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榮光執導的《天龍八部》上線了。

嗯?!毀完了《鬥破蒼穹》又倒騰上了金庸劇翻拍。

這年頭搞翻拍,人人都會搞事情,于榮光當然也不例外。

這不,第一集就很上頭,喬幫主為國為民勇退遼兵。

他就這樣單槍匹馬勇鬥遼軍,左手還抱了個孩子,左敲右擊遊刃有餘,身後的丐幫兄弟能否跟上他的速度全無所謂。

短短幾分鐘的打戲,竟然讓我看出了一種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的味道。

但是沒什麼加持作用,很快,豆瓣上一片差評。

噴段譽的,噴喬峰的,噴人設造型的,幾乎包圓。

講真,它和張一山版《鹿鼎記》簡直就是難兄難弟,問題沒有比較多。

但和《鹿鼎記》不同,《鹿鼎記》敗在人設全員油膩,它是另一種絕絕子——以偏概全。

...

01

劇情,純粹為爽

廢話不多直接盤它,首當其沖是劇情。和張一山版《鹿鼎記》一個毛病,劇情太趕。

改編可以有,黃日華版《天龍八部》第一集也讓喬峰大展身手。

而這版,前六集三兄弟齊亮相。這不是最令我驚訝的,第一集喬峰和慕容複在少林寺比武,前六集主要角色基本都已登場。我直接好家夥,這完全是部爽劇嘛。

改編最大的忌諱,是不合理。

第一集才過三分之一,喬峰去少林寺找幫主汪劍通和方丈等人商議抗遼護國事宜,慕容複就剛好在少林寺參加比武大會。

...

而看台上還有宛若迷弟的遊坦之,要知道原著喬峰和慕容複在少林寺動手僅有一回,這部劇居然又加了一次,真是絕絕子。

我真不知道這段劇情除了讓主要角色提前登場,還有點什麼。

除了雞肋戲份還有更緻命的問題——韻味盡失。

劇集的第七集是段譽帶着木婉清去見母親刀白鳳,爾後帶着木婉清陪着母親一起回大理。

這一劇情對應原著第六章《誰家子弟誰家院》,

原著中段譽見母親前先見了朱丹臣,從朱丹臣處得知四大惡人同來大理,爾後一行人更是和四大惡人中的雲中鶴來了一場惡戰,随後才是段譽帶着木婉清拜會娘親,這一情節可謂兇險萬分。

然而到了劇集,段譽帶着木婉清直接拜會刀白鳳,一行人随後和四大護衛一起回大理,一路上太太平平,四大惡人直接在大理出場。

...

驚險刺激的惡戰沒了,剩下的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拌嘴,以及媽寶男的媽寶日常,這都什麼跟什麼。

改編的章法和邏輯這麼淩亂,粉絲豈會容忍。

這種觀感不亞于張一山版《鹿鼎記》的三集整死鳌拜,完全是針對書迷的一記胸口碎大石。

拍得太趕,原著韻味蕩然無存,使觀衆看完覺得味同嚼蠟的同時,還很容易出現劇情上的bug。

說好的“王不見王”呢?這部劇裡蹤影全無,就剩開快車的劇情和一堆慢鏡頭+特寫的打鬥場面。

嘛,子彈時間同款特效偶爾看看還不錯,可哪哪都是了也就隻剩審美疲勞而已。

但是仔細一想,既然是把一部經典武俠小說當爽劇拍,也就見怪不怪了,隻是這麼拍也太以偏概全了。

...

02

人設,降維歪解

聊完劇情再來看看人設問題,“喬峰是戰狼”、“段譽娘娘腔媽寶”,諸如此類的差評早已不勝枚舉。

否定大多是基于木椟在後的邏輯,但這麼做其實意義不大。既來之且盤之,沒有盤不出來的問題和原理。

先來說說喬峰吧。楊祐甯的氣質和演技,确實和原著中光明磊落豪氣幹雲的喬幫主關系不大。

但對照戰狼式的劇集人設和楊祐甯的型男氣質,卻又可以理解,隻不過是此喬峰非彼喬峰的觀感嘛。

我不知道選角思路是否基于楊祐甯的氣質,秀氣中透着硬朗,硬朗中又帶着少許邪魅。

...

這種氣質的确不适合演繹悲情英雄,倒也能成為硬漢擔當,隻不過對劇本有些要求。

就像《建軍大業》裡的錢大鈞,我不是說楊祐甯演的好,而是基于對曆史人物的印象和劇本的格局,兩相襯托之下他那股狠勁反倒也能代入角色。

這對于劇組和出品方來說大約是種取巧,可對于金庸劇來說是一種不幸。

段譽的塑造失敗,原因和喬峰的失敗一樣,也是因為選角不當+片面定義。

隻不過和楊祐甯相比,飾演段譽的白澍多了一份尴尬,他演的段譽和吳邪幾乎一個樣。隻不過他把吳邪塑造成了叔寶,把段譽塑造成了媽寶而已。

...

還是用第七集的劇情和原著做個對比吧,原著裡刀白鳳明确表态不願意回大理,段譽先是表态“好,你不去,我就在這兒陪你。”

随即對朱丹臣道:“朱四哥,煩你去禀報我伯父和爹爹,說我母子倆在這兒合力抵擋四大惡人。”

看似隻是無足輕重的兩句話,實際表達的是段譽的孝順和顧全大局,在強敵環飼的形勢下毫無半點忸怩姿态。

而白澍的段譽,這反應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朱丹臣拜會刀白鳳,段譽第一反應居然是順勢打小報告:“娘,這朱四哥總是想捉孩兒回去,孩兒不願回去。……”說話間段譽面朝母親做滿臉堆笑狀,一臉的期盼加小興奮,看來媽寶這差評還真不是瞎給的。

盡管原著裡段譽表态的說辭沒有删減,可無奈頂着個媽寶人設,怎麼看都是于事無補。

...

03

翻拍,路在何方

喬峰=戰狼,段譽=媽寶,這種以偏概全的解讀思路居然成了一種政确一樣的存在。

曾經我們以為于正版本的翻拍會是金庸劇的下限,怎料短暫的後來居上過後,迎來的是比于正更低劣的下限。

從還原到魔改,再從魔改到粗制濫造的爽劇,這屆金庸劇翻拍出品方都是什麼神(keng)仙(die)。

再這麼省下去,金老先生的IP怕是要死。

一切都是為了賺快錢,你爽我爽大家爽,管他原著是什麼。

...

原著精神、大衆印象和影視形象,這三者之間本就有不小差距。

隻是沒想到,這道理會被鑽空子鑽成這樣。

喬峰的大仁大義,虛竹的木讷純良,段譽的執着謙遜,這三種截然不同的性格才是原著中最為巧妙的三維平衡。

到了楊祐甯版,喬峰變成了一個能打戰狼,一心一意抗遼,江湖豪俠變抗遼志士。專注與謙遜并存的段譽,成了一個心智未熟的媽寶。

反而是前六集裡戲份寥寥的虛竹看上去相對正常些。

...

三維平衡是沒了,和“王不見王”的獨到格局一起慘遭剝離。

為了優化觀衆的觀看體驗?為了幫助觀衆理解原著?别逗了,還不都是碎片化閱讀的後遺症,妥妥的時代症結,雖然很無奈,倒也挺現實。

《天龍八部》是于榮光的滑鐵盧,全體金庸迷的意難平。

但它大約隻是失敗的開端,而不是終結。要知道新版《神雕俠侶》已經在來的路上了,看人設也不怎麼有原著那味。

如果翻拍思路不改,金庸劇真心沒有未來。人性本身,才是金庸劇和原著的魅力所在,隻是這一抹異彩離我們未免有些遙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