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斯的改编我很喜欢。卡夫卡原文是很庞大很繁杂的,有很多心理描写,包括K对周围人的看法,对他的厌恶啊,喜好啊,K把一切的东西都在心里说出来了。
 
 小说剧情上的拖沓——陪神甫走来走去,绕着弯子说一些有哲理的话——都不适合拍成电影。
电影的主题还是很贴近卡夫卡的本意。
就看最后20分钟的处理。在法的门前的和引子呼应。律师(导演本人)在K的脑子里放着幻灯片,向他解释什么是法。他们反驳,他们对峙。最后K逃了出来,还是在教堂里。
K的死法有改动,最终却被炸弹炸死。没有那句像狗一样。
 (为了讽刺杀人时双手不沾鲜血吗
 
 画家的房子像个笼子一样。
 木板拼接,一明一暗如同时空隧道。
 荒诞感通过连续的房间,不停顿的运镜做成。
 
 
 
 删减:
 副经理的同事明争暗斗
 莫名其妙的意大利客户
——
 
 
 
 改编小说最吃亏的地方就是,如果你做的好,我只觉得你还原,只是及格线,仅此而已。
 如果你不还原,我无情给你差评。
 
 其次是内容。内容好,我觉得是原作者的功劳。内容不好,我觉得你曲解原意。
 
 威尔斯在还原上是很不错的。荒诞又迷离。内容上的创新是,结合60年代的机械化和异化(不能回答所有问题的计算机;这些机器占这么多地方却不使用)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暗示(炸弹而不是冷兵器搏杀)
 
 
 不足的是,导演想把审判的核心主题《在法的门前》呈现完整,这必定就牺牲了审判其他的含义。
 准确会牺牲广度
基本上没有违和卡夫卡的设定——这就已经很厉害了
(打四星会不会太严格了哈哈哈)
——
 
 配乐
威尔斯用这首阿尔比诺尼的时候还没想过是伪造的吧
 04:15
 《Adagio for Strings and Organ in G minor》:http://163cn.tv/0NobV3
 
 1:02:00 
 K推门发现躲在楼梯下的客户,大提像窗外闪电一样划破真相,逃不出的城堡
 
 ——
The trial.所有人都在讲英语。都是美国导演演员,但是却在法国上映。(所以审判在美国是没过审?)
——
38:00
 庭审戏。
 安东尼挤上讲台,差一点就要掉下来,发表演说。又激情又荒诞。
 
 
 43:00,49:19
 和两个刽子手的人对峙。
——
[碎碎念]
Tony 终于不演变态/情感障碍啦!但这回除了他没疯别人都疯了
晕倒
 太涩了
 他在哭吗
 逐渐声音变大的电子音乐。
 
 一颗解开又扣上的纽扣,和安东尼晦暗的眼睛
 
 1:43:00
 半脱外套,靠在床上。
 大口喘息
 下意识闭眼舔唇
 闭眼咬手指摇头
 ...
... ...
...2023.11.26 0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