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和原作比起来有得有失。为了聚焦,把“旅店小说”的中心场景旅店换到了剧院,节奏比较紧凑了。最重大的改变是,挪用横光利一《上海》的主角对《上海之死》进行了自觉的改写和置换。核心来说,《上海之死》是恋...
和原作比起来有得有失。为了聚焦,把“旅店小说”的中心场景旅店换到了剧院,节奏比较紧凑了。最重大的改变是,挪用横光利一《上海》的主角对《上海之死》进行了自觉的改写和置换。核心来说,《上海之死》是恋...
影片用艺术家的宣言开宗明义:我将他变成一件商品,一块画布,他才可以穿越国界的墙。如今商品的流通比人类的流动更加自由,我将他变成一件商品,根据我们所身处时代的规则,他因此才能恢复他的人性和自由。这...
4.5,从燃烧开始关注李沧东的,到烧纸到美丽青年,他的立场还是挺鲜明,一个是左,一个是文学性,一个是主角(稍微比较)符号化。这部文学性犹在,不管是雨这样下着,淋着同一场雨,还是善良的一双手,都很...
个人口述史,老老实实拳拳到肉的拍摄方式,有头有尾,拉出一条时间线索,比之前那些三和纪录片好太多。逻辑和时间线都非常清楚,首先被提出的就是身份,主体大多是中西部乡村地区外出打工的十几岁年轻人。回顾...
很动人。其实对这类偏哲学和有点技术痴迷的实验作品说动人显得奇怪,硬科幻中硬的部分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我能读到的是它用很硬的东西去包裹了很软的东西(听一听OP就能知道)。题目即主体,中心很明确。w...
短评写不下了。“戏”感很重,笛子和唱戏好听,东方主义毛骨悚然,人物结构细节浑然一体。张艺谋的视觉其实放大了原作文本,同样是东方符号,苏童比莫言处理得精细很多:脚痒心瘾,点灯点菜,灭灯封灯,丫鬟在...
面对波兰人、阿拉伯人、移民、同性恋、底层工人之类的“他者”,“正常德国人”一开始的敌意在影像中表现为赤裸裸和呆板的凝视。合计工资和去餐馆部分的刻画非常动人,看到两个“他者”联合起来,努力地试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