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是古裝劇劇荒年,劇情不錯的古裝劇真是屈指可數。這不,女将軍戲最近也紮堆了,《錦月如歌》《與晉長安》《一笑随歌》三個月内都擡上來了,可惜沒一部劇本寫得好的。

就原著IP的本身加持來說,錦月如歌>與晉長安>一笑随歌。

《錦月如歌》原著《女将星》故事整體完備,該有的高潮都有,編劇隻需對原著故事适當删減與小修小補即可。《與晉長安》同名原著質量雖然稍差,但好歹給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框架,以及稍有創新的男主人設,編劇需要把細節與過程補充完整。

《一笑随歌》原著《一笑》的質量最差,除了提供角色名與勢力劃分,基本上沒有其他可取之處。編劇的原創空間大,其實隻要用心編故事,完全可以魔改出精品的,可惜編劇并沒有用心,倒是别有用心地給觀衆投喂特定劇情博切片熱度,導緻人設行為邏輯斷裂。

開篇前幾集,男女主互相抽鞭子,這是典型的抽給觀衆看的,就知道觀衆喜歡看主角挨打的鏡頭。女主都失憶了,男主把女主拷打一頓能改變什麼嗎?該不聽話,她不是依舊不聽話嗎?所以這段劇情本身就是個無用功,純屬為了編劇後面安排女主報仇的劇情,造成男女主互撕的假象,但實際上最初男主撕女主的緣由根本就立不住。

其實開頭男女主互撕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劇中互動的方式是不對的。大動幹戈這種行為對塑造女主有效,卻對塑造男主無效,但編劇不想這麼寫的主要原因大概是“一動一靜”的互撕劇情難度較大,暗流湧動的算計比較難寫,不如直接讓男女主互撕,大吵大鬧随便怼幾句話,再配點動作戲,劇情時長就夠了。

正常情況下,男主想主動跟敵國死對頭聯盟,他就應該冷處理——盯着女主不放,但又由着她發洩失憶與深陷敵國的怨氣。這個時候女主要大開大合地刺殺男主也是合理的,一方面是殺掉死對頭算賺了,另一方面她這麼做也是在試探男主的想法,畢竟男主沒直接報複回去就說明有合作的意圖,但女主要先确定男主到底是否可以攜手合作。一動一靜的互撕,是既包含動作戲又包含謀略戲的,編劇需要通過調整文戲武戲的節奏來讓劇情波瀾起伏,也要通過男女主每一場對手戲的壓制關系來調節劇情張力與節奏,當然操作難度也更複雜。

這部劇的第二個問題,寫作“一番女主女将軍”,但實際上是男主隐形控場。女主明面上闖禍,男主背地裡收拾爛攤子,女主的心理建設完全要依靠男主的開導與支持。 女主的很多行動方向都在男主的預判中,卻鮮少寫女主對男主的算計。

女主無視男主的勸阻,突破禁衛軍防守,去找夏靜石理論,最後問出結果了嗎?徒勞而返啊,而且最後沒驚動禁衛軍,沒有因此影響到大婚,這一切都是女主運氣好。所以這段劇情對女主有什麼作用呢?在塑造女主沒事瞎找事啊!這不多虧了男主及時趕到,把累暈了的女主接回去嘛。

還有男主故意設計甯非去牢裡向蕭未然套話,女主說男主好狠,把錦繡三傑的感情淪為掌中玩物???編劇沒事吧,男主用計套話求真相都不行,還得估計女主的兄弟情是不?女主之前不一樣是在利用兄弟情套話墜崖那天的情況嗎?這雙标得不要不要的。

這個劇追到現在,我明顯感覺到編劇不愛女主。編劇寫女主的橫沖直撞,就是為了給男主的呵護做鋪墊,如果女主不在外面受傷,男主就沒機會護航了。

其實女主身為錦繡三大核心将領之一,她有兄弟情義,但也絕對有審時度勢的大局觀,而這也是劇裡大肆被抹殺掉的刻畫方向。一代将領,她本身就是全軍的精神支柱,她可能會受到傷害,但一定有很強的自愈能力,這是她堅韌精神的體現。而劇中女主難過時總是靠男主開導,顯得女主除了兄弟情蠻幹就一無是處,這絕對是編劇圖省事讓男主直接吞了女主的刻畫,因為默默陪伴的CP戲較難寫,不如直接去素材庫了拿點撒糖的對白橋段升溫。

第三個問題,男二木讷的演技對貧瘠的劇本雪上加霜。從夏靜石的言行舉止裡,其實你猜不到任何劇情伏筆,什麼劇情都演成一個樣子。其實演員演技不夠,演個花瓶角色不好嗎?偏偏非要演這種多面性、有深度的角色。

這位演員也不是第一次禍害劇了,《度華年》那個劇本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他演錯了,而且是從頭到尾都沒演對過,最後導緻整個劇情邏輯顯得崩盤。這部劇受到的影響相比《度華年》要少一點,因為從墜崖真相公布後,已經能确定男二是個兩面三刀的人設了,隻不過他與女主或男主搭戲的時候,難免覺得劇情诠釋别扭。

第四個問題,女二線與全劇割裂。鳳戲陽的所有劇情都呈脫離全劇的另一種風格,一個公主不停舔跪自己親皇兄的死對頭,還埋怨皇兄利用她的婚禮。不要跟我說“人設會成長”,一國公主可以不成熟,但她根本不可能完全脫離當前的社會環境。錦繡夙砂在打仗,她不知道嗎?她哥哥就是去跟夏靜石打仗,她不知道嗎?作為一國公主,她不知道要為自己的國家考量嗎?哪怕她自己私底下偷偷戀愛腦都可以,哪怕她把自己的戀愛腦藏在保家衛國的旗幟下也可以,但劇裡她這樣質問她哥,還在男二那裡表忠心,真是醉了。

其實橫向對比三部女将軍劇,李沁的女将軍是絕對優勢的,飒、烈、狠都能演出來,視覺效果相當不錯。可惜一人拖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