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不知不覺步入第六個年頭,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曾經被衆人群嘲的訪談節目竟然在浮躁的時代留存下來,且日久彌新。而就在第五期節目對話體育人大楊揚的同時,中國足球人與文藝圈的“戰火”燒變了大江南北,兩相比較,高下立判。文體本不分家,卻在這個不敢批評的時代“相煎何太急”。
董路們的孤傲*楊揚們的自省
本不該将一個體育記者和運動員相提并論,但當一個在自媒體平台屢次貶低球迷并自稱自己是業内人士的“足球人”近乎于狂躁地亂噴之際,不得不讓他勉為其難做一會兒所謂的足球專業人士。
為什麼這一次鞏漢林的一句話會引發足球圈這麼大的熱議?甚至在我看來隻不過是一個老球迷的發聲罷了,卻讓一群足球人前赴後繼,罵罵咧咧。不由得讓人感覺中國足球這個圈子似乎不比娛樂圈好多少······
反觀許知遠對話楊揚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功運動員背後的辛酸、努力、自省和清晰。她會直面自己曾經的潰敗,還會努力反思“國人思維下的裁判問題”是否正确,也會在退役後的真實生活中找尋“享受體育”的真谛。真正讓我感動的還是楊揚與退役運動員們的交流溝通,裡面夾雜着很多不成功運動員的迷茫和無助,也讓我們知道能夠成功的冠軍們隻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的人都是努力過後回歸平庸。運動員也和普通百姓一樣,也會因為生活而煩惱,也會因為工作而迷茫。
可是在中國足球這個圈子内,我們似乎感受不到這些東西。無論他們的成績多差,無論他們給球迷帶來了多少痛苦與煩惱,一群所謂的專業人士總是在用謾罵和高傲來諷刺球迷。以董路為首的一群所謂青訓人士一次又一次試探着球迷的底線,在他們看來隻要是罵國足的,噴國足的,甚至理性批評國足的非專業人士都是“球盲”,都不配評論中國足球。
這是何等理論?那中國足球按這個道理不需要球迷,不需要轉播,隻需要這群所謂的專業人士自嗨就可以了!說句實在話,如果沒有球迷文化,沒有自媒體關注,這一群足球人還有什麼活路可走?他們可是吃到足球紅利且轉型成功的人呀,這個時候反過來一味否定外界的批評,不從自身找問題,避重就輕,固步自封,那這項運動還能好嗎?好不了!
大楊揚的可貴之處在于她沒有一味固守自己成功的經驗,而是在退役後的工作生活中不斷反思和進步。她會身臨一線去建設規劃冰場,她也會沉下心來規劃自己對于冰雪項目的文化建設,她也會适時利用流量媒體傳播短道速滑。
和足球相比,冰雪運動得到的關注太少了,可依然還是有楊揚們默默在付出,在堅守,勵志要把冰雪運動發揚光大。北京冬奧會中國代表團的精彩發揮勢必會給冬季項目帶來不一樣的未來,楊揚們對這個項目推廣的決心也讓廣大百姓看到希望。
而中國足球尤其是男足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卻越發不自知?
那還是請所謂的足球人自己找原希望中國足球越來越差,愛之切,恨之切,現在你們能看到還有那麼多人罵你們,那是說明這項世界第一運動在中國依然具備廣泛号召力,請用好這最後的福利,當然,你們也可以輕而易舉段送掉這一切······
體育文化,漫漫長路
許知遠對話楊揚的最後提到了體育文化建設的滲透。楊揚說到光靠考試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建設屬于自己的體育文化,讓孩子們掌握技能的同時享受體育。但她也很明确的表示目前自己還沒有想出具體的實施方案,還需要時間沉澱,還需要好好規劃。
而董路們嘴上說着中國沒有球迷文化,沒有足球文化,卻又自己一天天罵罵咧咧,指桑罵槐。指望這群人去重建中國足球的文化内核,我想應該希望不大。每天暴露在自媒體下,每天依靠評論中國足球,誇贊自己的青訓成果而賺取大把鈔票的人,你能指望他給一代又一代踢球的孩子帶來什麼?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對這項運動的崇敬,對這項運動的希望?應該更多的是失望吧。
每一項體育運動都需要商業化的運作來可持續發展,給青年運動員提供更多的平台,給退役運動員提供更多就業的可能性。而每一項運動特有的文化精神更是需要時間的沉澱和受衆的積累,才能一步一步取得特有的文化圖騰。二者缺一不可,二者平等互惠。
中國足球的失敗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投機者擾亂了市場規律,打破了這項運動應有的發展軌迹。而這一階段又缺失了足球文化的深耕,讓一群現在看似成功的名宿和媒體人再一次成為足球文化的投機者。
中國足球不能被少數人所壟斷,它是大家夥兒的運動,它是老百姓熱愛的運動,中國體育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