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鴻溝(2024)的劇情介紹
解釋鴻溝(2024)的影評
這兩天在看騰訊出品的《解釋鴻溝》 ,是圍繞陳嘉映做的半紀錄片式節目。看了幾集後感覺,這個節目确實會像陳嘉映在第一集中所擔心的那樣,不會有太多的觀衆感興趣,主要因為節目中所讨論的大多數問題作為學術來說很具體,但對于具體生活來說卻不具體 ...
濃縮概要版評論:師生和同行之間這種哲學讨論氛圍。。簡羨慕得不行。個人覺得最亮點的是陳嘉映PK物理主義,特别是陳老師否認缸中之腦能夠做到真正的“欲求”和“感覺”,即便實現了全部的神經方式,沒有身體的大腦是沒法做到真正的“欲求”和“感覺 ...
看了《解釋鴻溝》的第一集,看到組會中學生的提問。胡塞爾的“交互主體性”,多好的哲學問題啊。丹·紮哈維等一衆當代現象學者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進一步地讨論和貢獻——如果我們承認意識的前反思性/第一人稱給予性是意識的基本模式(basic m ...
題材很新穎啊!這個環境下還有搞哲學的願意公開表達,很驚訝很佩服。大家且看且珍惜吧第一集開頭也好,不用切演播室切的頭暈,單刀直入“早晨,做了一個夢......”很喜歡。“如果有人站出來說,你們真正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呢?我們怎麼回答他們? ...
《解釋鴻溝》第四集“我隻說給你聽”,聽到錢理群訴說自己的九大罪狀後,陳嘉映握了握老錢的手,眼圈有點泛紅。這一幕被很多人提到,是人與人之間理解。但讓我感動的是,當天晚上,自诩為“抽象自信”的陳嘉映在慶祝老錢出書的晚宴結束後提出獨自去走 ...
看這一集,心裡其實挺心酸的。錢理群老師言必稱魯迅,其主要的思想來源和文化立場是魯迅,魯迅是一個堅定的文化批判者,然而魯迅的文化批判姿态,本質上也是從儒家知識分子系統中萌蘖出來的“異端”。“改造國民性”的啟蒙主義姿态,雖然是以傳統的叛 ...
E1:去年非常迷茫的時候讀陳嘉映老師的《感知理知自我認知》頗有收獲,今年看到小某書推這部紀錄片裡陳老師說的不要為了論文浪費青春,于是來看。第一集從論文讨論的引入非常自然,指向了片名很重要的一層含義:(老一輩們向年輕群衆們)解釋鴻溝( ...
陳老師所反對的這類哲學在具體生活的表現,即我們因技術的進步,而逐漸步入一個要求絕對理性、追求分解程序化、刨除自我并以此指導生活的社會。于是在這種無止境的“進步”中,會有一種隻要足夠理性和努力什麼都可以做到的錯覺,這種假,對人的傷害在 ...
第二集:我覺得陳老師是有點孤單的。他的同事、多年的學生,竟然都——甚至不是反對——而是無法理解他的主張:心靈意識無法被還原為明确對應的生物學活動、神經網絡之類。在我看來,物理主義者無疑是可悲的(當然,我的确沒什麼強有力的證據來說明這 ...
這集打開了對從小接受科學教育的我們習慣性的“科學”思維路徑,物理主義之外還有“我”作為一個自在和自為主體的心智、行動。“意識”在神經元之外,還有人的整體、社會語境和曆史性的關系性路徑。這呼應了陳嘉映最後說的哲學家的任務就是保護“積極 ...
如果明知這水平不可能拍出思想,那為什麼拍呢?因為至少可以展現魅力,原來他想向那麼多人展現他的魅力。
看了第一集,節目有點裝逼尴尬
論文隻有你導師看,大實話!花時間去爬山、去戀愛,為這個我為陳嘉映扛大旗!
轉過身來這個第一集的名字挺好的,當我這樣的後輩不斷發問,最好的時光是不是已經過去了的時候,發問所謂的已經過去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盛宴,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的時候,其實有點像在求救,因為太缺少解釋。
在這個時代,不少當年的知識分子主動或是被動淡出了媒介的中心,我們現在年青一代的思想是更無所不知了還是更一知半解了,是更找到方向了還是更懦弱了。
崔健在憤怒的時候,沒有人敢說話,但是陳老師最終選擇了轉過身來,看得挺感動的。謝謝。
或許很多時候解釋是沒有用的,但也特别希望在對話和溝通的碰撞中看到一點哲學家是如何思考的,如何面對生活,面對靈感,面對不可逾越,以及面對自己。
除了怼臉特寫,還拍了點什麼?
看了一集,感覺挺爛的。想了解就看看書好了,拍成片子——且不論這個拍攝質量8成鏡頭都對不上焦點——隻能展示樣貌,展示樣貌,就免不了顯得做作、裝逼,結果呈現上也無法避免展示金句,且根本無法進行對什麼問題的思辨,沒頭沒尾,隻字片語,啥也沒說。
看了第一集,有點亂,也有點淺。印象最深是三個點:一,碩士論文沒人看,不必花那麼多時間,用半年寫完能通過就行了。二,陳嘉映騎自行車逆行。三,崔健說,藝術家應該産生信用,而不應該看着社會問題不說。一個學者真正産生社會價值,要的是他的态度,而并不是要他的學問。陳嘉映笑笑。
很好的哲學研究者,很垃圾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