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9
布列松評分較高的一部,也是塔的top4,因此沒舍得看,直到有機會在大銀幕看到。
總體來說,能接受甚至欣賞但不能說真喜歡,中間甚至昏沉欲睡。有點不得其門而入,不得精髓要領的感覺。我最喜歡《扒手》,但若說多麼誇張地喜歡布列松,就是葉公好龍了。尤其是過于冷漠又嚴謹,仿佛鮮活的生命力被壓制住了。
相比他其他作品,這部更為極緻和純粹,過度樸素,幾乎沒有棱角。精确,冷淡,克制,神性-幾乎他所有的風格都體現出來。
情節簡單,但節奏迂緩。
有限的聲音(白噪音)和極少的對白讓本片顯得略悶-即便稱不上隐晦。
以最平和以至于冷淡的口吻講述了一個悲劇-沒有夾雜任何情感色彩。
主角依舊是無辜又卑微的受難者,和驢子巴特薩一樣,旁觀、經曆、僅僅做出最微弱的反應,仿佛是命運的一路見證。
題外話:
落座時發現旁邊就是绮,大巧不巧。同時還認識了一位和她同來的朋友-布列松死忠。大概隻面基過兩個網友,還是蠻驚喜的。但網絡總像一個看不透的卻充滿巧合的閉環,認識的人總能交彙-但又找不到出口。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8.2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8.3
25.5.19百子灣
看完也下起了雨滴
穆謝特-觀感小記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前言:說來坂本龍一,耳熟能詳卻從未了解過其人。在他辭世後兩年,那股崇拜和悼念的風浪漸退,我找來四部影片觀看。其中兩部是他的音樂會現場-《異步》、《傑作》,另外兩部是紀錄片《最後的日子》、《終曲》,在此整合。1️⃣坂本龍一:傑作B7. ...
劄記
B7.4繼續戈達爾,就要創新就要叛逆!叙事方面,大體和《随心所欲》一樣是分幕的。而又以段落織就如波浪般起伏、碎片化的,一幕幕交叠。依舊是散文電影,風格已經融入了内容,雖不乏有負片等實驗(戈達爾何時不在創新呢?),但風格已經趨于成熟了 ...
第一部蔡明亮
B+8.1第一部蔡明亮,也是其處女作。沒想象得那麼神和邪乎,算是守正出奇的作品。叙事風格是散文化的,注重神韻和氣氛,情節基本是一些小事的積累。風格并不前衛也不算驚豔-因為缺乏叙事的鋪墊,沖擊力并不猛烈。反倒是視聽上嚴密精準的匠師把持 ...
觀感劄記
B+8.2從憔悴的面容開始,令人不忍。最後三年的曆程,平靜而悲戚,透過日記和相片記錄下輝煌人生淡出的過程。我有些好奇。當一位如此莊重和從容的人遇到死亡的判決時是什麼反應。一位業已功成名就,衣食無憂的成功藝術家,在面臨要喪失一切的情況 ...
100年的邂逅-《淘金記》大銀幕重溫/賈樟柯映後
B+8.1前言絮叨:年初曾初看,今天恰逢活動場再看,看前略讀了巴贊的文章。正值影片100周年紀念、電影130周年,重溫百年前的迷影夢。卓别林-夏爾洛是永遠鮮活的銀幕形象,百看不厭的神話。中途小困,幾次打盹。台下笑聲叠起。ps.修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