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

似一般爱情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来自新泽西州的男青年汤姆与出身密歇根州的女助理莎莫相遇,汤姆对莎莫一见钟情,在经过初识后290个日夜的恋爱经历后,汤姆和莎莫没有走到最后,而到第500个日夜时,汤姆遇到了自己的秋天。

又不似爱情故事般的叙述方式,其叙事手法是类章回体式的结构,通过男主汤姆的视角来回忆和莎莫的500天。而按照初识后天数来回忆恋情发展的段落顺序是打乱的,如开篇的第一镜是第488天的公园再相遇,再由旁白引导倒回第1天开始讲述二人的成长经历,之后就是影片标志性的双画面分屏配合旁白画外音叙事。

...
旁白所述“这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乱中有序。其外在所呈现的乱序段落由情节递进产生的情绪连接,这里所说的情绪是指在恋情中由事件或情节所揭示的人物状态,这种情绪的终端通向的是整部影片的核心,呈现一段恋情的起落从而对这段关系发展中男女感情需求差异的思考。

剪辑

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也是马克韦布的荧幕导演处女作,现在的他还不是日后那个指导超凡蜘蛛侠系列的马克韦布,而此时影片在场景与大场面调度上的受限,使其另辟蹊径般的在剪辑上和中小景别镜头画面中探索影片的风格,将之此前在短片与单集美剧的小段落创作经验运用到影片中。

镜头形式上的表现就是采用双画面分屏的叙事风格处理影片的重要段落。而剪辑上的表现就是服务于剧本的特征,以汤姆和莎莫分手的第290天为分界点,将恋情中与分手后的段落按天数分类,以汤姆的情绪为连接点对画面进行重组,所以能看到在很多相同的场景有时是一段是汤姆和莎莫在一起时的甜腻,而之后剪辑的下一个镜头就是分手后汤姆的颓废与酸涩。

...
第154天和第322天
...
从二人恋期内的第191天切到分手之后的第314天汤姆独自一个人看电影,由镜头的剪切来呈现给观众汤姆的回忆与内心的感受,第二段的电影画面有致敬伯格曼和费里尼。
...
左边的剪辑顺序是先由刚开始确定恋爱关系的第35天(一周内)汤姆的载歌载舞(与路人模仿歌舞片片段、嬉戏的二维平面的动画小鸟都是情绪外化的特征)到失恋后的第303天,同样的场景而通过剪切营造不同的情境意味。右边的由失恋后第321天和恋期内第167的剪辑,契合汤姆此时的触景生情。
...
如上文所述的相同场景经过不同时间段的剪切组合从而又产生新的意义,核心依然是汤姆的情绪,左侧宜家家家酒游戏中第282天的索然无味与回忆第34天二人的兴致盎然形成对比。右侧从第95天到接近最后的第488天亦是同理。

汤姆的情绪一直主导着影片的剪辑节奏,这是这些段落的相同点,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的状态某种程度上替代了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将汤姆碎片化的回忆串联,形成了整部电影的基本剪辑逻辑。

角色

在本片中,观众一直沿着汤姆的视角来理解这个世界,可以说整部影片就是汤姆对自己记忆的一次回溯,在回忆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展现角色的多面情态与内心感受观众与汤姆的距离不断拉近,而毫无疑问的,汤姆是电影中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

与此不同的是女主莎莫的形象是一直是借由旁人的视点和汤姆的回忆进行循序渐进的深化与重塑,二人各不相同,对于很多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来说,莎莫最后停在第488天的形象依然与第290天的相重合,并无变化,对他的态度甚至是厌恶。

当然这亦无可厚非,理解了人们对于圆满爱情故事的不同需求其实这也只是在受众层面的不同区别罢了。没有孰优孰劣,只是看到的点不一样,就如影片到爱情结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上天注定的”,电影对于观众来说亦是如此。

再说莎莫,片中的主要叙事视角即是从汤姆的视角出发,片中有着许多相对照的段落来揭示这段感情带给汤姆的哀乐。但与之相对的,在影片情节展开过程中,主创铺之以回忆中莎莫的状态对比,如林哥斯塔尔的唱片、宜家的过家家游戏等。

从汤姆的视角来说这是因莎莫而起的痛苦回忆,但若跳脱出叙事的主观性,将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作用于莎莫与汤姆的恋情中似乎又能窥见端倪。

林哥斯塔尔的唱片以及宜家的游戏只是表象,表象之下的是二人已经度过了近9个月的亲密关系,这个时间能改变很多事情,比如电影中所呈现的二人共创的美好经历,而时间不能改变的是汤姆和莎莫对情感的需求差异。

莎莫为什么离开汤姆?这个问题在电影中占据了前段很大的篇幅,从前段的第290天分手时刻到后段回到第488天的公园,这个问题从没有在莎莫口中得到过标准答案,但从中段汤姆的朋友瑞秋和相亲对象的只言片语以及影片的闪回情节里已经得到了一个答案,即情感需求的不同。

汤姆与莎莫就像很多爱情电影中所设计的刚开始志趣相投,最后都离异分开的男女主一样,他们关系的发展始于电梯里那一首史密斯乐队的《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但除此仅有的一点相同喜好之外,在影片中所呈现出的二人在爱情观、行为模式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汤姆在这段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在第28天的酒吧聚会上,在路边出租车旁朋友醉后的一语道破中开始了他那不算成功的“表露心迹”,从二人对话中能看出主动权是一直在莎莫手中的,汤姆并没有回答莎莫的问题,只是被动的顺着莎莫的话往下回答,最后二人的关系停留在不明不白的“朋友的喜欢”上,而之后镜头接到的下一段是第31天二人在打印室的“初次接触”段落上,这次主动的人还是莎莫,而从汤姆的视角来看似乎是这段关系正式开始的信号。

在这段关系中二人分摊主动与被动的位置,这在一段爱情关系中十分普遍,只是不普遍的地方是二人的成长环境的影响,电影在两人关系明亮之前有交代过双方的成长环境。

在影片开始的第一次分屏段落,旁白就有说过莎莫成长于一个父母婚姻失败的环境之中,这也造就了她缺乏安全感、不相信真爱的情感态度,反之说她的需求不是不需要真爱而是需要一个能补全离异家庭所缺失安全感的可以依靠的人。

反观汤姆是成长于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所以他的爱情观念则更偏于“相信真爱”的范畴,他的爱情观点也更为理想化,而他在感情上所表现出来的被动与怯懦也让莎莫在他身上没有看到吸引自己的特质,或者说远远没有到发展更长久关系的特征,而需求上的不对等也注定了这段关系的结果。另外在汤姆和莎莫对于《毕业生》的理解上也能看出二人并非如汤姆所幻想的那般天造地设。

汤姆对《毕业生》的误读在他还是少年时开始旁白就已有交代,后来在第450天中汤姆回忆和莎莫一起看《毕业生》的夜晚,他痴痴的看着莎莫,始终无法理解她在电影最后结尾时的泪流满面。

成长环境的差异造就了全然相反的爱情观,第290天的到来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但在这段关系中有对错之分吗?或许可以想象一下,如若影片是从莎莫的视角出发,可能这部电影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只是出发点不同视角也不一样。

汤姆与莎莫在第290天分手之后有过两次相遇,第一次是第402天在去同事米莉婚礼的火车上,莎莫仍是主动去接触的那个人。

...
没有刻意任何情绪波动,只是又遇到,暖黄的光线下,汤姆和莎莫又好像当初那般相谈甚欢。

这次相遇参照的是编剧与其前女友的再相遇的过程,就是那位开篇字幕提到过的那位珍妮贝克曼,也是莎莫这个角色的原型,编剧之后对这段相遇的描述是如电影中的“老友重逢”。

电影中第二次是结尾第488天的公园再遇,他们的对白很有意思,都是感叹当初在一起时对方所坚信的观点是对的,他们现在好像互相变成对方当初的样子,莎莫遇到了那个主动走过来的男人,所有相信真爱;而汤姆在失去他曾经认为是自己命定之人的莎莫之后变得像当初莎莫那样觉得所谓情爱不过是谎言。

...
第488天,公园再遇,汤姆的释然和对莎莫的祝福。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地下丝绒的那首名曲《I'll Be Your Mirror》,两人最后都像卢里德唱的那样互相变成了对方所参照的镜子。

影片安排这场对话在第500天之前,用意已然明显,铺垫结局和结束这恋夏500日。

叙事上片中其实除了汤姆和莎莫的感情线,还有一条汤姆的职业线,由开始遇到莎莫的摇摆不定到最后爱情随与莎莫幻想的破灭重新开始规划未来,而他在电影结尾遇到秋天的第1天也是他职业规划中的其中一个面试,他也由当初遇到莎莫的被动转为主动。

最后旁白道,【巧合决定一切,汤姆最终知道了,世界上没有奇迹,也没有命运,没有什么是注定的】

分屏叙事

影片多使用分屏的画面表现方式来叙述情节,增加画面信息量的同时,再通过布景构图等画面造型手段来营造对比与差异。

...
在开头倒回第1天初遇莎莫段落旁白交代男女主的成长环境就是用双画面分屏来表现,而相似的处理手法在片中比比皆是,几乎贯穿始终。

出色的运用分屏手段也让影片呈现出独特的影像风格。

...
多使用在关键时刻。第259天的酒吧冲突事件后,莎莫的“我们只是朋友”也是第一次揭示两人对关系的不同需求与认知从而产生矛盾。使用冷暖色对比画面分屏来展示二人情绪状态,最后莎莫主动和解汤姆依然是被动的接受。

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分屏组画面,第408天幻想与现实的并行。

...
左侧画面使用的近景景别和浅焦镜头以及“亲吻”的肢体语言来突显汤姆对于与莎莫亲密关系的幻想。右侧使用的中景双人对话景别和深焦镜头及“拥抱”的肢体语言来强化现实与幻想的区别。
...
打招呼的相同动作
...
左侧与少许宾客的目光对视与举杯示意,桌上瞩目的红色花束更是强调一种重视。右侧多数宾客的闲聊与无视,人员在画面前的走动呈现无足轻重yuq轻视的态度。由布景、宾客的人数和反应来衬托幻想与现实。
...
相同的送礼动作,因。
...
相同的拆开礼物动作,过程。
...
左侧幻想的中景转近景,“拥抱”的肢体语言此时对比右侧的中景对话景别呈现出幻想和现实的差别,由连续画面相同的动作通过镜头景别的转换来达成亲疏的不同效果。
...
左侧幻想中的亲密关系二人距离最近并且占据画面中心,周围人的包围成为簇拥二人的陪体。右侧二人距离较远分别站在画面左右两侧,被中间人隔开。以构图手段和演员站位来达成区别亲疏的目的。
...
左侧逐渐推进的镜头,画面上始终把二人放在一起。右侧镜头把汤姆单独切出来,中景无人同框。
...
左侧画面镜头还在推进。右侧镜头画面单独切出莎莫。
...
左侧已经越来越近,二人始终同框。右侧切到莎莫与好友的同框,背景是来回走动的人,单独切出汤姆,无人同框背景单调。推镜头强化彼此拉近的关系,同框的二人与多元的背景是左侧幻想的基调。单独切出的画面与单调的背景,无人同框对比莎莫的不同,更加增进与聚会格格不入,深化现实的底色。
...
左侧双人对话的中景镜头,添加画面右上角的气球、左下角的灯和右下角的花束来点缀汤姆的幻想。右侧镜头切入只有汤姆一人饮酒远眺右下角是单独的一朵花,衬托聚会的孤独现实。
...
左侧的浪漫幻想持续。右侧镜头切到莎莫与众多宾客交流互动,与汤姆独自一人形成对比,还是强调二人如今现实状态的不同。
...
左侧幻想开始升温。右侧现实汤姆目光锁定画外。
...
左侧幻想画面画框缩小,右侧现实逐渐扩大。
...
右侧逐渐扩张为主画幅,现实战胜幻想,分屏结束。
...
镜头随汤姆目光方法切到吸引汤姆视角的元素,莎莫手指上的婚戒,
...
镜头切回汤姆,面无表情而心绪如遭雷击。
...
三维世界褪色成二维稿纸
...
画稿被橡皮擦擦净,象征重燃爱火希望的落空与幻想的彻底破灭。

主创通过色调、景别、景深、构图等画面造型手段和演员的走位变动来增进不同分屏画面的对比与区别,达成叙事的功能同时又不失对影片风格的探索。

最后,一些闲话。

电影第28天聚会上莎莫演唱的曲目是电影的原声,由莎莫演员佐伊所演唱的《Sugar Town》,一首节奏欢快,曲调清新的歌。汤姆的选曲是pixies的《Here Comes Your Man》,这个乐队最为人熟知的一首歌是《搏击俱乐部》片尾的那首《Where ls My Mind》(其实《Greens and Blues》也不错)。

对于这部电影呈现出的真实情感状态的刻画,身为《和莎莫的500天》影片二位编剧之一的斯考特·诺伊施塔特曾言:“这部影片所讲述的四分之三故事都在我身上发生过”。

然后也就有了开头对前女友的那段致敬。

...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