超现实的非人情节中,克莉西亚与丈夫佩库西斯塔正在交欢,而她梦见自己变作一条雌性美人鱼,仰面躺着,一边哺乳着两位美人鱼姐妹。
金是酷儿,而银则爱上了米耶泰克——一个只能将她视为动物的人,并要求她将尾巴换成人腿。银总是主动与米耶泰克发生性关系,尽管他显然并未对她深情倾心,而她仍抱持希望。
她那得不到回应的欲望,以及尾巴的丧失,是安徒生著名童话《海的女儿》(1837)中的经典母题。斯莫奇因斯卡曾表示,她的这部电影确实是对安徒生故事的一种改写。她将那段关于异性恋、单恋、痛苦与牺牲的叙事,改写为银的故事,并为金创造出一个基于卑贱力量与人类/非人类酷儿身份的替代版本。
最终,银接受了一场残忍的手术,切除了鱼尾并换上人腿。失去鱼尾的同时,她也失去了美妙的嗓音——正如在夜总会与金属乐队一同演唱的深海同类特里顿(Tryton)曾经预言的那样。米耶泰克对银的手术感到震惊,拒绝再与她发生关系,并开始筹划与另一人——拉基耶塔(Rakieta)——的婚礼。他自命不凡,缺乏同理心,是一个刻板的父权形象,就如故事中大多数男性一样,他期望女性——即便是美人鱼——都必须服从自己的命令。
金与特里顿警告银:若她不在破晓之前吞噬米耶泰克、让他的鲜血濡湿她的人类双足,她就会如传说所言化作海上的泡沫。米耶泰克与新欢拉基耶塔的婚礼在一艘河船上举行,他们邀请了所有人,包括金与银。天将破晓时,银请求与米耶泰克共舞;当他们浪漫相拥时,银锋利的獠牙已然显现,但她终究无法将其吞食,转而化作泡沫。
金对男性毫无性兴趣,也从未打算为嫁给男人而放弃她那壮丽的鱼尾;她更倾向于吞食男人,享受酷儿性爱。
在一场怪诞的情节中,金独自离开俱乐部,遇上一名穿着皮风衣的女警,后者正试图查明金的一位受害者的失踪之谜。两人一边唱歌跳舞,一边调情。她随警察回到家中,女警将水泼在金的腿上,使其再次变回那条壮丽的鱼尾。两人随后展开了一场情色性爱。与米耶泰克不同,这位警官丝毫不在意金的非人特质,舔舐着金整条鱼尾,随着性爱的推进愈加炽烈。这位女性对金巨大的尾鳍、鳞片或体液都毫不排斥。相较银与米耶泰克之间的场景,这场人类与美人鱼之间卑贱而酷儿的交会,充满愉悦——尽管这位女警的结局尚不明确。
《魅惑》是一部怪异的童话,将剥削性的男性、非人性欲与酷儿欲望置于鲜血与食人背景之中。
金因失去姐姐而心碎,在愤怒中撕裂米耶泰克的喉咙,众目睽睽之下重返大海。两姐妹都在与卑贱人类的交会中遭受创伤:银首先失去了身份,随后失去了生命;金因失去银而悲痛欲绝,只得重返大海。斯莫奇因斯卡从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中重塑神话,创作出两个美人鱼形象——一个异性恋、一个酷儿。
《魅惑》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它众多叙事线索间的自由流动,这些线索在变形美人鱼这一诡异的视觉意象下自然统一。在这个怪异、超现实的世界中,酷儿性不再受限于任何单一定义,使一切皆有可能。唯有男性试图强行确立陆地对海洋、实体对流动、人类对非人之间的支配。
《魅惑》融合童话、恐怖、音乐剧、爱情故事与酷儿叙事,提供了女性主义新浪潮电影中极具代表性的类型混合实例。
其风格游走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并通过双生美人鱼这一设定,将“诡异”(uncanny)的视觉体验推至极致。斯莫奇因斯卡调度(plays)异性恋男性的情色凝视,将银与金塑造成深海中美丽的生物,又迅速瓦解观众的视觉快感,用美人鱼那卑贱、黏滑、具阳具意象的鱼尾填满整个画面。在幽默表层与迷人的歌舞场景之下,是一种怪诞变形、具流动性的“怪异女性”(monstrous-feminine)形象所投下的阴影。
《魅惑》贯穿始终的,是通过美人鱼从鱼变为人、再变回鱼的变形过程,对性别表演性的持续演绎。
这部浮夸的酷儿版《海的女儿》的寓言在于:做一条活着的、酷儿的、反叛的美人鱼,远胜于做一个死去的新娘。金宁可在王子的婚礼上吞噬新郎,也不愿听从童话里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美梦。
...
本书其他影评翻译:
芭芭拉·克里德评《詹妮弗的肉体》:女女酷儿邪典,怪物酷儿的反击
芭芭拉·克里德评《独自夜归的女孩》:身披罩袍、踏上滑板,女吸血鬼形象的彻底重构
芭芭拉·克里德评《助理》:细腻、克制、挑衅——女性职场中的恐惧与共谋
芭芭拉·克里德评《无依之地》:她拒绝一切所谓“合宜女性的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东西
芭芭拉·克里德评《夜莺》:殖民主义与厌女症暴力中的复仇和反叛
芭芭拉·克里德评《复仇战姬》:以超现实维度质询男性凝视,重新定义“强奸—复仇”类型电影
芭芭拉·克里德评《前程似锦的女孩》:她质疑一切,将复仇转化为全面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