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小妹

又到了熱血沸騰的星期一,毫不誇張的說,小妹期待的失眠了好幾天。

自從《權遊》第八季開更之後,各路看官們早就按奈不住亂顫的心,一邊自己看劇嗨,一邊想辦法讓其他人也跟着嗨,預測、劇透無孔不入。

...

若是平時劇透一下小妹也欣然接受。But,在這即将結局的緊要關頭,特别是看到某些大号預測到“艾莉娅”将會被夜王殺死、布蘭就是夜王時,小妹的心塞程度簡直空前絕後。

這可是本劇中小妹最喜歡的兩個角色啊,難道也難逃命運的捉弄嗎?

跪求編劇大大手下留情(手動作揖)……

鑒于此,小妹也不打算寫本周新更新的第二集了,怕有些寶寶還沒看第二集。

但本着“為民服務”的心态,加上部分劇迷經常吐槽“作為史塔克家的孩子,珊莎、瑞肯簡直無能的不要不要的”,小妹在此想要為ta們正名,也想為史塔克家族的強大基因正名。

史塔克家族的狼孩都是最棒的!

...

先别急着反駁,待看完小妹的分析後,再動嘴也不遲。


1 環境

狼家最年輕的這一代,共有五個孩子:長子羅柏、二女珊莎、三女艾莉娅、四子布蘭、五子瑞肯,私生子瓊恩·雪諾,以及養子/質子席恩·葛雷喬伊(本文暫不分析他)。

劇集伊始,奈德統領北境,效忠于勞勃國王。北境自給自足、安居樂業,狼孩們一直快樂的茁壯成長。

父愛母慈,環境優渥,溫飽無憂,這也促使狼孩們心理發展正常、迅速。

都說心理發展和教育之間存在着某種複雜的辯證關系。一方面,心理依賴教育;另一方面,心理的發展水平又是教育的起點和依據,也是教育的前提。且心理發展在個體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構,從而達到最強。

史塔克家族的族語“凜冬将至”(Winter is Coming),從他們出生起,就時刻給他們帶來一種莫名的危機感。這句話是該劇的起點,也是立起全劇思維結構的關鍵點。

所以,也不難理解,若不是狼孩們從小受着不一樣的教育環境,成長于寒冷的生存環境,恐怕在經曆奈德斬首、血色婚禮、手足分離等等緻命的磨難時,早已無法存活。

...

加之叔叔班揚、最大的孩子雪諾又在此之前就加入了守夜人大軍,脫離了北境的事務。所以北境真正剩下的,隻有年幼的布蘭和瑞肯。

一個年紀尚輕,一個行動不便。

血色婚禮後,狼家不僅沒了主心骨,更沒有了家族權勢的庇護,所有存活的小孩過起了颠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包括養子在内的六個孩子也開始了各自的奮戰成長之路。


2 成長

書中介紹,故事開始時羅伯14歲,囧雪14歲,珊莎11歲,艾莉娅9歲,布蘭7歲,瑞肯3歲。

他們都有“奔狼之血”的血統,意味着性格奔放狂野,是正義化身的奈德的子女。

在此,小妹想用“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來說明狼崽子們各自年齡段該有的心理表現,以及為什麼小妹認為瑞肯和珊莎并不是真的無能。

孩童的認知發展帶有其特有的過程屬性。

0-2歲屬于孩童的感知運動階段,狼孩們都超過2歲,這裡不再贅述。

2-7歲屬于前運算階段。在劇集伊始,瑞肯隻有3歲,剛好符合這個階段。這個階段的認知特點主要是運用象征性的符号進行想象性思維。此時,不是依托于實際情境的需要,而是憑借象征圖式的思維來完成目标。

...

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認識和适應外部世界,隻考慮自己的觀點,也無法接受别人的觀點,更不能将自己的觀點與别人的觀點相協調。

同時,他們的感知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觀察事物時,往往隻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所具有的較顯著的特性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所以,劇中瑞肯的表現是完全符合一個正常孩子應有的階段性特性:好強、固執己見,且無法适應家庭和命運的變故。

父母離開後,每次有他的鏡頭都是在吃核桃,小妹猜想這也是故意為之,是他對環境突然變化的一種應激反應。

...

臨冬城淪陷後,他和布蘭分開逃亡,在野人歐莎的照看下前往斯卡格斯島尋求庇護,被出賣後又被帶回臨冬城,從此以戰俘的狀态戰戰兢兢地長大。

最終,他在私生子大戰時,被小剝皮一箭射死。

雖然全劇中瑞肯的戲份不多,但我們依然能夠看到,她也是個很有擔當的人。

當他以為史塔克家隻剩布蘭和自己時,在生死逃亡的路上還勇敢的說要保護行動不便的布蘭。當小妹看到此處時,内心除了感動還有震驚。

對一個3、4歲的孩童來說,能說出這些話已經很夠了。就讓我們對這個小孩多一點仁慈吧。

...

我們再接着來看狼家的其他孩子。

具體運算階段是7-12歲。鑒于布蘭在劇集開始的時間,我們把他歸類到這一年齡段,珊莎、艾莉娅均在這一時間段内。

此時的孩童思維具有抽象性,已經可以進行邏輯推理,開始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其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不過并不是所有情境下都能适用,需要具體情境的支持。

雖然在這個時間段内的孩子已經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但其思維的抽象程度還很低,隻能對那些已經内化了的觀念進行運算,而對較為複雜的觀念還不能理解,在面對一些社會問題時會顯得無能為力。

劇中最典型的表現為:

布蘭的攀爬牆壁。雖然這也是促成劇情發展的一部分,但也是依據事實而論。他不懂得攀爬附帶的危險值有多大,也不懂母親為什麼在明知自己攀爬技術了得的時候,還要禁止他攀爬。

...

艾莉亞的語塞。艾莉亞在君臨時偷聽小指頭的講話後,雖然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第一反應就是告訴父親奈德。但是此時她的言語和思維能力都不夠成熟,不能完整地向奈德講述這件事的利弊關系,最終導緻奈德錯失了最佳逃命時間。

珊莎的愚蠢。在喬弗裡和艾莉亞的奪劍糾紛中,珊莎看不到事情的本質,也看不到喬弗裡的本性、瑟曦的暗藏禍心,仍然堅持嫁給喬弗裡,單方面認為喬弗裡對自己是真愛;父親安排她離開危機重重的君臨時,她跑去跟瑟曦告狀;父親被捕後,為給父親定刑做僞證,還給母親和哥哥寫勸降書。

雖然她知道這樣做有問題,卻不知道問題在哪,更是被瑟曦和喬弗裡設置的假象所蒙蔽。

...

他們四個在此之前,都生活得無憂無慮,根本沒有體會過生活的黑暗面,因此在出事後,也無法做出正确的判斷,無法形成正确的邏輯思維。

所以,這幾個孩子的表現也情有可原。他們的錯處多半是因為年幼無知,而不是無能。

這也就是為什麼劇中的艾莉亞和珊莎同是女孩,卻不能獲得同等看法的原因。思維也是因人而異的。況且,艾莉娅和布蘭也有其思維的局限性。

12歲以後都屬于形式運算階段。此時的顯著特點是已經可以擺脫具體事物的束縛,在大腦中把形式和内容分開,對各種可能的假設進行推理,同時出現反省思維。

這種心理操作的系統性,使得他們在12歲後的認知中,不僅能注意其結構性,而且還能主動地監控、調整和反省自己的認知過程。

但是羅伯咱就不談了。早早的把自己,順帶着母親、妻子和孩子害死,小妹不想理他。

...

雪諾在決定去當守夜人後,沒有對史塔克家族和其他人造成直接傷害。但卻一直都依着自己的性子行事,終究也釀成了“慘案”。

他被選為守夜人第998任總司令後,在沒有考慮完全的情況下,下令與野人和解并收留他們,以期共同對抗異鬼的威脅,結果導緻被叛變的部下刺捅數刀而死。

...

不過小妹還是要強調一下,原著中其實講過他的策略,但劇版的沒有,而本文還是以劇集為主。所以看過原著的寶寶還是不要怼小妹啦!

在認知逐漸成熟後,孩子們的成長更多依靠的是環境和境遇對他們的影響與改變。

因此,成年後的珊莎和艾莉亞的行為越來越可圈可點,甚至可以稱得上教科書級别。

相信經過時間的洗禮,狼家的孩子心理思維會更上一層樓,也希望狼崽子們能依靠自己的實力活到最後。

...

期待大家在評論區與小妹文明又友好的交流哦~~~


喜歡記得點贊、評論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