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的新劇《後翼棄兵》(又名《女王的棋局》)又火了。
它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的小說,,講述國際象棋天才少女貝絲的故事。

後翼棄兵,是國際象棋的一種開局方法。
後翼兵是指王後上方的那個兵,王翼兵是指國王上方的那個兵。
後翼棄兵是國際象棋的一種開局方法,
早先的下法當中,舍棄的是王翼兵,但是這種下法有很大的弊端,
所以改進為放棄後翼兵,通過交換兵的位置,來獲得棋局中心的控制權,
從而打開了象,馬,後的進攻路線,使得開局的棋面變得更為有利。
以上來自百度百科,因為我對國際象棋隻知道基本走法,至于名局戰術什麼之類的,一竅不通。
但是這短短的詞條裡,就能窺見這種下法的關鍵:放棄兵,赢得勝利。
所以,《後翼棄兵》看上去是個天才少女殺遍天下的故事,實際是女主貝絲一步步學會“放棄”的故事。
貝絲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比較悲慘。
她是個私生女,母親找父親理論未果後,決定帶她一起死。
在一場人為的車禍後,貝絲被送到了修道院。
也許是印證“天才的宿命是孤獨”,無論在修道院,還是被收養之後去上的學校,貝絲與她的女同學們始終很疏離。
道不同不相為謀,孤獨的貝絲找到了國際象棋這個“好朋友”。
從此,國際象棋成了她唯一的出口。
她最喜歡事,就是嗑完藥後,盯着天花闆,在幻相中推演棋局。
被收養似乎是脫離苦海的開始。
但她的養母同她的生母一樣,是個被抛棄的女人。
如果要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養母給了她足夠的自由。
當然,也許是被迫。
因為養母很快被養父斷了供養,兩個絕望的女人,在絕境中是貝絲不停地參賽不停地赢賺到錢,才讓她們的生活有了改變。
當養母說出“我做你的經紀人,抽點傭金”,她們之間更像是合作夥伴而并非母女。
她們一起比賽,一起享受人生,也一起……酗酒。
藥物令貝絲在棋局中怪招頻出,酒精讓貝絲在幻境中忘記孤獨。
它們成了她擺脫不了的魔咒,如同飲鸩止渴。
她借助它們,一路殺到了國際場。
她倍受追捧。
過去的女同學說羨慕她,因為她無往而不利,想做什麼都能得到。
貝絲苦笑。
在棋局之外,她一無所有。
她沒有可以交流的朋友,養母和她很親密,卻不懂棋;
曾經有一點點喜歡的男子,結果疑似同志;
上床的男人,她幾乎都沒感覺;
有感覺的那次,她問他感覺如何,而近乎是男版她的他則與她談論棋局……
她的孤獨無處安放。
也許是這樣,她一邊渴求又一邊假裝不在乎,
唯有棋局,是她能夠掌控的。
但這種掌控并非能永遠成功;越到金字塔的高處,就越難。
棋局上的對手和朋友一針見血地告訴她:
你的棋路過于淩厲;隻攻不守,隻進不退,遲早陷入瓶頸;
你不能什麼都抓住,你要學會适當地放手。
他們告訴她:你不是一個人,你得有團隊,你得學會敞開自己、讓别人進來。
開始時她是不信的。
一切的崩塌應該是從養母突然過世開始。
原以為會一直陪伴的人,不在了。
她慌亂,自閉,酗酒,拒絕一切人。
最終連棋局都失控了。
所幸,仍然有人救她,她以為這世上沒有人在乎她,其實并不是。
在修道院裡帶她進入國際象棋世界的校工老頭去世了。
滿牆的她的新聞剪紙和他們唯一的合影讓她潸然淚下。
在她不知道的地方關注她關心她的,還有在修道院時隔壁床的黑人姑娘。
她說:我不是來救你的,我是來陪伴你的,因為在人生最黑暗時,你是我的光。
這是家人會為彼此做的事。
失去與得到;就像一對冤家。
在巨大的失去後,無法共情的貝絲終于體會到了人情冷暖。
她收拾行李,前往俄羅斯,目标是打敗她一生中都想打敗的金字塔頂端的男人。
結局?
對于一部大女主爽劇來說,難道結局不是想都不用想的嗎?
但是,如果隻把《後翼棄兵》當成爽劇,那是太低看它了。
先說說貝絲這個角色給我們的啟發吧——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所謂的“原生家庭”成了成年人最愛用的甩鍋對象。
似乎所有的不如意,所有的無奈之舉,都能丢給“原生家庭”。
他們似乎忘了,當他們甩鍋時,已經是個成年人。
成年人的意思,就是你已經能為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且,要為它們負責。
要比慘的話,貝絲不慘嗎?
她比我們很多人都要慘得多,她的痛苦與孤獨,比許多人都要深切得多;
但她的成功,不隻是成為棋局上的勝者,而是成為自己人生的勝者。
不嗑藥,不酗酒;不單打獨鬥,相信隊友的那一刻,她第一次真心地展開笑顔,呼吸世間溫暖。
改變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多時候不是不能,而是你不想、不努力。
所以,不要再随便甩鍋給那個生你養你的家庭,哪怕它們有這樣那樣的不好;
把責任全面推給别人,與巨嬰何異?
《後翼棄兵》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得回到最初的地方,重新談起。
學會放棄,才能得到;這在中國古典文學裡有更精練的表達,即:舍與得。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知舍的,必有所失。
國際象棋我們可能不是很懂,但是說一說另一個因知舍而有所得的圍棋棋局,就好理解得多。
《天龍八部》裡有個珍珑棋局,絕頂聰明如鸩摩智,如慕容複,如段譽,無一不迷失其中,敗退而走;
而笨和尚虛竹閉眼一子,自殺式地弄死了自己的許多子,結果卻破開血路,最後解開棋局。
你說他開挂也好,說作者偏心也罷;無可否認的是,當局者迷,心中無貪欲者,才能做到這點。
因為不貪,所以不怕失去;甚至能勇于舍棄、換取更大的收獲。
對于貝絲來說,在棋局上如此,在人生中也是如此。
你我,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