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10
短評:
超出預期,放在以前一定是五星佳作。準一流的作品,也是準一流的大導演。傳統美國大片的一個新高峰,沒看出來鬼才,倒是一流的匠師。
全神貫注看完的有腦爽片,編制很精良,沒有明顯破綻,但正因為如此缺乏了一點自然的靈氣。震撼有餘,誠意略差,能看出些迷影精神。
情節結構還是基本因循格裡菲斯那套,二元矛盾對立,多線叙事到最後時刻的大決鬥。
不是純類型片,但基本延續大片的路數。二戰為背景但非曆史片,美國黑幫和懸疑陰謀并舉,動作片插入幽默喜劇。整體結構宏大-章節體,快節奏,視聽渲染強。音效爆炸,大量特寫、旁白和簡單的蒙太奇作插叙。總之導演的操縱感強導緻有些匠氣,不能做到作品獨立渾然天成。但确實是一流的“搬運工”,雕琢精細。即便如此,仍很有力道和震撼力。想到了金基德,不知道這麼說合不合适,都是縫合和炮制的大師,不過昆汀更為高明自然。
其實更多想到的是告白。視聽上都是用力過猛而震撼,略有匠氣。結構上懸疑步步揭曉、層層遞進,在冷靜中爆發複仇焰火。結尾燃燒的畫面,真相終于揭曉,色彩和光影驚豔。
主題:
最突出的是在輕重、安甯與沖突間的微妙反差。句句逼人,峰回路轉,權力對峙,真假交纏,箭在弦上,明暗試探,笑裡藏刀…在輕松诙諧的氣氛和緊張激烈的氣氛之間震蕩起伏的張力,表現出意識形态和政權的壓迫-靜默的暴力,同時也揭示出政治局勢易變的荒謬性。
把曆史戲劇化/喜劇化整合到一個故事中,且不說篡改是否失真(真實性)的問題,偶然性的導向未免有不尊重曆史的複雜性和客觀性。
還是沒有抛除美國救世主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尤其是加上皮特的表演-永遠隻能演自負的美國硬漢。相比下,猶太獵人立體可信得多,那副險惡勢利冷傲的笑面虎面孔,始終讓我想起一位我曾經的故人。還有那位英勇的德國士兵,傀儡般被推到懸崖,最後還執迷不悟-不過是為了國家。危機抉擇時刻下,男女都暴露出真實本性,女人出于恻隐,而男人丢下虛榮和愛慕、舍小我為國家。
ps.如果曆史真的那樣書寫,希特勒在電影院的迷夢中死去或許還會好些。
2025.4.24北影節day7,于英嘉
第一部昆汀-觀感和影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與新浪潮
評分:B7.5,三星半。此類紀錄片不能用一般的藝術價值去衡量,至少應當在曆史和政治性方面給予考量,在對觀衆的感染力和沖擊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戰争終了》看此片。)關于政治:對曆史和政治背景-越戰-依然所知寥 ...
生平簡介:讓·維果(1905-1934),享年29歲,創作生涯僅其在世的最後4年。詩意現實主義代表人物,啟發法國新浪潮的燈塔。以下簡單介紹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關于他的紀錄片作為導引。我們時代的電影人:讓維果(1964)評分:B-由 ...
劄記
評分:B-由于讓·維果逝世過早、影像資料過少,隻能求諸相關人士的采訪,在生平的回顧的同時插入其電影段落作為補充。(集中講述兩部叙事片)作為背景資料擴展了解有幫助,但幹貨不多。梅爾維爾任其副導演。其父作為政治犯死于監獄、這段早年經曆對 ...
評分:B+7.8簡評:越來越喜歡雷乃的風格了。文學性/藝術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濃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獨裁統治為背景,由于對時代背景不了解,開始尚有疑惑。畢竟不僅對我來說陌生,應當說政治行動、地下組織離現在的社會太遙遠 ...
評分:B+7.9蔡明亮的電影序列有着微妙的連續性-于演員、風格、劇情均有體現-交錯編織成孤獨和情欲的奏鳴曲。(詳見其他影評)《你那邊幾點》幾乎是《廣島之戀》的現代版:短暫的邂逅和分别,從此愛上一個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愛上一個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