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把雲吹向東方
在那裡
處處是渴望和平的靈魂
我知道我會幸福
随着雲飄向的地方
上面這是一首詩。詩,必須是需要語言承載的。我們知道,語言是人類賴以溝通、交流的工具。當我們不懂某門語言的時候,别人說的話我們聽不懂,更是無法了解這個人的内在。語言,在人類曆史中存在了很長很長時間,經由地區、文化、需求而形成一個又一個的體系,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運用過程,方能達到它溝通和交流的功能。如果說,讓你在一天、或者更短的時間内創立一門新的語言,你能做到嗎?這像是個天方夜譚,對吧?能做到的都會是一個奇迹,即便自己真的能夠創立一個體系,也很難把自己的體系在短時間内記住,因為語言确實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牢記和使用,才能形成一種習慣。而這種奇迹的發生不能說不可能,在強大的求生欲面前它便可以成為可能。
但是,語言也隻不過是一些符号,人們約定成俗地使用它們,賦予了它們統一的意義,便有了交流的功能。那麼,如果是兩個人,共同約定某些符号,也賦予它們統一的意義,那它也可以成為一種語言,隻不過是,這種語言隻存在于這兩個人之間,隻有彼此能明白對方的意思。作為了解一個人,它已經綽綽有餘了。但是,想要以它來謀生,或者以它來獲得某種救贖,那可就不一定了。而作了上面那首詩的人,世界上也僅有另一個人了解他内在的渴求了。
電影《波斯語課》海報
看完最近熱度很高的一部外文電影《波斯語課》,陷入一種悲傷之中。主人公做到了我上面所講的奇迹,就如他逃跑時在樹林裡遇見的那個人,說,自創一門語言?不可能吧。不過,根據故事發生的場景,這種驚人的能力就這麼激發出來了,因為迫使這種奇迹發生是在納粹的壓迫之下,在任何時候都可能葬送性命的集中營裡。
故事的開頭由一本波斯語的書開始,首頁Baba的發音聽起來頗有幾分親切感,因為這個也是我初學波斯語時第一個學習的單詞,它的意思是“爸爸”。因為這本書,這位名叫吉爾斯的小夥子逃過了一劫。他在死人堆裡握着這本書聲稱自己是個波斯人,士兵們沒有扣下子彈,因為他們要殺的隻是猶太人。當時不像現在,沒有網絡,說自己是哪國人還真的沒有人能夠辨識出你的真僞。加上德國人和波斯人都屬于雅利安人人種,他們對波斯人并沒有種族憤恨,再加上那個年代人口流通少,還真沒有幾個德國人知道真正的波斯語又是如何的。那麼,故事就有了。
主人公:吉爾斯
吉爾斯被押到營裡,他意外地被一位上尉留了下來,暫時免去了殺身之禍,原因是這位上尉有着某種不為人知的渴求——他渴望學習波斯語。這也是影片比較牽動人心的一部分。上尉為什麼鐘情于波斯語,并冒險把一個聲稱自己是波斯人,自己又無法确定的囚犯留在身邊,并且還願意跟他學習呢?
影片中除了講述這位小夥子在求生面前如何在短時間内自創一門語言來蒙騙這位上尉,另一方面也通過上尉這個人物來訴說那些納粹的“幫兇們”(為希特勒效勞的所有人)的内心世界。上面那首詩便是來自這位上尉的内心,這門隻有兩個人懂的語言反而給了上尉一個安全的傾訴區域,他盡可使用這門吉爾斯胡編的語言來袒露自己的心聲。他的童年、少年、成年,以及内心對和平的渴望。他渴望“東方”,而東方指的就是德黑蘭,波斯。不知是否他的哥哥真的在那裡,還是他冥冥中覺得那裡才是和平的象征,他心心念就是為了去那裡。
影片中被殺害者的部分名單
即使上尉半信半疑吉爾斯是個波斯人,但他内在的渴望驅使他暫時不殺害他,并要求吉爾斯擔任自己的波斯語老師。而吉爾斯壓根沒聽過任何的波斯語,為了活命,他需要快速編造一門語言,把它當波斯語教給上尉。有很多的細節,特别是他嘗試用背記囚犯的名字來做拓展的單詞,才有了後面讓人流眼淚的地方。對于吉爾斯來說,他教給上尉的每一個單詞就是每一個喪命的猶太人的名字。當時納粹的勢力被其他盟軍摧毀,他們把所有紙質的證據(囚犯的名單等)燒毀之後,人們都無從知道在一個營裡到底多少人被關,多少人被殺。因為上尉這個不為人知的,内心的巨大秘密而想學波斯語的渴望引發了吉爾斯巨大的背記潛能,他在短短時間内記住了2840個猶太人的姓名。
當那些人的名字從他口中一個一個說出來,那一刻我流眼淚了。那些名字的背後反映出多麼可怕的人間浩劫。
2017年我在法蘭克福一個猶太人墓園外牆拍的人名
我和先生2017年去歐洲探親,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先生的大哥把我們領到一個墓園,裡面葬着當時被殺害的很多猶太人。墓園的外圍,四面的牆上刻着當時被殺害的,能夠記錄在冊的人名。一面面的牆,牆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和編号,當時有記錄在冊就有6百萬人被殺害。
影片裡,上尉對和平、對幸福的向往,也許也是很多身不由己的“幫兇”的縮寫。在戰争面前,生存、溫飽是第一要素,那些對幸福的向往也隻能深埋心底。
看完影片久久不能平靜,和先生聊着德國。在德國探親的時候,它給我的感覺很好。我說,現在的和平面貌真想象不出當時那種血腥的場面。人可以瘋狂、狠毒到那種地步,他(希特勒)的内心不會不安嗎?你覺得他的靈魂現在會不會還在痛苦?
先生點點頭。
我又說,他在下一個世界難道沒有進步的機會了?永遠都痛苦嗎?
先生的回答讓我對有生之年要保持善念更加敬畏:
“你會為他祈禱嗎?世界上恐怕沒有什麼人會為他祈禱。那他的靈魂又怎麼會進步呢?人們會毫不猶豫地為甘地祈禱,為曼德拉祈禱,為特雷莎修女祈禱,但是沒有人會為他祈禱。”
嗯......那就把他交給世界的定律來處理吧。
《波斯語課》劇照
觀影期間,我和先生一邊看,一邊猜測着結局,我們都沒有猜對。聽說這部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可能為了尊重原來的故事,上尉這個角色展示得不是很飽滿。上尉這個角色,他内心為什麼有那麼大的渴求,如果能有更深入的挖掘,或者結局會像我和先生猜測的那樣,也許會更加讓人動容一些。不過,真實的故事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而是鮮活地把曆史呈現給我們,上尉的内心世界,作為一個個體的渴求完全比不上讓曆史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眼前。也可以說,像上尉這樣的幫兇們的渴求,在無辜的生命面前是不值一提的,甚至是可恥的。
真實的故事、曆史是為了讓我們引以為鑒,不再重蹈覆轍,不再出現紛争和戰争,人類,是有這樣的能力走向成熟的。感謝電影制作者們讓我們看到這段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