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阿布紮比飛機上看完。機翼轟鳴的白噪音和劣質耳機的底噪與這部講述“聾人之聽”的電影莫名相配,補足了電影有意留白的背景音。前往台北的旅途上補看去年金馬獎影後的電影,一種互文式的觀看體驗。
《看我今天怎麼說》是一個關于探尋自我、返歸母體的故事。起初很疑惑為何題眼是潛水,然後原因慢慢揭露:“早在出生前在子宮裡,你就已經學會了遊泳。”聾人如何在嘗試接近“正常人”的過程中被褫奪了發聲的資格,又是如何通過找回自己的語言完成新的自我指認,其實恰是人工耳蝸與水體的關系。當我們不自覺地為素恩放棄所謂大好前程而惋惜時,影片堅定地發出了雖微小但有力的聲音:這種惋惜是一種聽人中心主義的傲慢,否認手語表意的意義,其實是一種社會意義上的抹殺。這種抹殺以及主流社會的下意識短平化,是所有人共同面臨的問題。
鐘雪瑩貢獻了溫柔又隽永的表演:沒有激烈的情緒起伏,更不可能有大段的表意台詞,但就是這樣一種非母語的表演,打開了這個角色更多元表達的可能性。她在手語下了多少功夫自不必提,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對白的那種反直覺的顫動,原來真的可以放下“聽人之聽”去嘗試達到另一種陌生的語境。鐘雪瑩用自己的表演再度完成了對主題的回扣。
可惜的是結尾的轉變略顯突兀,立意落入兩頭不到岸的尴尬境地,後退一步,停留在三人的迷茫可能會更意味深長些。
何以“聾人之聽”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創傷與記憶的接力:世越号十年,未完成的告别
世越号慘案發生已經十年有餘,我們為什麼依然無法告别?對于這個疑問,入圍了2025年第三十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廣角鏡紀錄片競賽單元的紀錄片《接力賽》給出了一個答案:我們仍在讨論世越号,是因為創傷從未結束,它如同一場殘酷的“接力”,在一代人 ...
關于旅途本身,關于人與人之間通過表意達緻理解的可能性
2025年9月21日,釜山國際電影節的第五天,日本導演三宅唱與新作《旅途中的日子》的主演、韓國演員沈恩敬一起登上了電影節日報的封面。這部改編自柘植義春的漫畫《海邊的抒景》與《混沌洞的笨先生》的電影,在今年八月一舉獲得了第78屆洛迦諾 ...
不會過去,不被忘記,永遠不做告别
#30th BIFF 2025.9.21于釜山CGV電影院。開場前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去看,友說:現在關于世越号還能有什麼表達嗎?我說:從描述看應該是對“創傷”的描繪吧。确實如此,這部電影并沒有超出我們的想象,描繪了一種關于創傷與療愈的 ...
時代焦慮下的“選擇有罪”,身體重新支配精神的可能
#30th BIFF 2025.9.17于釜山電影殿堂。樸贊郁是一位極具個人風格的導演,從早期的“複仇三部曲”,到2022年戛納奪得最佳導演獎的《分手的決心》,他的作品中始終有一套滲着鬼氣的個人價值取向貫穿始終。香港M+電影院曾舉辦 ...
獨特的題材和令人惋惜的表達深度,該如何理解日本偶像的“戀愛禁止”條款?
#30th BIFF 2025.9.21于釜山媒體中心。兜兜轉轉勉強及格,題材足夠新穎,所以更是覺得頗為遺憾。劇作結構完全頭重腳輕,真正有讨論價值的内容最後四十分鐘才露出——明明可以有更深入的剖析和更普世的展開,但是就到這裡了嗎?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