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所反對的這類哲學在具體生活的表現,即我們因技術的進步,而逐漸步入一個要求絕對理性、追求分解程序化、刨除自我并以此指導生活的社會。于是在這種無止境的“進步”中,會有一種隻要足夠理性和努力什麼都可以做到的錯覺,這種假,對人的傷害在于不斷否定自我,意思是其實隻要我擁有了足夠的理性和付出足夠的努力,我就可以做到,那麼反之,沒有做到就是我的問題。這不僅是一種極度自大的底層邏輯,也是導緻現代人心理疾病的誘因。因為你會發現,有時候你無法說服自己去理性,無法說服自己去努力,你去分析了一切因果聯系,仍然無法安頓内心。因為在這之外,還有其他的東西,就是自我,上述情況的産生就在于刨除了自我,與自我分離。我們在極力追求自我之外的東西,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方法和知識,但卻無法與之勾連,并因此而痛苦。而另一面則是人的主體性也逐漸被納入到工具之中,成為機制的一部分,程序的一環,社會看似進步,人們的心靈卻越來越痛苦。

拆除的迷霧,指那些言之鑿鑿的正确,那些需要學過物理學、認知科學才能入門的正确,諸如此類。我想陳老師所倡導的哲學思維進入到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最重要的啟發就是,積極思考一切,哲學寓于生活當中,而生活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整體中感受、體會、思考,而不因物理、科學等等被攔在門外,哲學本身并沒有那道門檻。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思想自由和哲學。

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