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個人打分與本篇影評無關)
原文出自:《電影手冊》322期-1981年4月刊
采訪者:Serge Daney,Charles Tesson
被訪者:大衛·林奇
譯文首發:公衆号“遠洋孤島”

【從《橡皮頭》到《象人》】
《電影手冊》:你是如何從一部非常個人化的電影《橡皮頭》(你幾乎獨自完成了這部電影的全部工作)過渡到一部更為“正常”的電影《象人》(這部電影是在英國的制作标準下拍攝的)?這一轉變是否困難?
林奇:正如你所知的,拍攝《橡皮頭》時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但與工會團隊協作、要遵守時間、與知名演員合作并花費大量資金時,遇到的則是另一種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更容易了,每個人都在那裡做你希望他們完成的事情,但壓力是如此巨大!我從未想到會如此巨大!我不知道這種壓力從何而來。與《橡皮頭》相比,這種類型的拍攝要困難得多。但是,它最終成功了!我相信所有導演都會感受到這種壓力:如何在規定時間内完成拍攝?還有周圍那麼多人,他們會對你造成巨大影響,在這種環境下常常讓你很難思考。一切都有節奏并在推進。你會感覺在被推着走,像被潮水攜帶一般。在英國,每個團隊成員都很專業,每個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工作,這種推進是有序的,就像一個樂團在平穩地演奏。我從未想過“如果我能回到過去就好了!”
《電影手冊》:你準備好了嗎?
林奇:是的,差不多準備好了。早一天我都不确定我是否能完成!就差那麼一點點……
《電影手冊》:為什麼由你來執導這部(并不是你最初構思的)電影?
林奇:首先,它基于一個真實的故事,克裡斯托弗·德沃雷和埃裡克·伯格恩寫了最初的劇本。後來,成為這部影片制片人的喬納森·桑格獲得了該項目的版權。就在那時,我認識了後來成為影片執行制片的斯圖爾特·康菲爾德——他當時和梅爾·布魯克斯①一起合作——斯圖爾特非常喜歡《橡皮頭》。有一天他打電話給我,我們聊得很愉快并成了朋友。我問他是否有什麼劇本适合我來執導,他給我提了三四個劇本,其中就提到了《象人》。那一刻,我腦海中突然出現“咔嚓”一聲,讓我想讀這個劇本。斯圖爾特讓我聯系了喬納森,他給我看了劇本。我非常喜歡這個劇本,也和喬納森相處得很好,斯圖爾特、喬納森和我一起去了制片廠并試圖推進這個項目。我們遭到了很多拒絕,他們說“這部電影太壓抑了,一部關于怪物的電影,誰會來看呢?”尤其還是由我執導的,畢竟我是《橡皮頭》的導演!他們看不到這個項目的商業前景。後來,梅爾·布魯克斯讀了劇本,并決定讓他的公司來制作這部電影,他可以立刻開始。梅爾當時還沒看過《橡皮頭》,我真的非常緊張……我不停走來走去,等着他從放映室出來,我就在門後。他跑了出來,邊沖向我邊尖叫着:“你瘋了,我愛你!”然後,一切就順利了。梅爾完全支持我,他真的保護了我們工作的空間。他有能力阻止任何可能阻撓電影拍攝的外部因素。事情就是這樣……
【關于劇本】
《電影手冊》:你為這個看似非常經典的劇本帶來了什麼?
林奇:克裡斯和埃裡克的劇本非常好,但它太接近現實了,以至于情節的起伏不夠明顯。我們開始一起合作,幾乎把他們最初的劇本完全推翻,并重新構建了整個故事。我們寫了很多新的場景,但也保留了一些原有的部分。我們從一種新的視角出發進行合作,這是一個真正的團隊合作,我們互相影響,很難說哪個部分到底是誰的創意。例如,開頭和結尾在原劇本中并不存在。我從這次寫作中學到了很多,這是以前從未實踐過的。
《電影手冊》:盡管你在《橡皮頭》中自己編寫了故事和對白,但你是否覺得自己無法單獨完成這次的工作?
林奇: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的。每部電影都是不同的。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電影,一旦你開始拍攝,就進入了一個框架并且必須遵循它。即使在《橡皮頭》中,也有一些奇怪的限制,但我必須遵守這些規則,否則電影就無法成功。《象人》确實是一個真正的挑戰,正如你所說,它更“正常”也更傳統。例如,在音效方面,(曾與我合作過《橡皮頭》及此前另一部電影的)艾倫·斯普萊特和我無法做得那麼極端,但我學到了很多。音效雖然更常規,但并不普通,它們增強了氛圍。找到既能營造氛圍又能激發情感的音效非常困難,但也非常有趣。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打破傳統,來在多個層次上更深入地創作。我們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最終我們在上映前幾個月就完成了。事實上,我在英國待了一年,從前期制作到最終拷貝的完成。然後我回到洛杉矶,電影于10月4日②在紐約上映。
【關于黑白】
《電影手冊》:為什麼選擇黑白拍攝?
林奇:當我讀到劇本時,我就決定用黑白拍攝。當梅爾·布魯克斯參與進這個項目時,我曾擔心他會強迫我使用彩色,但并沒有。他不知道我想用黑白拍攝,我們從未讨論過這個問題。有一天,他和喬納森·桑格在一起,他對喬納森說:“每次我想到這部電影,我都覺得它就該是黑白的。”喬納森回答說:“趕快告訴大衛,這正是他的想法!”所以完全沒問題。選擇黑白是因為那個時代、那個氛圍……工業、煙霧、昏暗的小巷……
《電影手冊》:你的黑白對比度非常強烈,光線從内部散發出來,像雅克·特納的電影一樣……
林奇:你們看到的拷貝太亮了。黑色部分太灰了,我想要的是深沉、鮮明的黑色。我完全不知道雅克·特納,但你知道,我是繪畫出身的,而并不是影迷。我會看電影,但其實我看什麼都行,隻要它在動,我就會看。我并沒有真正關注電影,我拍這些小電影時相當天真,但它以一種非常特别的方式吸引了我,我覺得這是好事。
【關于攝影棚】
《電影手冊》:為什麼你選擇在攝影棚裡拍攝《象人》?
林奇:因為這能更好地控制一切。即使在外景拍攝,服裝和光線也需要嚴格控制,而當我們匆忙拍攝、來不及調整光線時,總是會做出妥協。如果我們試圖在膠片上得到某種效果,才開始做出妥協,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肯定會後悔。有時妥協可能是必要的,而且當我們不完全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時,幾乎很難做到完美。我們總是在尋找,但希望在一天結束之前能找到答案!
《電影手冊》:你的新項目也會在攝影棚拍攝嗎?這樣不是更貴嗎?
林奇:實際上,帶着一個龐大的團隊去外景地拍攝也非常昂貴,需要支付酒店、餐飲、交通等費用,這樣并不能省錢,而且往往容易失控。
《電影手冊》:英國的攝影棚怎麼樣?
林奇:非常好,沒有任何問題。英國的電影工作人員都非常專業,他們有我們所需的一切,如果沒有,他們也會想辦法找到。
【化妝與特效】
《電影手冊》:你不想透露《橡皮頭》中化妝的秘密,但為什麼在《象人》中沒有親自做化妝呢?
林奇:因為我不懂化妝,我想做但我并不會。我不擅長這個領域,克裡斯托弗·塔克非常懂,他是這類化妝絕對的大師,是他真的拯救了局面。如果沒有他、他的配方和經驗,我們會很頭疼。
《電影手冊》:這部電影的特效和《異形》這樣的電影非常不同。
林奇:在《象人》中,有必要去了解這個怪物,然後怪物消失了而隻剩下人類。整個故事就圍繞這點展開,這也是它和《異形》這樣的電影的區别所在。恐懼必須消失,而當你開始了解事物時,恐懼就會消散。如果我們對一切都徹底了解,恐懼自然就不存在了。大概就是這樣。而在《橡皮頭》中,整個世界都是奇特的,我們身處其中,即使穿過那扇門,它依然存在、無處不在。
【怪物的靈魂】
《電影手冊》:你在拍攝《象人》之前看過《畸形人》,你不覺得它們在探讨同樣的問題嗎:如何與怪物共存,如何愛上怪物?
林奇:是的,我們逐漸了解他們,意識到他們和我們完全一樣。
《電影手冊》:你似乎更關注怪物的靈魂而非它的身體……
林奇:是的,對我來說,約翰·梅裡克是一個美麗的靈魂。靈魂是超越表面的東西,它通過約翰·梅裡克顯現出來。靈魂以一種非常美好的方式影響了他的個性,盡管他生活中發生了那麼多事,但在這樣的處境下他依然如此。
《電影手冊》:你探讨的問題與《道林·格雷的畫像》這樣的電影非常不同,在後者中,外表是内心的反映。
林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象人》中有某種内在的東西在身體裡生長。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類,但他依然擁有精神上的品質。就像他體内同時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在他身體内的,另一件則讓他保持天真和善良的個性。繪畫對我影響比電影更大。我喜歡英國畫家弗朗西斯·培根、愛德華·霍珀,還有盧梭。
《電影手冊》:那動畫呢?
林奇:我對動畫電影一無所知。我在繪畫中做過一些動畫。我必須學習一些技術,而我做得遠遠不完美!
《電影手冊》:你能制作一部逐幀拍攝的動畫電影嗎?
林奇:可以,但如果逐幀拍攝,我可能得花五年時間!
《電影手冊》:你喜歡哪些導演?
林奇:費裡尼、伯格曼、塔蒂、庫布裡克、懷爾德。《日落大道》《假面》《洛麗塔》是我最喜歡的電影,還有《八部半》《大路》《浪蕩兒》等等。
【《橡皮頭》:“邪典電影”】
《電影手冊》:你對“邪典電影”怎麼看?
林奇:正是因為這些午夜場放映,《橡皮頭》才獲得了生命。這是解決特殊電影問題的完美方法。人們可以看到這些電影,而對放映商來說,這些電影并不需要賺很多錢。《橡皮頭》放映了很多年,很多人都聽說過它,它産生了影響,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即使是大制作的電影也不一定能在影院放映這麼久——它們來去匆匆——而《橡皮頭》始終在那裡,這非常棒。
《電影手冊》:這種邪典更多來自亨利·斯賓塞這個角色而非那個嬰兒,對吧?
林奇:我覺得它來自整部電影,來自整個家庭。
《電影手冊》:亨利·斯賓塞這個角色的靈感源自哪裡?
林奇:來自我和傑克③。演員必須讓角色變得真實,為此他需要從自己身上提取些東西。我們合作非常緊密,我們處理每一個細節,但正是他讓這個角色變得真實。
【關于演員】
《電影手冊》:在《象人》中擔任導演感覺怎麼樣?
林奇:一開始非常讓人煩惱,但這些人非常專業、非常優秀,過了一段時間我就習慣了。确實需要做一些工作。他們是專業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按部就班。這與《橡皮頭》完全不同,那時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我希望能拍一部結合兩種工作方式的電影。也許能多給一點時間。
《電影手冊》:你每個鏡頭會拍很多條嗎?
林奇:從不超過兩條,其中一條是為了保險起見。④
《電影手冊》:你們在拍攝前會充分排練嗎?
林奇:是的,我相信如果我們排練過一個場景并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麼拍攝時通常不會超過三到四條,最多六條——如果想要調整某些小細節的話。而且我們随時可以中斷拍攝來進行更多排練。其他人反複拍攝那麼多條,在我看來簡直是瘋了!
【三個項目】
《電影手冊》:你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麼?是否還是拍關于怪物的故事,或者你想嘗試其他主題?
林奇:其他主題。我現在有三個項目在進行中。一個是我為華納寫的原創劇本,可能還會為環球拍一部喜劇,以及一部叫《羅尼火箭》的電影⑤,這部電影很難歸類,包含恐怖、科幻、喜劇、音樂、懸疑、偵探故事等元素……它差點就在西洋鏡公司⑥制作了!這将是一場真正的“旅程”,拍攝會非常有趣,但它會花費很多錢以及很長時間。在這之前,我可能會做其他事情,也許先做這兩部電影,然後是《羅尼火箭》。
《電影手冊》:你覺得有一天會再以《橡皮頭》那樣的條件拍電影嗎?
林奇:不會。我們無法回到那時了。我無法再花五年時間、在沒資金的情況下拍電影了。不會,我再也做不到了。
【譯者注:本段在最新的《電影手冊》林奇特刊中删除】我想最後說一點關于放映條件的事,真的非常糟糕,我們從沖洗室得到的放映拷貝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這個問題,但沒有人能解決。我希望斯科塞斯的鬥争能取得成果,希望影院老闆們最終能關心下,看電影能成為一種真正愉快的體驗,而不是他們給我們的那些垃圾!
注:
①譯者注:梅爾·布魯克斯擔任《象人》制片,并商借了其禦用配樂師約翰·莫裡斯。
②譯者注:1980年10月在紐約首映,本文發于次年的《電影手冊》1981年4月刊。
③ 譯者注:《橡皮頭》的男主演傑克·南斯,他後來繼續出演了林奇多部作品。
④譯者注:在1980年2月《東村觀察》雜志的采訪中,林奇提到《橡皮頭》一個鏡頭最多拍四或六次,一般隻拍一次或兩次,且大多重拍原因是攝影機故障等。
⑤ 譯者注:林奇拍完《橡皮頭》後寫的劇本,《夢室》中提及:“那些日子裡,如果搭火車從華盛頓特區到六月,就會經過《火箭羅尼》裡的那種地方”。
⑥譯者注:盧卡斯、科波拉1969年共同創辦的私人電影工作室;林奇曾住在科波拉家中,科波拉也多次閱讀過劇本。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