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形容詞,看完了。
喔,難怪胤祥這麼喜歡這片子,我還以為是哪個我壓根毫無了解的羅馬尼亞新浪潮導演,結果原來這片是布加勒斯特東的導演,那個片子是挺厲害的,因為它是波米20世紀十佳,所以我很早就看過了,但也因為太早,我後來就能沒關注過這導演,我都不知道這導演叫波藍波宇,這名字我應該在播客裡聽到過,有點耳熟,但從來把人名和人匹配上。
在慢節奏電影中,我其實挺喜歡這樣的,就是看,它有信息量,有視覺中心,一個人跟着另一個人慢慢移動,但哪怕跑神幾分鐘,也不會錯過什麼,這就挺舒服的,看這類電影往往是我大腦最活躍的時候,會想很多事(也就是跑神…)
這個片子真的很需要好的翻譯啊,雖然大部分時候沒有台詞,但一旦有信息量就非常密集,還有比如說十分詳細的跟蹤檔案。我看的是人人影視翻譯的,感覺挺不錯的。(我當然不懂羅馬尼亞語啊,但它翻譯的很全,信,音樂,都翻譯了,譯文也很流暢,沒有錯别字,最起碼能讓你清晰理解這些譯文所闡述的故事,但如果有錯譯我就不清楚了,不過考慮到國内很多職業翻譯的出版物都有錯譯——愛麗絲門羅快樂影子之舞裡把一種織法翻譯成了一個人——所以也不能苛責。)
如果我寫這個劇本,我一定會讓這警察把學生剩的那點可樂倒進伏特加裡然後喝掉,我覺得這會讓這個角色更豐富一些,也能讓這段情節更有意思更有意味。
吃飯聽歌那場戲簡直太棒了,非常溫柔細膩,鏡頭就在那不中斷一直拍,感受太好了。
同樣是穿皮衣的警察,怎麼這裡面的主角這麼有勁呢,完爆河邊的錯誤裡朱一龍那個角色。警察局的狀态也特别真實,主角拿着張紙讓同事幫他查一下,但同事正在給人拍證件照。
波藍波宇的電影真的是“面孔裡見山河”,蒙吉也是羅馬尼亞導演,但看他的片子就感受不到一個透徹的羅馬尼亞社會,但他的作品還往往是講社會的,四月三周兩天拍堕胎問題,核磁共振講排在情緒。(想起來蒙吉也是羅馬尼亞導演後想起來在哪聽過波藍波宇了,戛納十年聊蒙吉時肯定提到過羅馬尼亞新浪潮和波藍波宇。)
它那種對話就是真實,契合生活經驗,聽着聽着歌突然聊這歌詞怎麼這麼寫,吃飯的時候說好吃,然後另一個人就回好吃就多吃點,完全能感同身受。
我以為是警察審犯人然後查字典查十分鐘,居然是上司讓警察查字典查十分鐘
查字典那段真是讓人覺得又好笑又難受。
我控訴是一個好體制的技術官僚糾錯的過程,警察形容詞是一個壞體制幫暴力機器鏟除良心的過程,完全相反,真是驚悚。
7.5分。
面孔裡見山河。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正義女神像左手晃動的天平。
東木在其息影之作完整展現了一次美國的司法制度,非常制度自信。很驚訝,居然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本身并沒有多特殊,但放在東木電影中很有意思,東木後期的電影,薩利機長,老爺車,理查朱維爾,主角都是很正面的,尤其是薩利機長和理查朱維爾,都是 ...
憋屈。
老槍,看完了。可能是我這兩年看的最喜歡的一部國産院線片吧,好過河邊的錯誤,好過宇宙探索編輯部,當然也好過涉過憤怒的海。原因很簡單,它做到了各方面都及格,攝影,劇本,表演,觀點…整部影片一直在傳達一種情緒,憋屈,所有的氣都沒地方撒,所 ...
完全樂觀的弑父。
神聖無花果之種,看完了。戛納今年的特别劇本獎。開頭怎麼這麼錫蘭呢,仰拍畫面像小亞西亞往事開場,其他畫面像三隻猴子。經典丢槍,任何禁槍國家是不是都會寫這個題材…這個純廢物是不可能走到體制高層的,就哪怕是宗教高層,在辯經能力上都不會差的 ...
它在說,暴力不是一種基因遺傳。
愛情,到此為止,看完了。一晚上沒睡來看早場電影,真是很難集中精神啊,尤其這還是個話痨外語片,還一堆人聲配樂,挺難吸收文本的。腦子裡面想着,真是坐最好的位置,睡最香的覺啊…不過沒睡,前一小時撐着,後一小時就好看了,前面偶爾跑神外還是把 ...
疫情,元電影,複古風。
珀爾,看完了。強烈複古風。拍年代戲一定是要有一套年代美學的,不是還原一下服裝道具就夠的,那樣看起來仍然會像現代戲,而高清晰度也不是你美學問題的借口,高清一樣可以擁有濃郁的年代戲特征與複古質感,這就是我為什麼非常不喜歡華盛頓郵報的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