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歲那年,我的老師在課上提問:
“你是否幻想過自己是另一個性别?希望自己是個男生的女生請舉手,”
班上零零散散地舉起了幾隻手,包括我在内,
那時,天真的我并不清楚自己舉手的原因,
也不知道作為一個女孩,長大,意味的是什麼。
《從未,很少,有時,總是》

韓國N号房事件、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高管性侵養女,還有今天的國貿地鐵猥亵案件,
衆多女性被侵犯的案件接連出現在公衆面前,我無意引戰造成兩性間的對立,
而我們無法否認的是,
在當今這個現代社會,女性仍舊面臨着以男權為主導的社會所帶來的的諸多壓力。

Autumn( 茜德尼·弗拉尼根飾)是一個沉默寡言的17歲女孩,
電影一開始,Autumn在學校聯歡會上自彈自唱,歌詞直白,曲調平淡,

簡單的歌詞裡蘊藏着無盡的心事:
“
他逼我做我不想做的事,
他逼我說我不想說的話,
盡管我試圖掙脫枷鎖,
但我知道,我無法停止愛他,
我無法停止為他付出,
他有那種力量,
用愛支配我的力量。
歌曲中傳達的絕望猶如實質,台下一男生用所有人都能剛好聽到的聲音叫到:“slut!(蕩婦)”

觀衆們低低地發出了一陣笑聲,場面非常安靜,
衆人定定地看着Autumn的慌亂,她僵硬地堅持唱完了歌,衆人微笑鼓掌,仿佛剛才的變故從未發生。
Autumn的媽媽每日忙于工作,還要照顧兩個妹妹,爸爸整日酗酒,是個連穿衣服都要媽媽幫忙的巨嬰,

表演結束後,媽媽堅持想要爸爸安慰一下剛才受到侮辱的Autumn,
爸爸卻一陣冷嘲熱諷,最終也沒有說出一句安慰的話。
他總是在女兒需要關愛的時候冷漠,總是在一家女人面前下流。


Autumn去小診所檢查出自己懷孕了,影片并沒有交代孩子的父親太多,
Autumn并不想留下這個孩子,可未成年流産需要父母的簽字,
她無力又憤怒地吞食了一大堆藥片,一邊流淚一邊用力的捶打自己的肚子。

一家人晚飯後看電視,家裡的小狗溜進客廳,
一向對女兒們冷漠的爸爸撫弄着小狗,一邊嘴裡說着“小蕩婦,它喜歡這樣”的下流話,
鏡頭裡的Autumn看了看疲憊的母親,龌龊的父親,
圍坐在一起的女人們被唯一的男人羞辱着,Autumn的心理的不适仿佛自己才是那隻被玩弄的小狗。

Autumn的秘密沒有瞞過表姐Skylar( 塔莉娅·萊德飾),兩人一起在超市兼職收銀員,
Skylar漂亮、友善、勇敢,因此常常受到顧客搭讪,

每天兩個人都要把營業額通過小窗口交給主管,主管就會趁機拉着她們的手又親又摸,


Skylar厭惡極了,她迅速決定從營業額中抽走一部分,兩個人動身去紐約流産。
原本兩人以為手術一天就能結束,由于各種原因不得不耽擱了三天,

Skylar的錢在買了車票、付了手術費用後,連回家的車票也買不起了,
兩個人在夜晚的紐約舉目無親,四處流浪,在地鐵站蜷縮着過夜,

Skylar隻好聯系大巴車上搭讪的男人,想借一點錢,
盡管Skylar和陌生男子兩人都清楚,要錢意味着什麼,
起初Skylar還有一點幻想,她一次次拒絕的男人要去城裡玩玩的建議,

直到男人稱自己沒有現金,要一起去取錢,才不得不一個人跟着離開,
可笑的是,男人從頭到尾沒有問她的名字;
虛僞的是,離别之際他甚至給了Skylar一個生硬的吻和保持聯系的承諾,妄圖粉飾這場錢色交易的事實。

檢查十分繁瑣,填完一個又一個表格後,醫生表示需要問一下Autumn的情感狀況,
于是就出現的電影名稱的由來:
“在過去的一年裡,你的伴侶曾經拒絕使用安全套。”
“Never,rarely,sometimes,always?”
“你的伴侶曾經威脅恐吓你。”
“Never,rarely,sometimes,always?”
“你的伴侶曾經強迫你發生性關系。”
“Never,rarely,sometimes,always?”
……


Autumn回答的時候泣不成聲。
就像前文男友和爸爸的話暗示的那樣,
自以為是的男人把拒絕當做情趣,把女人的委曲求全當做放蕩,

那些被霸總台詞和PUA套路洗腦的男男女女們,甚至宣稱道:
“女人說不要就是要。”

這部電影被認為是對“反堕胎法案”的抗議,因此多少帶了些政治隐喻色彩,
例如,一雙男醫生的手把一個黑色的擴張器刺進Autumn的下體,一位女醫生取出了流産的嬰兒,


術前,醫生反複追問了Autumn,是否流産完全處于自己的決定,
Autumn在失去意識前,強忍着回答了自己的名字,出生日期,以及決定要做流産手術,



未來她也許會後悔,但這一刻她的身體屬于自己,她的權力不受侵犯。
Autumn是懦弱的,她有無處發洩的憤怒,也有冷眼旁觀的麻木,
她就像個被抽幹了感情波動的符号,反射着這個世界女性所遭遇的壓迫,

兩性關系裡的男性傲慢粗俗,Autumn經曆着情感綁架乃至身體暴力,
作為受害者卻還要經曆着衆人的嘲諷侮辱;
外在的環境也是枷鎖,

比如,家鄉小鎮診所勸阻Autumn流産的女醫生,紐約診所門外宗教分子的遊行示威,
無論傳統觀念還是新興的環境,一張無處躲藏的網圍追堵截,女人的身體不屬于她自己;
更有甚者,如韓國N号房事件的26萬觀衆仗衆行兇、群體失聲,
鮑毓明蓄謀侵害養女卻難以法定刑責,
魔幻的現實比戲劇更為恐怖,作為一個女性,大部分人隻是:
“從不出聲,很少期待,有時憤怒,總是失望。”

我真的希望,當女性的權力被侵犯時,我們不必再反思自己的穿着是否暴露,
不用再轉發防身術求個心理安慰,
男性們請勇敢站出來發聲,因為你不知道下個受害人會不會是自己的愛人、姐妹;

我希望,營銷号不要再放大兩性之間的對立沖突,
女生們不要再被消費主義洗腦要求被捧上天,男生們不要再一口一個“女權癌”,
因為,“不尊重人”這件事不分男女,
而我們共同的敵人,是那些濫用權力、貼性别标簽、侮辱他人的變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