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于公衆号:看薦TheShow)

延續第一季的話題度,《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一經開播,就強勢霸占公衆視野,在豆瓣熱門綜藝榜居高不下。

...

而助推綜藝節目續集出圈的,往往是節目内容應和了社會議題,在既往觀衆群之外引起了更廣泛的共鳴。本季,斯坦福法學院畢業生王骁的“凡爾賽”言行、出身平凡但渴望通過參加節目“逆天改命”的丁輝、君合律師事務所作為頂級律所(“紅圈所”)對應試者學曆背景的玫瑰色濾鏡……這些觸碰到社會敏感神經的素材,都為節目貢獻了源源不斷的熱度。

...
“令人心動的offer”微信搜索指數

每周三節目播出時,必會帶起一波話題熱度。

節目的走紅,有偶然,但更多是必然。《令人心動的offer》每一集,每一個策劃,每一組分會場的設置,都流露出做好一部“職場真人秀”之外的野心。
節目組企圖以職場折射社會的雄心勃勃,配合着鏡頭内選手的明争暗鬥,令整個節目呈現出一種厚實的質感——
它未必百分百正确,卻足夠豐滿,耐人咀嚼。

【特寫鏡頭,聚焦多元新人】

倘若參照君合律所在現實中的選人标準,想必8位實習生的樣貌,絕不會如節目中的候選人那般參差多樣。

...

這8人裡:

有理所當然的人生勝利組——國内985本科畢業,海外頂級院校法律專業研究生,實習經曆豐富,溝通表達流利——一眼望過去,就像是“君合要找的人”。

但同時,也有美國留學歸來,英語表達卻磕磕絆絆的富二代,面試表現:大智慧看不出,還好有幾分“小聰明”。

有非法律專業出身,畢業後做了銷售,兜了個圈子,才立志轉戰法律的轉專業選手。沒有海歸背景、名校光環加持,一上來就因年齡過大(28歲,其他選手大多25以下),遭到重重質疑。

有專業實戰經驗不足,辯論經曆倒頗為豐富的伶牙俐齒小姑娘。不那麼講究禮節,沒什麼法律精英範兒。倒是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生氣,亂拳一通,老師傅們反而挺中意。

有從小在家庭呵護下成長的乖乖女,能力背景各方面都不錯,但就是不那麼自信,說多一個字都怕錯的那種怯生生——自稱人生最大的叛逆,就是來參加君合的實習。

現實中,這大概率不會是一家頂級律所的entry level配置。但在鏡頭裡,卻是絕佳的真人秀組合。

真人秀,有了“真人”這個前提,才能“秀”得不落俗套。

雖然看得出,某些環節的走向,有劇本引導的成分(尤其是面試),選手在鏡頭前也會有不自覺的掩飾和刻意表現。

但8種迥異的性格,在不同場景中碰撞,所激發出的化學反應,卻是難以全然通過“編寫人設”來炮制的。在真實的土壤之上爆發出的戲劇性,才會既精彩,又真正令觀衆信服,引起共鳴。

更重要的是,節目多樣化的選人标準,打破了頂尖律所的生态平衡——原本在紅圈所約定俗成的标準,比如唯名校論,是否真正公平和有效,借由話題人物得以吸引公衆視線,帶來出圈熱議。

【鏡頭背後:彈幕也是綜藝的一部分】

有意思的是,當我們将視線從選手,轉向屏幕上發出彈幕的觀衆,着重觀察那些引爆集體情緒的節點,也能從側面窺見中國職場文化下的共通心理。

在8位選手中,有2位從一開始就光芒奪目:他們是分獲面試第一、第二名的李晉晔和王骁。

單看背景,可以說二人是各有千秋,但出彩程度不相上下。

可觀衆緣,卻是天差地别。

李晉晔,溫文爾雅,低調謙遜。雖然很優秀,但聽到誇獎,他會先客氣地否認,笑意盈盈,禮數周全。

而王骁,鋒芒畢露,熱衷營銷自己。任何一絲可以展現其光鮮經曆的機會,他都會趁勢将話題轉向自身。

...
王骁在節目中使用的斯坦福法學院水杯

如果我們隻看第一、二集,那時,王骁還沒有真正暴露出在國内法專業知識上的能力短闆——

但即便是初識,在彈幕中也能明顯感受到,觀衆對王骁的吐槽滿滿。

相比起李晉晔那種傳統意義上的“高情商”性格,王骁頻頻主動表現的舉動,一經節目聚焦放大,确實有點刺眼。

但如果換一個文化環境,王骁看起來還會那麼“奇葩”嗎?

參照一些美國的競技類真人秀節目,我們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這裡舉兩個例子:

...
《Apprentice》

(中文名“學徒”,又名“飛黃騰達”)特朗普的一檔商業真人秀節目

...
《Master Chef》

(“廚藝大師”,又名“頂級廚房”)廚藝競技類節目

每個節目都有其風格。例如《學徒》,是一個推崇職場叢林法則的極端。當面臨二選一淘汰時,川普作為評委,會直接淘汰那個不為自己争取的選手,即使這名選手實際表現更佳,但他“看起來不想赢”。而《廚藝大師》雖以烹饪手藝為核心,但在快速團隊合作中,如何主動溝通,大方展現自己的優勢,為團隊助力,也是評委們重點考察的一個面向。

節目各有不同,但同樣的競技性,換到美國文化中,選手敢于展現,主動營銷,甚至為了赢得勝利去正面攻擊對手,都成了一種受到主流價值觀鼓勵的“政治正确”。相反,過于謙讓,該表現時縮在後面,反而會被斥為“不把握機會”。

這裡并不去評說兩種文化孰優孰劣,事實上也并沒有高低之分,環境不同造就的罷了。隻是,對于一些“奇葩”行為,換一種視角思考,也許我們會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諸如此類,節目在不經意之間呈現出的“中國特色”職場文化,也使得《offer》更為立體生動。

在第4集中,律所創始大老闆空降辦公室。而老闆随口客氣的一句“大家别站着,都坐吧”是否可以當真,竟也引起了公司資深員工和觀察團的熱烈讨論——這種面臨尊長時的噤若寒蟬,也是儒家文化如何在現代職場中綿延的一個倒影。

【廣角全景,從職場到社會】

有觀衆在彈幕中抱怨,為什麼第二季的實習地點還是律所?雖然節目将法律問題包裝得簡單易懂,但就工作内容本身,大衆無法産生更多代入感。

而節目組的用心,或許正在于:律所,恰恰是一個傳達社會議題的絕佳通道。

《令人心動的offer》在聚焦應屆生初入職場所面臨的挑戰之外,還試圖用更廣角的視野反映社會問題。每一期的案例主題,從職場勸酒文化,到全職媽媽的困境,都有一定深度的涉足。

而解讀議題的方式本身,也是多面向的。

節目從實習生需要攻克的法律案例出發,引申到觀察團中不同嘉賓帶來的多樣化觀點——徐律師的法律意見為專業性定調。撒貝甯的視角偏溫和普世,加上流暢的表達,總是最容易引起大衆的共鳴。楊天真作為娛樂圈的“大牌推手”,帶來管理層和精英人士的立場。周深則代表性格内向人群,思考往往富有同理心。

...

這種觀察團的設置,使得同一個話題的讨論維度突破了節目自身的價值局限。作為觀衆,重要的并不是哪位嘉賓絕對正确,而是得以看到同一問題的不同切面:站在不同立場,每位嘉賓的觀點都有道理。
由此及彼,對每一個社會公共議題的讨論,也同樣需要吸收更多立場的聲音,才有可能接近事件的全貌。

一部真人秀,能承載多少重量?《令人心動的offer》讓我們有了更高的期待

(本文原發于公衆号:看薦The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