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的主人公陳桂林雖然是一名通緝犯,且在影片中手染數十條生命,但觀衆對于陳桂林不僅恨不起來反而認為他是一個替天行道的好人,為什麼?因為他殺的都是比他更壞的人,最重要的是這些壞人不僅還在害人而且将會害更多的人,在道德與善惡的比對下,陳桂林自然成了某種“暗夜英雄”意味的人物,而那些被殺之人皆為十惡不赦的壞蛋以及死不悔改的異教徒。
與影片中男性角色的善惡分明不同,女性角色幾乎呈現出一種集體的道德模糊,她們沒有是非觀念、沒有善惡追求甚至幾乎沒有自我,宛如一個個被精心放置的玩偶,在影片中承擔抓取眼球、尺度拔高、戀與母愛以及男性附庸的作用,她們沒有獨立的智商,隻是任人擺弄的瓷娃娃。
程小美有兩個鏡頭很紮人,一個是在香港仔承諾“我會托人在裡面照顧好你阿媽”時,她無助卻又滿含感激的眼神,此處導演給到一個仰視鏡頭,既是人物關系的表現也為香港仔下個動作服務;第二個是陳桂林救出程小美在海邊與她分别,又是一個仰視鏡頭,程小美依然處于仰視位,這就與她母親的遭遇形成了某種互文關系甚至是重合——從一個男人手上到另一個男人手中,她對男性的仰望意味着對自我的抹殺,所以在影片中程小美這個人物就是一個漂亮的瓷娃娃,一邊負責為影片打開尺度,一邊填補陳桂林生命顔色的蒼白。
蕭湘湘(吉他女)這個人物比起程小美是要多姿一些,但其背後也是智商的不獨立。蕭湘湘是一個騙子、是林祿和的同謀,同時也是一個為愛瘋狂的女人,她與那些為了取悅或是養活男朋友而選擇出賣身體的女人無異,她們一樣癫狂一樣癡愛,付出了身體也出賣了靈魂,就像松子之于龍洋一,如果說蕭湘湘與那些女人有什麼不同,那一定是“集體幻想”為她賦予的另一層崇拜光環,在她的世界裡林祿和早已超越愛人這一身份,他是她的神明、是她活着的依憑,如若神明隕落信徒自然追随,她的赴死是那麼的合情且合理,甚至還有了一絲護道的意味,但不論怎樣,蕭湘湘依然是沒有自我沒有獨立智商的依附者。
張貴卿的道德感是模糊的,醫生救病人天經地義,但她的地下診所救治的大多是亡命之徒,在治病救人的天職與法理公義兩端她明顯失衡,這也是促成她以“癌症”之名勸陳桂林自首的内心依據,但影片對于張貴卿這一人物重不在此,而在于為陳桂林提供目的地,這樣一來,她就成了一個引路标的角色,不再承擔道德與公義的作用,坦白點,她成了與程小美、蕭湘湘一樣的“工具人”,即便是最後影片也不忘讓她散發一些母愛光環。
作為一部爽片,《周處除三害》自然要犧牲掉一些角色的智商和道德觀,這本無可厚非,但全部集火于女性角色的确有些“态度鮮明”,特别是在《周處除三害》取得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情況下,依然沒有人站出來為女性喊冤,我覺得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希望觀衆在荷爾蒙暴躁之餘,能将目光瞥向那些無人注視的角落,并且大膽問一句:這些女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麼?
善惡未明的女性群像~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們與惡魔的距離~
《看見惡魔》這類題材的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處理成感官意義上的爽片,金知雲顯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時又有着更進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餘,還能重重的在觀衆腦後敲上一錘。故事的主線圍繞李秉憲飾演的金秀賢與崔岷植飾演的張京哲之間“獵人”與“獵物 ...
此心安處是屋家~
電影《此心安處》極罕見的一部作品中,從“物理空間”、“情感意義”以及“生命承載”三個緯度對“家”這一概念進行了探讨。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延續着《阿甘正傳》曆史厚重的滄桑與時光無情的陡轉,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為主線,以固定地理 ...
【北上 ,群像樣闆】
什麼是群戲群像?什麼是老中青同台競技?電視劇《北上》給出了一個标準解!看到第16集,愈加發覺《北上》不同于那些以群像之名行擡人之實的假群像劇,它幾乎将老中戲骨和青年演員戲份均分,形成代際分明卻又纏繞生長的故事情感線,使得劇情向縱深發 ...
《濾鏡》:不愛時代的愛情宣言
身處當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尚且松動,遑論感情,何談愛情。在“愛自己”的雞湯滋補下,愈來愈多的人走向“隻愛自己”的極端,愛能力幾乎空槽,容顔形體、學曆收入、羅曼蒂克在偶像劇的加持下,成為阻絕常人勇敢尋愛的高牆。慶幸的是,在這個“不愛” ...
為什麼說《出走的決心》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如果說蘇敏阿姨為女性書寫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範例式的故事,那麼影片《出走的決心》則以冷靜、克制、客觀的創作觀,為觀衆呈現了決心背後的泥沼,這不是李紅一個人的故事,也許在你我左右就有李紅在發生,但她們終身未能出走,被長久地困在等待裡。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