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燕導演作品《我經過風暴》是一部“沒有驚喜”的電影,一切劇情正如我預料般發生着,絲毫不差,但這種“沒有驚喜”或正是影片最樸實、最動人之處,因為它真實的令人害怕,但又淺薄的令人揪心。
看過《我經過風暴》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在這部作品的本子中幾乎能看到所有家暴故事的影子,暴行與忍受、掙紮與彷徨、孩子與自己,而徐敏這個人物恰恰具備了新女性的覺醒和傳統的束縛,這也是她的雙重身份——女人與母親,在離婚之前,女人這個身份一直占主導,她要離開的是被猜疑被毒打的婚姻,但真到了離婚時分,她的母親身份愈發凸顯,直到她再次回到那個家、那個人身邊,選擇近乎屈辱的方式企圖換取孩子成長的健康,母親身份占據絕對主導;女人與母親身份不斷角力的過程,就是每個被家暴者的心路曆程。
影片對于徐敏擺脫惡魔方式的選擇頗耐人尋味——殺死惡魔,這幾乎是家暴能引發的結果中最極端的一種,以命抵命,其中有制造戲劇沖突的作用,但有沒有一絲絕望在其中,我想一定是有的,因為在現實中,被家暴者可能連反抗的念頭都被磨沒了,這又算不算另一種死亡;二者結合起來,就能看出導演對于家暴的态度,家暴是死亡的同義詞。
可惜的是,影片雖呈現出家暴的多個剖面,但面面俱到的作品本就是俗品,與其如此,不如就女人身份多做些探讨,或許能讓影片更有深度。
(丫丫好美)
淺薄的揪心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遺傳厄運》:一部不事張揚卻餘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節為恐怖同好選了一部很好的片兒——《遺傳厄運》,這是一部不事張揚卻餘味十足的“慢恐怖”,整個觀影過程,前半段像是毫無目的的漫遊,追随鏡頭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遊蕩,一半無趣,一半寡淡;到了後半段,那些寡淡與無趣成了拼湊完整“恐 ...
我們與惡魔的距離~
《看見惡魔》這類題材的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處理成感官意義上的爽片,金知雲顯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時又有着更進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餘,還能重重的在觀衆腦後敲上一錘。故事的主線圍繞李秉憲飾演的金秀賢與崔岷植飾演的張京哲之間“獵人”與“獵物 ...
此心安處是屋家~
電影《此心安處》極罕見的一部作品中,從“物理空間”、“情感意義”以及“生命承載”三個緯度對“家”這一概念進行了探讨。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延續着《阿甘正傳》曆史厚重的滄桑與時光無情的陡轉,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為主線,以固定地理 ...
【北上 ,群像樣闆】
什麼是群戲群像?什麼是老中青同台競技?電視劇《北上》給出了一個标準解!看到第16集,愈加發覺《北上》不同于那些以群像之名行擡人之實的假群像劇,它幾乎将老中戲骨和青年演員戲份均分,形成代際分明卻又纏繞生長的故事情感線,使得劇情向縱深發 ...
《濾鏡》:不愛時代的愛情宣言
身處當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尚且松動,遑論感情,何談愛情。在“愛自己”的雞湯滋補下,愈來愈多的人走向“隻愛自己”的極端,愛能力幾乎空槽,容顔形體、學曆收入、羅曼蒂克在偶像劇的加持下,成為阻絕常人勇敢尋愛的高牆。慶幸的是,在這個“不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