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黛:說起對戈達爾的了解,我算不上專家,隻是個從膜拜到不理解到深入而後喜歡的普通影迷,大學時候幾乎看了他的所有經典代表作。工作後觀看的好像也就《再見語言》和《影像之書》。但是我的實驗電影啟蒙一定是他。
聽聞戈達爾去世的消息,很多人寫的是“新浪潮”時代結束。關于法國新浪潮,我看到朋友圈一位導演的論述:法國新浪潮一幫人用把攝影機搬出影棚走向街頭的的方式對抗好萊塢工業電影,造成了法國工業電影的落後,但是也因此拯救了藝術電影。
現今我們做着這樣的小衆放映,很多作者導演在大環境艱難下依舊維系着手工低碳成本創作,這何嘗不是一種現代的“新浪潮”。


《戈達爾,愛情與詩歌》是收錄在《狂人皮埃羅》的DVD花絮中的紀錄片,片長50分鐘。大學時候因為出于對皮埃羅的喜歡,在網上倒騰到了這部紀錄片的資源,但是隻有法語英文字幕,看完覺得愛不釋手。
和我的高中同學Dai@9協手翻譯了字幕,苦熬一周。但外挂英字顯然是機器翻譯,很多錯誤地方,我們都根據法語原版進行了校對補充。因為跨越了三道程序,肯定還有翻譯不準确部分。也希望精通法語的朋友看完本片,可以提出寶貴意見。(網上後來也有一個中字版本,但是存在跳幀時間軸錯亂問題,無法觀看。)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那段純粹美妙的歲月,一直刻畫在我的生命長河裡。


這部紀錄片的男主角叫讓-呂克·戈達爾,女孩的名字是安娜·卡琳娜。
1960年,讓-呂克·戈達爾與安娜·卡琳娜首次拍攝時就墜入愛河,戈達爾的電影也永遠被這段愛情改變了。
一直到 1965 年,他們相伴度過了五年光陰,這段時間裡,他寫作和拍攝,而她則激勵他,給予他令人難忘的女性的面容和聲音,她的眼睛照亮了電影。


戈達爾帶着對卡琳娜變幻莫測的的愛意,還有着對電影密不可分的熱愛。從《小兵》到《瘋狂的皮特》,再到《女人就是女人》、《我的人生》和《阿爾法維爾》。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五年來,戈達爾和卡琳娜是如何有意識地将電影和私人生活融合在一起, 二人如何用恒久的意願拍攝“生活”并活在“電影”的。

導演用批判性的智慧尋找着兩人情感的蹤迹,在分屏電影的片段中,在用放大鏡觀看的照片中,在少數采訪中,在安娜·卡琳娜的聲音中。
正如戈達爾所說的那樣,這是一部同樣是曆史電影的愛情電影。(@抛開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