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到西部片,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著名的意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内(Sergio Leone)和他創作的「镖客三部曲」,這三部電影創新了西部片的風格并迅速引起一股「意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片的制作熱潮。然而,「镖客三部曲」的廣泛流傳離不開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配樂,甚至,片中音樂能夠獨立成為主角,帶領觀衆進入粗曠自由的西部荒漠。而在這些音樂的背後,便是著名的意大利籍電影配樂大師恩尼奧·莫裡康内(Ennio Morricone),功成名就的大師已于2020年離我們而去。
2021年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另一位著名意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執導的電影《音魂掠影》(Ennio: The Maestro, 2021)在大師逝世一周年後舉辦首映會。《音魂掠影》是一部關于莫裡康内的音樂題材紀錄片,本片導演托納多雷導演曾與莫裡康内相互成就,他們一起合作了多部著名影片,例如《海上鋼琴師》(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1998)、《天堂電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西西裡的美麗傳說》(Malèna, 2000),由老朋友托納多雷來執導本片最适合不過。
同時,《音魂掠影》中還有多位重磅導演、音樂人、制片人和其他電影人的參與,他們一同講述莫裡康内的故事、回憶創作的點滴,這其中又充滿了誇獎與驚歎。可以說,不管是莫裡康内的樂迷還是那些電影的影迷,必然不可錯過這場電影音樂的盛宴,在本片中發現這些經典作品背後的音樂故事。
01 出生于音樂家庭:從小号手走向電影配樂創作
影片《音魂掠影》的開頭部分,通過莫裡康内兒童和少年時期大量的黑白紀錄影像和曆史素材,娓娓道來,試圖還原莫裡康内的音樂成長路徑,帶觀衆了解莫裡康内的背景,并講述他是如何走上電影作曲之路并逐漸成為作曲大師的。
莫裡康内出身于一個音樂家庭,曾立志做一名醫生,或想在國際象棋領域做一名棋手。但是,作為小号手的父親想要讓莫裡康内繼承自己的衣缽,便把莫裡康内送進了音樂學院學習小号。是父親的選擇,助推莫裡康内步入音樂創作領域,他随後跟随著名音樂家戈弗雷多·佩特拉西(Goffredo Petrassi)在音樂領域深造,學習作曲與古典樂。莫裡康内曾說,「不管選擇哪一種,我都想成為那個領域的精英。」莫裡康内有着堅定的職業精神和巨大的工作熱情,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在事業中。對于莫裡康内來說,或許因為機緣巧合,世界上少了一位名醫或棋手,多了一位改變電影音樂的音樂家。
莫裡康内是那種勤奮型的創作者,他的一生曾為超過500部電影配樂,即使有的觀衆不知其名或無法準确念出全名,也能哼出部分的旋律。莫裡康内豐沛的創作力以及他作為作曲家投身電影這一帶有商業、娛樂屬性的行業,也毫不影響他作品的藝術價值被認可。
02 音樂雙面人:實驗性和商業性的融合
在上世紀60年代初投身電影配樂領域之前,莫裡康内一直從事管弦樂指揮和室内樂創作,那時,他已經為一些交響樂做簡單的編曲,這樣的經曆也讓他嘗試了各類的風格,這對他後來從事電影配樂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為一個學院派的音樂人,他受到約翰·凱奇(John Cage)的影響,和朋友一同參與了新和聲即興樂團(Nuova Consonaza),當時他們就把打字機、罐頭敲擊聲加入到音樂當中。
他還曾為著名唱片公司RCA的歌手寫歌,創作了多首商業流行編曲,成功地拯救了即将破産的音樂公司。有了嚴肅音樂和實驗音樂的創作經曆,他的配樂從樂器到風格的使用上都是信手拈來,非常靈活。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已為一些舞台劇和電影的配樂充當「槍手」。1961年,莫裡康内真正的電影配樂處女作《法西斯分子》(Il federale, 1961)問世,署上了他的名字。
1963年底,莫裡康内接到一位導演的電話,這通電話成就了電影史上的經典。原來賽爾喬·萊昂内很喜歡他的配樂,希望邀請和他一起合作。他們驚訝的發現,彼此正是20多年前的小學同學。萊昂内帶他去看了黑澤明(Akira Kurosawa)的《用心棒》(Yojimbo, 1961)後,兩人一同合作完成了這部著名的意大利式西部片《荒野大镖客》(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在這部電影中,莫裡康内對聲音的運用神乎其神——俏皮的口哨聲、皮鞭聲、自然聲等,塑造了曠世孤獨的神槍手男主形象,突破了傳統配樂的元素。用莫裡康内自己的話說,他隻是将這種未來主義派所運用的自然聲及原理,運用到了電影配樂當中。
經典的「西部三部曲」中的配樂是莫裡康内的早期作品,同樣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莫裡康内晚年時期,他仍認為自己的第一批電影配樂很不錯,回憶起來,對那個時代來說是一種沖擊,其中靈感多來自于他對實驗音樂的實踐。與萊昂内導演合作的數十年間,他們還共同創作了《西部往事》(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等。在這些電影中,音樂随畫面自然地流淌出來,電影和音樂彼此成就,創造了一部部傳世傑作。
除此之外,他還憑借自身深厚的古典音樂積澱,引入多元化的音樂元素,實現了古典音樂、爵士音樂、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的融合。例如,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莫裡康内就在片中運用了大量的不同流派和不同風格的音樂來體現影片的年代背景,包含了爵士樂、拉格泰姆音樂等。
正是由于他的實驗性思維和實踐,颠覆了管弦樂式的傳統電影配樂,開拓了電影的配樂領域,同時在編曲上有了新的突破,啟迪了一代代的音樂制作人,如電影配樂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美國搖滾樂隊Pixies、英國搖滾樂隊Muse、重金屬樂隊Metallica等都受到他的影響。在《音魂掠影》中,就有藝術家評論他「同時是一位電影音樂家和實驗音樂家」。
03 為電影配樂「正名」:它也可以是嚴肅的音樂藝術
在莫裡康内進入電影音樂界之前,配樂隻是一種伴奏。而在他的作品中,聲音可以創造角色,音符就如建築的磚,縱然所有的磚一樣,但創造出的建築卻截然不同。在那個年代,電影配樂不被學院派所認可,他的導師認為這是「反藝術」的,學院派一直都不承認他的才華,直到《美國往事》。萊昂内導演本人也坦白說,他的電影依賴于莫裡康内的音樂。在片場,導演甚至放着莫裡康内創作的音樂作為背景,幫助演員更好地進入角色。
實際上,莫裡康内重新定義了電影配樂,他變革了電影的創作方式,讓電影配樂不隻處于後期制作的一環。如前所述,他參與配樂的電影,有時并非剪輯完再配樂,而是将配樂在更前期介入去指導拍攝或表演。更重要的是,莫裡康内創作的一些電影配樂不再隻是配角,不再是标簽,而可以成為電影畫面的「複調」,電影的伏筆,抑或是電影的對白。
在60年代,莫裡康内就已是導演和制片人的保障。他總是能夠與導演形成很好的合作關系,有着讓很多導演佩服的能力——這種能力用紀錄片《音魂掠影》中王家衛導演的話來說就是,「莫裡康内就是一個詞典」。他嚴格自律的勤奮、專業性和天賦,使得他具備百科全書式的創作能力,才能讓如此多的大導演信服并将電影配樂大膽地交給莫裡康内。
更重要的是,莫裡康内的音樂又具備獨特的強大感染力,能夠組合出極其美妙的旋律,讓人沉浸其中,漢斯·季默就評論道,聽到第一個音符就能辨别出是莫裡康内的音樂。
莫裡康内一生獲獎無數,他在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之前就曾五次提名奧斯卡,最後在2016年,由他的忠實粉絲——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執導的電影《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 2015)幫他捧回了夢寐以求的獎杯——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音魂掠影》中,除了讓過去那段輝煌的時光重新變為鮮活的回憶留存下來外,也談到了他一生的遺憾——錯過了《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 1971)的配樂。
他說他不喜歡旋律,可是他又是一個如此精通旋律的人。在一開始,他也隻是将電影配樂作為謀生的手段,并坦言,「再過十年,我就離開電影配樂領域」。可就這樣,十年一輪回,他将自己的一輩子都專注在電影音樂上。有人問他,希望後世如何描述他,他希望是「作曲家」。而如果通過這部紀錄片回顧他的一生,便會發現,他完全稱得上是一位傑出的音樂「藝術家」。
參考文獻:
1. 大師丨埃尼奧·莫裡康内 他用音樂創造了電影的靈魂. https://www.nfpeople.com/article/10155. 最後訪問時間:2023年6月25日.
2.埃尼奧·莫裡康内,亞曆山德羅·德羅薩. 追逐那聲音[M]. 邵思甯,譯. 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21.
3.孔娟.埃尼奧·莫裡康内電影配樂的創作理念與美學價值[J].電影評介,2020(18):101-104.DOI:10.16583/j.cnki.52-1014/j.2020.18.024.
4.劉牧洋,黃欣甯.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内:好音樂不能拯救爛電影[J].音樂生活,2009(10):34-36.
作者:長頸鹿
©《音魂掠影》(Ennio: The Maestro, 2021)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版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