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去,怎知未來?
周末看看電影,聊聊電影,雖然每次都百感交集的。很随意地聊哈,不求甚解,正兒八經地胡說八道!也沒有劇透,想被震撼還是很推薦去電影院看IMAX版本。
曆史十有八九是假的,但就那麼一點點真相就足夠我們預測未來了。每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寫的曆史是真的,有時候我們會不自知地寫下“震撼”的句子,以刺激自己記錄的優越感。你不上幾下那些偉大時刻嗎?平常瑣事很難進曆史。除非是偉人的平常瑣事。

今天館長去看了沙丘,先陪孩子看的《功夫熊貓》沒什麼突出的地方,但是很好的商業片啊!穩賺不賠。隻是我們可惜的點就是這為什麼不是我們做的?作為還算是影視圈的從業者,我們很多時候都在靠“運氣”。藝術也是如此。其他的大部分時候也是如此,從小的教育到成年大部分靠運氣。甚至活着都要靠運氣。也就是作為的“天命”。




過去我們的故事主要是:家族,仇恨,愛情,權利,戰争。未來我們的故事還是:家族,仇恨,愛情,權利,戰争。人的永恒狀态。能想到的未來也不過如此。隻是有時候是《阿凡達》有時候是《沙丘》。而作為觀衆我們再一次看一個古老的故事。但在這麼宏大的故事中吸引我們的是“審美”。



作為商業大制作,賣的也是審美。我們長時間接受這樣的審美。死整個世界在接受歐美的審美,讓人本能地感到震撼,感到宗教感,感到神奇。這是文化最基礎的部分——讓人相信,電影本身百年來已經具備了應該有的所有語言。政治,社會體制,資源,環境,宗教,文化,科技,過去,未來。
這些似乎都是一個社會最基礎的元素。運用這些元素進行排列組合講一個“神話”故事。戰争是必須的,首先是商業片,商業文學,要好看!沒有戰争就不能提現那些“審美”。要知道戰争的終極也是審美。甚至科學,數學,幾乎所有的能比的不能比的都要落在審美上。數學公式不但要對,還要有“美感”圍棋的棋譜,排線方式,結構,所有的一切,再不講結構還要看字體吧?都是審美的部分。










講造型,看人臉,看演員,看美術,好看啊!真的好看啊!
而我們輸也輸在審美上。暫且不能算輸吧,也沒有輸赢。隻是現在賣的挺好,未來幾十年也差不多是這樣。因為我們沒有靈魂的東西太多。我們學西方,很難學到靈魂。而自己的靈魂又總是自虐,璀璨,現在幾乎魂飛魄散的。抓也抓不着,喊也喊不回。世界在改變,不是誇張,隻是我們看不到,或者不讓你看到,什麼大部分人也不需要,但卻是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因為記錄者的審美也影響文明走向的。

AI還是人的審美,它自己也不需要。幹活就行了。給電就行了!行屍走肉,和很多人類似。但它足夠強大,而且是個“整體”。每次想到這還是要誇一下老祖宗!各種原因吧,都要誇一下。雖然沒啥用。
我們的傳統文化牛b嗎?當然,而且很牛b!隻是現在不好賣。世界文化體系對于我們原來是不懂,後來是不削。文化就是這樣,也不是館長想得消極,自卑,如果這個事實看不到,那真沒辦法,如果這個擔憂都沒有也沒辦法。恐懼是有的,時刻都在,的确我們在恐懼裡吸收養分。
未來會怎樣呢?
堵上耳朵?捂上嘴巴?閉上眼睛?我們隻能比顱内審美了!其實更高級!

這些審美館長個人看是贊歎的,又一次贊歎!幾十年的學習經曆:學畫畫,學美術,學電影,閱讀,思考,都在這樣的審美體系裡。這是這個體系裡的精華制作。怎麼能不贊歎?而且是發自内心的。對于恢宏場面,震撼情境每個人都不得不仰望。一次次地震撼後,你也不得不信服。就像宗教一樣。内心深處我們差的真的很遠,而且越來越遠。
(文中海報圖片均來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