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概要版評論:

師生和同行之間這種哲學讨論氛圍。。簡羨慕得不行。

個人覺得最亮點的是陳嘉映PK物理主義,特别是陳老師否認缸中之腦能夠做到真正的“欲求”和“感覺”,即便實現了全部的神經方式,沒有身體的大腦是沒法做到真正的“欲求”和“感覺”,甚至,陳老師似乎也否認缸中之腦能做到最起碼的“欲求”和“感覺”。先不說陳老師的觀點是不是太強,我震驚于物理主義者的物理主義竟然這麼強,特别是葉峰,雖說在酒桌上醉醺醺的說話,但是充滿着對“沒學過量子力學或神經科學的哲學家”的憤恨之态。我認為,現代哲學家了解具體科學自然非常重要,但了解深入到什麼程度和節點才能“被允許”進行哲學分析和讨論呢?這個界線要進一步讨論。另,我也認為,物理主義的部分主張相當有力量,但我個人來說,也許是因為感受過中國哲學、佛學、神秘學這些領域的震撼,所以我無法完全贊成物理主義,整體上我更偏向于陳嘉映的立場。

政治哲學那裡,原來周濂是陳的學生!!兩人觀點也很大差異,周濂認為古典人文主義在當今不可能實現,令我詫異,但他追求“中人社會”的構想令我敬佩。

錢理群那部分也相當不錯,兩人大談特談中國知識分子的任務、抱負和傳承,有種末日江湖好友逐漸散去的即視感。

解釋和理解那裡,這個主題實際上出現了很多次,最近我和女友之間的對話涉及了這點分析,我寫道:

關于“黃皮自制飲料是潤喉的不甜,還是高糖分很甜”這個讨論,結構跟上面的讨論有所不同:在于身體感受差異,是無法有效證明給對方聽的。A說這個味道甜,B說這個味道不甜,A和B是很難說服彼此的。(昨晚看的《解釋鴻溝》這個紀錄片也說到了這個涉及感覺的說理問題)正如我們倆,你能接受重口味的,飲料濃郁和複雜的接受度非常高,一個例子就是之前曉港那次蘋果酸姜汁,顯示出你超出一般水平的高濃度強口味接受度。那麼我們怎麼互相尋求對方的理解呢?顯然這隻能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因為我們沒法互換身體。同時把這個“一定程度”習慣化。也就是說:每一次我們互相了解到這個程度level就差不多了。沒法尋求充分的理解,沒法要求你确鑿知道我喉嚨的齁甜,我也沒法确鑿知道你覺得不甜。同時還有,感覺感官一定程度上的互相理解建立反而建立在文學上,而不是哲學。——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描述各自的感覺,描述越充分,互相理解的程度越高(但還是沒法達成充分理解,因為不能互換身體)。分話題評論:(1)哲學給大衆的呈現方式

科學的公衆參與和哲學的公衆參與

哲學電影

展現具體的哲學過程,不是做實驗,大量的對話

對話形式包括:學生組會、研讨會、私下交流、聚衆鬧事(不是)聚衆交流,演講

(1) 陳嘉映PK物理主義

千葉柱間:心靈哲學中的功能主義和物理主義PPT

我之前接觸缸中之腦,确實也如紀錄片的物理主義者們一樣,對缸中之腦産生的意識悖論深深着迷。同時思路也是如物理主義一樣:我們所有的意識狀态都可以還原為/等價為大腦某些神經狀态,我們全部的意識行為也可以從神經科學得到全部完整的解釋,比如痛感就是大腦皮層某處的感覺區接受了相關刺激産生的反饋,幸福感、喜悅感這些也是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在大腦裡面飛來飛去的結果。

有一定大腦認知基礎知識的日常大衆,基本都會這樣來“解釋”意識,這樣的解釋似乎也是一個标準答案,也是一種固定化的

葉峰 | 為什麼相信還原的物理主義

原創 葉峰 學術月刊 2017-05-19 09:02 上海

日常理解和哲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