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62 2025.11.20于台北信義威秀影城。
一直到最後一段照片蒙太奇與現代戲之前,《大濛》都是一個完整的、沉重的、動人的、微言大義的台灣主旋律曆史創痛表達(褒義)。起初覺得哥哥阿雲這個角色是生造出來的線索,條分縷析一路看下去,卻發現這是一片大濛般彌散在背景裡的精神底色。阿雲講給阿月和阿霞的兩個故事版的對比,在他魂兮歸來之際點破了全片的主題:盡管時間流逝,總有人看得到,去相信,會記得。
在福爾馬林中打撈哥哥屍體一段極為動人:帶着驚恐、遲疑與悲怆的姐妹倆,陰郁的光頭實習生,陰沉欲摧的黑色廠房,濃郁得仿佛透過銀幕流到廳裡福爾馬林池,以及永遠不會再開口講故事的阿雲。故事的最後,阿霞和阿月都消失了,阿雲擡頭望向天空,一片迷蒙的、沉默的大濛,鏡頭逐漸拉高拉遠,阿雲沒有變成雲,隻是變成一段永恒的回憶。柯炜林、9m88、曾敬骅都呈現了細膩豐滿的表演,而方郁婷相較之下有些木讷而呆闆,可能這樣厚重的劇本對于小孩子還是過于遙遠了。
非常遺憾的是,這場戲之後所有的講述都虛假而膚淺,陷入爛俗的狗尾續貂。做舊的假照片和故作深沉的旁白口吻并不能豐富故事的曆史維度,反而使這種寶貴的情緒變成老套的八點檔情節劇。趙公道被抓走時散落焦外的匆忙敬禮就是最好的告别了,無需五十年後故作命運的重逢。
這種過猶不及讓我想到去年在威尼斯看《我仍在此》時的無力感,情感達到巅峰後,我期望的是一個有力的、擲地有聲的收束,而不是所謂的完整叙事。《大濛》在這個方面比《我仍在此》還要遜色得多。在抒情方面,多得是台灣導演如何大鳴大放,可惜的是,沒有幾個導演懂得如何收。
作為精神底色的大濛:看得到,去相信,會記得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何以“聾人之聽”
在倫敦-阿布紮比飛機上看完。機翼轟鳴的白噪音和劣質耳機的底噪與這部講述“聾人之聽”的電影莫名相配,補足了電影有意留白的背景音。前往台北的旅途上補看去年金馬獎影後的電影,一種互文式的觀看體驗。《看我今天怎麼說》是一個關于探尋自我、返歸 ...
創傷與記憶的接力:世越号十年,未完成的告别
世越号慘案發生已經十年有餘,我們為什麼依然無法告别?對于這個疑問,入圍了2025年第三十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廣角鏡紀錄片競賽單元的紀錄片《接力賽》給出了一個答案:我們仍在讨論世越号,是因為創傷從未結束,它如同一場殘酷的“接力”,在一代人 ...
關于旅途本身,關于人與人之間通過表意達緻理解的可能性
2025年9月21日,釜山國際電影節的第五天,日本導演三宅唱與新作《旅途中的日子》的主演、韓國演員沈恩敬一起登上了電影節日報的封面。這部改編自柘植義春的漫畫《海邊的抒景》與《混沌洞的笨先生》的電影,在今年八月一舉獲得了第78屆洛迦諾 ...
不會過去,不被忘記,永遠不做告别
#30th BIFF 2025.9.21于釜山CGV電影院。開場前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去看,友說:現在關于世越号還能有什麼表達嗎?我說:從描述看應該是對“創傷”的描繪吧。确實如此,這部電影并沒有超出我們的想象,描繪了一種關于創傷與療愈的 ...
時代焦慮下的“選擇有罪”,身體重新支配精神的可能
#30th BIFF 2025.9.17于釜山電影殿堂。樸贊郁是一位極具個人風格的導演,從早期的“複仇三部曲”,到2022年戛納奪得最佳導演獎的《分手的決心》,他的作品中始終有一套滲着鬼氣的個人價值取向貫穿始終。香港M+電影院曾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