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兩季一樣,本文從屬于S4評論總彙貼:殺不死的伊芙,想看單集評論的看單集,想看逐集總彙的看前面的鍊接,請随意。

以下開始正文。

你能不能判斷自己是否正在構建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

或者換一個角度:

你能不能判斷自己是否身處一段”不健康的親密關系”?

S3季終的時候,忍不住跟大家探讨了“愛”這個談不清楚的話題,現在,終于我們又要回到這個無法逃避的話題了。

在《S3E8季終——愛的分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639690/) 裡預測了下S4的走向

...

S4開播之前又猜了猜期貨大盤

...

S4對上述問題基本上都做了相應的展開:

EV兩人繼續探尋自身,有了重大成果;

兩人的親密關系有了本質發展(當然還有性關系……);

C媽與V的臨時結盟後,最終選擇了權力;

康叔終于被這群女人使用幹淨走向極樂;

十二門徒到最後保持麥高芬(希區柯克真是給世界上所有講懸疑故事的人留了個特别好用的遺産)。現在的十二門徒到底政治主張是什麼,一切謀殺的目的是什麼。不要問,問就是:“Chaos!”把麥高芬開發成情趣玩具的也不知道是不是KE第一家……

虛寫,到底誰為誰犧牲……

現在答案已經揭曉,很多觀衆為此PTSD,劇作結構上的問題我會放在最後再去碰,因為它重要也不那麼重要。

開播前的期貨猜測還是敗給了S3收尾時的邏輯推演,隻能說美好的願望它就是個願望。

現在請回頭,讀一讀這篇文章的開頭:

你能不能判斷自己是否正在構建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

或者換一個角度提問:

你能不能判斷自己是否身處一段”不健康的親密關系”?

在經曆了“愛”的開端之後,後面究竟是什麼在等着我們?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自問以下:他究竟見過幾個真正的愛者。——《愛的藝術》Erich Fromm弗洛姆

第一個問題:“愛”是可以占有的嗎?

莎士比亞會問: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還是毀滅?

而弗洛姆則會問:To have or to be?占有還是存在?

前現代的人很直接,士為知己者死,談得投契項上人頭可以送你拿去複仇;困惑也是貫通人生直接從生跳到死,要麼存在要麼沒有過渡直接變成不存在。

從現代到了後現代,特别是在消費主義橫行世界超過任何一種政治正确的當下,人類的困惑從弗洛伊德式的生欲死欲跳到“是人的占有物在定義一個人,還是存在本身在定義一個人?”之後就卡住不動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的社會相當精神變态到近似狂歡的狀态,這種狂歡也并非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不想醒的人不是在自己的所有物裡裝睡,就是把自己變成他者的所有物裝睡。

那“愛”是可以占有的嗎?

To Have 占有

...

To Be 存在

...

To Have

...

To Be

...

““存在”是一種生活态度,一種世界觀,一種追求幸福的手段;是去體驗,去創造,去給予;是去接受新鮮的思想和變化,好好地活在當下。”

——《To Have or To Be?占有還是存在?》Erich Fromm 弗洛姆

在《S4E7 死亡-真正的覺醒時刻》(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25033/),我們分析了EV的覺醒時刻會因E的“瀕死體驗”在S4E8交彙,雙方的關系将進入新的階段。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瘋狂相互占有和抵抗的Consume Each Other如何步入“去體驗,去創造,去給予;是去接受新鮮的思想和變化,好好地活在當下。”的“To be 存在”。

...

E7的賭局就完全沒開起來,V沒有救E而是E自救,這個情節設置比我們推測的拯救戲碼要高明很多。既把覺醒之後E的主體性視覺化立了起來(前面一直鋪墊的巴西柔術果然是要用的),又給了V覺醒(反省)自身惡對E的影響一個比起“救E”更為有力的心理動力。

V從相對較遠的地方全程目睹了E反殺未遂Gunn的全過程,而之後V的反應是一個非常複雜數條脈絡交織遞進變化的過程。從開場到離開家燕酒吧之前的EV對手戲,V在保持着psycho基本人格架構的基礎上一點點真正地理解、體驗E因自己闖入其生活而産生的傷痛和毀滅。這種傷痛和毀滅既是V對E所做行為的實際後果,也是E目前生活現狀和身體上、情緒上的創傷。

這裡先大贊一下大俊的演技,在表演的當下,她就在V裡V就在她裡,沒有任何過度表演或者浪費時間的時刻。大俊和吳女士在S4E7-8裡的表演共同撐起了兩位主角的雙覺醒,隻要有一個人垮一點點,對比都會非常明顯。

好,我們具體來看一看,EV這場華麗的雙覺醒是怎麼展開的。

...

不知道是快被開山刀片了,還是“她是我的!”,這兩者之間哪一個更刺激E的腎上腺素。E活到四十多,應該是從沒想過要跟變态搶變态的吧……

一切施虐症的共同核心是絕對的、無限制的控制另一個生命的一種激情,無論被控制的是一隻動物還是一個兒童,是男人還是女人。逼迫一個人忍受痛苦或屈辱而沒有保衛他自己的力量,這是絕對控制的一種表現,但不是唯一的。絕對控制另一個生命,等于是把這個生命變成自己的物品、自己的财産,而自己則變成了這個物品的神。——《人類的破壞性剖析》Erich Fromm 弗洛姆

...

E反殺摳瞎了Gunn開始

V的psycho本能反應先冒頭,對殺戮(特别是E的殺戮)興奮又性奮

...

但這時的E已經不是S2E8在V刻意誘導操控下殺人的E了,現在的E不僅主觀上自己做出了殺人的選擇,客觀上也具備了殺人的能力。此時V的興奮與性奮是旁觀客體的條件反射。

這一次應該是自S2E8以來,劇集第一次呈現V親眼目睹E的暴力行為。之前V要麼是聽E轉述踩踏老塔莎,要麼是聽康叔抱怨E開槍打手,全是間接信息。而E在V面前實施過的暴力行為一次是親完以後的頭槌,一次是大耳刮子扇她這個基督小熊。

V體驗過操控E殺人帶來的強烈欣快感和性快感,而這種情緒和神經上感受到的欣快感和性快感脫胎于V本性底層的“控制感”和“占有感”——You are mine.

現在情況完全變了,E非但不需要V的保護,她還具備實質的殺人能力。這種主客觀兼具的主體性,開始颠覆V“控制感”和“占有感”的根基。

如果S4前7集E對V的大耳刮子和言語态度上的拒絕V體會到的是概念上的對抗,那現在,V目睹E生摳眼珠這一幕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感官沖擊。不管是概念中的還是實際體感到的,V都接收到了一個非常醒目的事實:E是她自己的E。

這種迷戀對象脫管甚至在趨向與自己齊平的态勢,對于一個控制欲是本能的psychopath的沖擊感,大概類似正常人終于清晰明确地意識到自己是真的失戀了吧……

Gunn的危機解除,E從樹林裡摸出來一直叫V,但V不再壞笑臉而是回到和E搞對抗的狀态,這種對抗包含的心理狀态大緻有以下幾層:

1、 E跟Helene花邊事故的嫉妒感;

2、 E報警抓起來的傷害感和憤怒感;

3、 E低頭哄自己以後馬上就想利用自己去複仇的“被物化”感;

4、 此刻沒有辦法坦然接受“E救了自己”這個客觀事實,一直以來V不管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都是EV關系中的強者,是保護者的角色;

5、 幾天前自己才剛剛向E宣示過自己本性難移的殺戮力量,但現在看看E也不再是自己固有印象中的弱雞了,這種宣示可能有點幼稚?

6、 劇集在整個S4的兩人關系描寫以及頻繁暗示EV 在S3和S4之間被隐去的那段相處時光,都在突出兩個變态日常的相處中充滿了控制與反控制的對抗及相互消耗。而現在V現場确認了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E的獨立性和主體性。想想醫生的話:你要允許對方也有在你之上的力量。這句話的言下之意,給不給對方平等的機會是在V手上的,而現在的情況是E已經有平等的客觀力量,而且V活到現在應該也是沒體驗過有人竟然在争奪對“自己”的占有權支配權。這個事實正在瓦解V的psycho軌道裡對“愛”的直覺理解:自己作為不容置疑的主語通過控制來實現占有。

以上的脈絡,既是由淺入深越往下走越接近V人格性格的底層,又是同時存在互相交織擰成麻花狀無法簡單拆分的。

我們接着往下看,劇集是如何用視聽語言、台詞和大俊的表演來綜合體現V複雜的心理狀态,以及推動人物覺醒升華。

...

E:“Were you watching that你剛就這麼看着嗎?”

——更多是在确認和責怪V隻是旁觀不救或不幫她。

V: “What? Do you want me to say thank you? 什麼?你要我謝謝你嗎?”

——而V的反應直接跳到了應該說“謝謝”而她生氣拒絕說“謝謝”。S2E5裡V幫E審了韓裔殺手後她認為自己幫了E,E是應該要回報相應的禮貌說謝謝的。而反問要說謝謝嗎,說明V下意識是承認自己被E幫助被救了這個客觀事實,按照她一貫的禮貌邏輯是需要說“謝謝”的。但她現在氣頭上不想說,用反問在對抗E的問題。

一個在意“你應該幫我而沒有”,一個在意“我居然要被你救?”

...

先看最後一句V怼E的這句

V:“You steal phones from corpses now?(不僅殺人)你現在還偷死人的手機嗎?”

S4開場E1+2,E怼V的“不改變”,收尾E8 V怼E的”改變”,從“謝謝”開始一直怼,加量不加價,要怼到E把以前不會說明白說清楚的心意說出口才停。

但大家注意,E在S4E7開始覺醒之後,在處理跟基督小熊的關系時,開始有不同以往的變化。現在的E不再把精力集中到跟基督小熊争奪控制權,也不糾結V幫沒幫她怼不怼她,換到以前她是會直接跳到怪罪對方的吵架頻道的。

你知道對方的脾氣秉性就是這樣不是針對你一個人,但情緒來了你就是想吵架,這也是關系裡常見的吵架點,還是老話,psychopath也是人,是人你就跑不掉。

現在的E馬上回到任務線上開始跟V說十二的情況。但V還在前述複雜的情緒脈絡裡,反問謝謝沒有回應,E的後續反應從V的角度看來又跟S4E6裡自己受傷醒來時差不多,就沒關心她死活而是忙着要叫她幹活。偷死人手機這句頗為譏諷。

EV這種對怼台詞是親密關系裡非常常見的争執模式,一個在講客觀事件解決方案,另一個在處理情緒問題,講到最後兩個人都會氣死,認為對方是故意忽視自己或是故意找茬。

...

E繼續解決問題的談話思路強調機會難得,V還在自己的情緒脈絡裡鬼打牆,同時又很在意E是否在意自己。

V:this is why you‘re here?這就是為什麼你來這兒?

——除了表層的“你就隻是來找我幹活?”的責怪,底層還多少有一些“這些髒活你自己都會幹了,那’我’的存在是不是就可有可無?”的危機感和焦慮感。

V在之前被否定自身邪惡本性的時候很難受,但她從來沒懷疑過自己“很有用”這種物化價值,E的這一摳松動了V對自己的價值判斷。

E:You know why I am here. You want this as much as I do.你知道為什麼我來這兒。你也和我一樣想要這個(機會)。

——E在整個S4裡跟V溝通,凡是需要表達“我是因為你而……”的時候,她都會避開自己對V的主觀感情,隻談客觀事實。

大家可以去回看S4E8以前S4所有的EV對手戲,E是連“你做了XXX,所以我生氣”這種負面情緒表達都沒有的。關系出現矛盾的時候直接把責任推到V的“不改變”上;自己想要緩和關系的時候,不道歉也不明講對V的不舍得,最接近“我在意你”的表達也隻到“我不喜歡失去你這件事。”

大家體會一下,直接說“我不喜歡失去你”和“我不喜歡失去你這件事”的差别。

...

這種對關系全然逃避的态度,也就E做得出來,S1和S2裡對Niko也是同樣的關系處理方式。

嫉妒、野心,以及任何種類的貪婪都是激情(passions);愛則是一種“行為(actions)”,是人性力量之實踐,它隻能在自由中才能實踐,而永遠不可能是一種被驅迫所造成的結果。

——《愛的藝術》Erich Fromm弗洛姆

為什麼Helene說 passion的真正定義是 to suffer受難?

Passion最早的意涵是宗教中的基督受難,而中文多翻譯為“激情”則是其有“受激而動”的意涵,是不由自主的情感,以及因此種情感所引起的行為。

現在回憶下EV所有的性張力時刻,都是因為兩人各自的黑暗面所激發而來的不可自控的強烈情感,是被嗜血的本能牽引的渴望。這種情感洶湧刺激,,但卻是被動的,不受情感的主人EV兩人控制的。

激情不能等價于“愛”。愛是行為,actions的正确意涵是“由主動的意願所産生的行為”。簡單點說,愛是你腦子清醒清明,不受荷爾蒙,不受各種刺激影響誘惑的情況下,不被他人威脅不被自己驅迫,依然還會做出的選擇和行為。所以,愛隻能在自由中才能實現。

那自由意味着什麼?

我們再看一次:

“薩特對于自由的觀點有着深遠的意義,他說:人類不僅僅是自由的,而且注定是自由的。進一步說,自由的概念擴展到不僅要為世界負責(也就是将意義注入世界),還要為個人的生活負責,不僅僅是為個人的行動負責,也要為不作為負責。……我們将會看到,這兩個層面的責任,即對意義的賦予和對行為的責任,對于心理治療有着重要的意義。

……

個體構建了自己和及自己的世界,也因此為此負責,這個認識是令人驚恐的洞察。”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歐文·D. 亞隆

對關系的逃避,對關系中責任的逃避,就是E之前的選擇和行為。E主動的甩鍋責任和視而不見的不作為都是選擇,不管她願意不願意,都會為其後果負責。

逃避責任就是逃避自由,你無法産生真正的“愛”,隻能被動的被“激情”驅使,成為激情的奴隸。激情爽不爽?激情帶來的性張力爽不爽?當然爽,爽了四季了,但隻要停留在爽嗎?或真的能一直爽下去嗎?

自由的背靠背是責任,激情的背靠背就是痛苦。

沒有代價的爽是不存在的,激情有多猛烈,痛苦就會有多深刻。

再一次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

你能不能判斷自己是否正在構建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

或者換一個角度:

你能不能判斷自己是否身處一段”不健康的親密關系”?

你是否能正視自己的自由和責任?是否可以分辨自己是被激情驅使,還是有意識地主動去做點什麼?

我們接着往下看。

...

V并不否認E說的機會難得,但V的關注點依然是聚焦在自己混亂的感受和E身上的。舉起E血手的動作強調,表情從嚴肅探究轉到玩世不恭的戲谑都在表現V目前因E的反殺行為帶來的内在混亂,防禦機制全面打開,繼續以對抗在被動應對混亂。

...

進屋以後給V一個往E方向看的鏡頭,然後接E洗血手的特寫,這是在暗示觀衆,V在觀察E,而V觀察到的是E鎮定地洗血手。

...

V:What did you do to her? 你對她做了什麼?

——V是從比較遠的距離觀察E反殺Gunn的過程,有可能隻看到整體輪廓聽到聲音信息,并沒有看得非常清楚E徒手做到了什麼(殘忍)程度,同時也多少有點故意挑釁的意思。

E:Why, are you looking for inspiration? 為什麼這麼問,你在找靈感嗎?

——而E聽到V這種挑釁的反應則表現出她對V的psycho邏輯的固有認識:有什麼好問的,你旁觀我殺人是不是又有快感了?找殺人靈感是介于正經和嗔怪之間的說法。

E還沒有察覺V巨大的松動感和内在的暗湧

...

發現Gunn沒死,V繼續嘲諷E“業餘”,也實際看到E對Gunn做了什麼。上船逃離,危機暫時解除,兩人松了口氣,暫時進入相對輕松的狀态。

...

...

從這裡開始,最後一集裡EV朝同一個方向看的鏡頭越來越多。

上岸以後,E繼續專注做事找路弄手機,而V還持續在自己的内在混亂中,不理E擺臭臉。

...

第一個破冰點出現,終局這場漫長的告白緩緩拉開帷幕。

S3E8橋上的告白是小黃鴨V邁出第一步破冰,到了這裡接力棒交到了E的手中。雨衣的顔色有很多種,季終EV破冰戲給V又挑了黃色雨衣是目的性非常明确的視覺設計。

...

E終于正面承認V對于自己的重要性,是為她而來。

...

...

...

...

...

...

...

...

...

...

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則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愛的藝術》Erich Fromm弗洛姆

開始覺醒可以正視自己的E終于毫無回避地處理與V的關系,可以發現内在真實的想法和欲念并開誠布公地當面表達。

E:You just don’t get it, do you? 你就是不明白是吧?

E:You don’t want to say it, fine. I don’t care. But I can. 你不想說,沒關系。我不在乎,我來說。(想一想這裡的it 指代的是什麼?)

——V跟醫生說她們兩人從骨子裡理解彼此是真沒說錯的。E說V的“不明白”,我傾向于理解為E真的認為V不明白現在她們的狀态以及自己對她的态度,這個态度包括了什麼呢?E是正面承認兩人之間關系的,承認V愛她且懂她;承認自己需要V;承認自己傷害了V并且知道V的憤怒。而這些在前7集裡,E都是避開不看的,這種回避更進一步地傷害V和她們之間的關系。

現在E不糾結了,正面表白就開始了:

E:I need you, Villanelle. 我需要你,V。”

——這跟說我喜歡你有什麼區别?來個人告訴我,有什麼區别!

E: I came all this way to be with you and in the middle of…I’m like nowhere. 我跑那麼遠就是為了跟你在一起,還要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注意強調的是“在一起”,不是占有不是控制,是在一起。

E: You’re angry? I’m angry. 你怒了,我也怒了。

——我把你搞怒了,你也把我搞怒了。

E: You’re hurt, I’m hurt. 你受傷了,我也受傷了。

——我傷害了你,你也傷害了我。

E: That is life and we are running out of time. 這就是人生,而且我們沒有時間了。

So, you need to stop pouting and being like a suck face and get on with it. 所以你不要再撅着個嘴擺張臭臉,繼續幹正事吧。

——我們互相傷害是已經發生的事,我攤開來承認了,你也得認清這個事實,我們得往前走了。說到這個份上E也有點脾氣上來了,還是那個容易發急的母雞E。

(讓我吐槽一句,就一句,全網普遍認為V是霸氣大總攻,但諸位的大總攻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寫抖M。好好講永遠不聽的,服打不服哄。)

我們再來看一下之前梳理過的,目睹E的暴行後V的對抗狀态中不斷交織遞進的心理層次:

1、 E跟Helene花邊事故的嫉妒感;

2、 E報警抓起來的傷害感和憤怒感;

3、 E低頭哄自己以後馬上就想利用自己去複仇的“被物化”感;

4、 此刻沒有辦法坦然接受“E救了自己”這個客觀事實,一直以來V不管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都是EV關系中的強者,是保護者的角色;

5、 幾天前自己才剛剛向E宣示過自己本性難移的殺戮力量,但現在看看E也不再是自己固有印象中的弱雞了,這種宣示可能有點幼稚?

6、 劇集在整個S4的兩人關系描寫以及頻繁暗示EV 在S3和S4之間被隐去的那段相處時光,都在突出兩個變态日常的相處中充滿了控制與反控制的對抗及相互消耗。而現在V現場确認了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E的獨立性和主體性。想想醫生的話:你要允許對方也有在你之上的力量。這句話的言下之意,給不給對方平等的機會是在V手上的,而現在的情況是E已經有平等的客觀力量,而且V活到現在應該也是沒體驗過有人竟然在争奪對“自己”的占有權支配權。這個事實正在瓦解V的psycho軌道裡對“愛”的直覺理解:自己作為不容置疑的主語通過控制來實現占有。

E的這一段破冰台詞,承認了之前的傷害,同時也表達了自己被傷害的事實。正面承認自己的行為要比空口say sorry更為誠懇。而且,她們倆之間的“Sorry baby”大家都懂是什麼意思。E正面表達需要V,直接消解V對于自己對E是否還“有用”的動搖感。E不再置于V的控制下,但獨立自主的E依然是需要基督小熊的,這種不是因為誘惑迫使而是發自獨立人格的内在需要,是對一個人最本質的肯定。還記得麼,連續兩季了V都在承受來自内外對自我本質否定的痛苦。

我想此刻的V應該是沒有從理性上去理解自己複雜的内在狀态而且内在對抗也沒有消解,但感官發達的她完完全全接收到了E的坦率和感情,于是:

...

這個轉圈抱着不放下來非常Villanelle,被接納的歡喜,本能的控制欲,還在持續的内在對抗都融在了抱住不放轉圈裡。

V從來不是個擅長用概念表達自己的人,一直都是個感官極度發達的身體派,喜歡那就要去聞,去抱,被聞,被抱。

怎麼去理解V面對E的各種抖M卑微狀态呢?

“愛是主動活動,而不是被動的傾向;它是“屹立于”,而不是“墜入”。愛的主動性可以用這樣的陳述描繪出來:愛首要的意義是給予,而非接受。

什麼是給予?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十分簡單,實際上卻含義暧昧且錯綜複雜。人們最普遍的誤解是把給予認為是“放棄”某些東西,是被剝奪,是被犧牲。一個人的性格如果沒有發展成熟,沒有越過接受性的、剝奪性的或是囤積性的階段,就會以這種方式體驗給予行為。

……

即是把另一個人完全控制;我們加在他身上一種力量,使他照我們的意思做,照我們的意思想,照我們的意思感受;這即是要把他變造為一種東西,變為我們的東西,我們的擁有物。這種企圖發展到極端,即是極度的虐待狂;這是一種欲望和力量,要去折磨一個人,讓他受苦,強迫他在痛苦中暴露他的秘密。這種穿透他們的秘密也就是我們自己的秘密,因為我們都是人的欲望,就是人性中強烈及深刻的殘酷與破壞欲的主要動機。”

——《愛的藝術》Erich Fromm弗洛姆

基督小熊的Psychopath簡直是為這種殘酷和破壞欲做了完美注解。這與我們通常讨論的BDSM不同,是更人性底層的黑暗面。V原有對愛的認知,愛對方是物化,是控制,是占有To Have,是侵占對方的主體性,将對方變為自己的一部分。而當她想要主動去“給予”對方愛的時候,自然就會将自己的認知作為坐标系去行動,如果愛是take、take、take,那給予愛,就是放棄自己的主體性,讓自己“被剝奪”、“被犧牲”、“被處置”、“被占有”,讓自己成為對方一部分,成為對方的所有物。

E的各種傷害行為都是V感受E對自己情感情緒的有效通道,傷害的等級越高,V體會到自己對于E的重要程度就越高,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就越高。而V的本性中,侵占才是主軸,這與跟E的關系中的這種被占有,對主體的侵犯狀态又是沖突的,一個人是不可能在同一個時間點裡既占有又被占有。

所以,在跟E的相處中,V要麼是臭不要臉來欺負E的S小老虎,要麼是徹底卑微的抖M狗,原地蹦極自嗨得不得了……

綜上,最能傷害V的方式不是虐待,而是忽視或隔絕,因此E選擇報警抓起來這種徹底孤立V的行動才讓小老虎特别傷。(如果E是負責管理監獄的警官,信不信V能天天報警把自己抓起來。)

S4開始我不刷社交媒體都能一直看到各種抱怨E不懂基督小熊,不懂愛的隻言片語。但要我說啊,原因找反了,E就是因為太懂她的小熊,所以才能傷V傷得精準又徹底。

然後,我們最後一組對照組神經上線。

...

記住V現在這張嚴肅臉,E破冰之後,V後面的戲一直處理兩件事,1、消化内在混亂重新認識自己,2、重新認識與E的關系。

認真思考的嚴肅V相當帥氣。

拍了一季伴侶咨詢了,最後一集也不放過。這季我一直在吐槽這是個psychopath版的《婚姻故事》,貼一下《婚姻故事》開場戲,咨詢師要求男女主各自寫了跟對方的相處曆程,需要在咨詢中當面朗讀,圖裡的台詞則解釋了為什麼要這麼做。

...

關系梳理第一步,先各自回溯關系曆程。

...

現在的EV可以坦率地回顧曆程,沒有那麼針尖對麥芒了,對抗感還在,但加多了自嘲的成分。

...

這對神經質love birds對照組,是嚴格按照EV關系的鏡像來設置的。

身體的傷痕——物理對照

Love birds 一個給了另一個“生的機會”,而EV是互相一直在給對方帶來“死的體驗”

...

這一比較,尴尬而不失禮貌,兩個人都開始進一步思考關系。

...

附議!秀恩愛的Love birds真的好煩人啊。

秀腎的聊天環節展現的是EV眼中的對方,接下來的塔羅環節,就是在刻意安排她們審視自己。

...

大姐啊,不要笑别人了,馬上就輪到你自己。

...

大姐,還笑得出來不?love bird 在解釋lover牌的時候,V身體前探,小小的期待感還是很明顯的。

...

太陽牌的解釋并沒有讓V高興,相反聽了之後V自嘲的冷笑又出來了,内在神化的基督V都被她釘在帳篷裡了,現在跟她說神聖偉大聽起來反而有點諷刺。

...

回憶下S4E2,E有Yusuf陪着去監視Helene,都能為離得還遠的死亡焦慮得吃不下牛排。現在就快接近十二門徒了,翻到一張死神牌……

VE在love birds的小屋最開始安頓下來的時候,兩人的關系是有點回到之前她們很習慣的互相拆台的模式的。這張死神牌一翻出來,基督小熊的反應很有意思,居然開始學着安慰E……上一次V安慰E事情會好起來,可是橋上直接叫E走不要回頭哦……

有沒有感覺到V的變化?很細微但也很明顯,至少對着E的時候,基督小熊的psychopath邏輯是越來越讓位到共情的。

...

來嘛,回答呀,沒有命運的話,你們倆是怎麼聯結起來的?很想吐槽V這是直男式安慰,但感覺說是psycho式安慰也可以,那就兼而有之吧。

...

這段的“别看”是屋外傳來的,很多字幕組沒收進片裡,從V後面的台詞推斷,應該是love birds在屋外尿尿,一個叫另一個别看。

說什麼好呢,基督小熊真是存在主義大V,兩句話就在重新定義“親密感”。

Love birds 一個給了另一個一顆腎,把生的機會給了對方,從相處模式上看他們親密到齁得慌,但依然無法當面尿尿。這種親密之間還是存在着無形的界限。

這段戲是在為哪段鋪墊,相信不用多說,進度到那裡以後我們繼續展開。

EV和Love birds這段四人組的戲我們可以類比視作一場小型的團體治療,我們來看看歐文·D·亞隆總結的團體治療的目标:

我相信團體治療師雖然未必一定要意識到,但都會依照如下順序陪伴每位病人走過治療:

1. 病人了解到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通過反饋以及之後的自我觀察,病人學習通過他人的視角看自己。

2. 病人了解到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的感受。

3. 病人了解到自己的行為讓他人對自己産生怎樣的看法。病人了解到自己的行為可以讓其他成員肯定他、不喜歡他、感到不愉快、尊重他、避開他、利用他、害怕他等。

4. 病人了解到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到自我評價。根據以上三個步驟積累的信息,病人進行自我評估,他們判斷自我價值和愛的能力,并學習認識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判斷依據。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歐文·D. 亞隆

現在再回味一下EV跟love birds的四人戲份,目标性和完成度是不是都很明确? 然後我們馬上來看治療效果。

以下是四季以來,V最重要的重場戲,這場戲跟E的Killing Eve時刻是同等分量的。KE讨論了四季一個psychopath是否真的可以産生共情,在這一刻劇集給出了答案。

...

鏡頭搖到這裡時,這張嚴肅臉真是讓人感慨萬千,畫面沒有給任何時間上的提示,讓人不禁猜測,基督小熊這是剛醒過來;還是已經看了一晚上,思考了一晚上了;或者是睡睡醒醒地看了一晚上,思考了一晚上?

之前基督小熊一直被各種外界事務攆着走,現在終于有一個不被打擾的封閉環境,讓她可以安靜下來考慮自己和E的事。

那麼喜歡去聞E的V,睡在一個睡袋裡,卻刻意保持着身體距離,在審視和觀察。

這種觀察和審視,既是對E的,也是對自己的。

這不再是以前psychopath式禮貌,而進入到了内觀的狀态。

...

這裡先留一個問題,V的内觀時刻和E的Killing Eve時刻有什麼不同?

...

想想V一直以來感受E的方式,感受自己在E的世界中存在的方式:

...

(按榮格意識功能類型分析EV角色特征的内容可參考:《從榮格的觀點拆解EV角色》第三部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83319/

E是個典型的直覺型選手,同時思考是她較強的輔助功能。E的覺醒,需要的是她正視自己最本質的直覺和邏輯,要對抗的是自己的回避,所以E的覺醒時刻需要大量的語言去厘清、界定她的狀态和心意。

而V是典型的感官型身體派,醫生再怎麼跟她講道理,都沒有她親身觸碰,感受有用。但要命的是她是個典型的Psychopath,她缺失了共情的能力。經過了四季,目睹了E的根本改變的V,此刻終于觸碰到了本質的自己和她的Eve。

這個槍傷是曾經求而不得的You’re mine;是操控、是物化、是占有;是無法克制的謊言;是摧毀、是剝奪,是徹底的毀滅……

是太多無法離去又痛苦不堪的消磨……

V終于能感受到自己對Eve做了什麼,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對E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麼,終于能直接觸摸到自己内在最深處的惡。

這種直接的面對,不再需要殺人來作為觸媒,也不再是情緒的沖擊,而是頭腦清明,在理性和神性的指引下的感受。

相信很多觀衆都會感受到這個觸摸背後的性意味,但又跟以往EV之間血腥的性張力完全不同。

人醒了,世界就變得不同了。性和愛從來都不沖突,如果你是聖徒,那它就是聖潔的。

V的手掌覆蓋整個傷疤時,發出了很長的歎息。你把天使的翅膀掰斷,那現在隻有你能安回去。

...

從還沒睡醒有點懵到感受到小熊的變化,吳的表演就很……介于好像知道了什麼但又說不太清楚自己知道的是什麼這個狀态,這真的很Eve,她總是要去做了以後才知道自己想的是什麼。

這個傷痕曾經是兩個人心頭的刺,現在兩個人一起在感受着它,感受關系從死轉向生。

E轉過來面對基督小熊以後,所鏡頭都是經過精确設計的,兩人的俯拍畫面中一樣的高度和畫面占比;大俊的大頭占的比例大,吳女士這邊用衣服來擴充面積做到等比;大俊個頭比較大,手就盡量收起來隻露出側面,吳比較苗條,就用手肘填充面積。

...

大特寫不是拍各自的面部,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正反打,強調眼睛注視對方,現在的相互看見不再隻是動物直覺般的like us,而是坦然全然的接納了。

...

“成熟的愛是在保存自己的完整性、保存自己的個人性之條件下的結合。愛是人生命中一種積極主動的力量,這種力量突破将他與他的人類同胞隔離的牆垣,把他與他人結合起來;愛使他脫出孤立與隔離狀态,然而仍舊允許他是他自己,允許他保留他的完整性。在愛中,這種令人困惑的事情發生:兩個人變成了一個,但仍舊是兩個。”

——《愛的藝術》Erich Fromm弗洛姆

V:Shall we steal their stupid camper van? 我們要不要偷了他們的破野營車?

E:Yes!

——psychopath還是那個psychopath,蠍子還是那隻蠍子,内在充盈的變态暫時不需要殺戮去驗證愛情。V不再需要裝腔作勢的禮貌,她終于有能力将Eve視為與自己平等的個體。她們聯結,但依然是她們各自的自己。

橋上那顆小熊糖甜嗎?也許現在它已經甜成了清晨東方的啟明星。

前腳嘲笑人家Love birds,後腳順走人車就上演小學生愛情公路片,-_-||

我現在甚至覺得我們可以重新定義一下“初戀”,不是第一個談戀愛的人,而是你開始對愛有理性的、系統的、非情緒化的認識以後,喜歡上的那個人。

雖然看起來打打鬧鬧,但基督小熊身上變化明顯,一夜長大了不少。以往V雖然追着E不放,但關注點始終聚焦在自己甜蜜、痛苦又困惑的感受上。到卡車休息站之前的這段甜戲裡重點在展現V覺醒之後的變化,現在的她會更多觀察E的狀态,很容易就能感受到E的情緒,然後用自己psychopath邏輯那種因為所以自然道理的冷笑話接住E的焦慮。V也不再自以為是地給E安排她喜歡的東西,而是能觀察E的反應挑首兩個人都聽着高興的歌兒。

...

還記得Cabin麼?

...

實體的Cabin,視覺化暗示小小的避風港,暫時的烏托邦。

曾經“psychopath”是對峙的性張力

...

坦然之後 psychopath就隻是psychopath而已,是可以拿來自嘲開玩笑而不用避開的話題

...

反複在使用的道具,或是概念“道具”(如psychopath),如果可以在情節的推進中不斷給道具賦予新的功能和意義,推進人物弧光也好,拔高立意也罷,就是有成效的創作。

(可以參考李滄東的《薄荷糖》,看看高手是怎麼用“照相機”這個簡單道具将意義用到窮盡,體現人物心态和不斷挖掘人物關系。)

這漫長的告白啊還在繼續,成長意味着我們要面對過去,承受得了苦才有資格享受甜。

...

對于V覺醒之後是否真的有愧疚感這點,我是持懷疑态度的。但現在的V至少不再是那種恬不知恥的态度,提到Bill以後一直在持續關注E的反應。有一點非常關鍵,謊話不過腦子就能滿嘴跑火車的V,現在能暫時關上習慣性撒謊的閘了,并且連安慰的話都沒有,很知趣地閉嘴了。

在體會到Eve的傷痛體驗之後,V就算沒有對殺Bill有直接的内疚感,也明白這件事情對E的意義。

殺Bill這種級别的事,不是道歉和安慰可以彌合的,生命太重不是言語可以負擔的。

這件事在EV之間,永遠都不會“過去”,也不會有想當然的“諒解”和“原諒”。

...

我們從吳女士的表演裡也能感受到這點,對Bill老友的懷念,對V不再是劍拔弩張地複仇心态或是怪罪,但也不是就原諒了V。

傷害已經是既成事實,所謂的“和解”,是不能用輕飄飄的“放下”、“原諒”來概括的。

經曆了四季不斷升級死亡體驗的E和觸碰到了自身純粹邪惡的V,應該比正常人更能體會這種生命的重量。

我想,和解和接納并不是放下和忘記,可能更接近的狀态是,創傷依然疼痛,但你不再被這種疼痛刺激去做各種自己也知道毫無用處的應激舉動。你慢慢學會與這種疼痛在一起,不用它做借口,也不刻意讓自己沉溺其中,反複舔舐極度自戀的存在感。你慢慢讓它流過身體和心靈,甚至偶爾可以心平氣和的對話,從中得到滋養,最終你學會和創傷和平共處。

在EV的關系中,Bill 要比普通親密關系中的撕裂事件嚴重與複雜得多,如果不是劇集的結局,而是手牽手跑路的童話結局,這件事是她們需要在關系中始終面對的重大議題,可能需要糾纏一輩子也無法真正和解。Bill也不再是飄蕩在BGM中的幽靈,死者終于端坐于生者面前,成為避無可避的存在。

S4E8的前22分鐘,在這麼短的一個篇幅裡,就把親密關系确認、确認後的甜蜜期、關系裂痕的處理非常洗練地展示了一遍。在Bill的小低谷之後,理所當然地要迎來這場漫長的告白的煙花時刻。

讓我們先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

當下

...

親密感和界限感到底是什麼?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就直覺而言,不在意打嗝放屁,在對方挖鼻屎的時候不是嫌棄而是順手遞張面巾紙過去的,感覺上更加親密吧?

光鮮亮麗的秀恩愛時刻多多少少是有點表演性質的,因為“被看”而表現得更加親密是非常典型的“霍桑效應”的體現。(霍桑效應:意識到自己正在被觀察的個人具有改變行為的傾向。)

有多少人能分清親密關系中哪些時候是“親密感”,而哪些時刻在表演“親密感”?

還記得S4E3基督小熊回避E換内褲的尴尬麼?

...

基督小熊定義别人的時候是容易的,但是輪到自己去觸碰彼此的真實,形成真正的親密感卻是吃盡苦頭的。明白道理是很簡單的事情,有用的道理通常都很簡單,但實踐道理卻是一輩子都未必能完成的事……

...

這場漫長的告白終于走到了煙花綻放的時刻。

Only love can set us free.

...

...

...

...

...

純潔得不像EV的畫面對麼?

你差點殺了我,而我也差點殺了你,你為了我差點死去,而我也為了你差點死去。我們已經以死亡占有過了對方,那現在不如玩大點,就真的相愛吧。

公路吻戲的部分不需要圖片說明了,寫到這裡我想起一位同好朋友提起偶像的說法:“我現在并不聽她唱歌,因為心裡已經可以随時播放了。”

雖然公路吻戲存在一點剪輯的問題,但吳女士和大俊是真的讓角色活進了自己體内。Eve有點回到了S1擔憂自家雞下的蛋能不能吃的平凡小幸福狀态,但更加放松自然不再是一直容易應激的母雞。V被Eve親之後一開始的反應是有點無法相信的,但确認這是真實發生的事之後,就開始小心地咀嚼式親吻,再遞進到小激動地啃起來,還是那個充滿口唇期貪欲的小朋友。隻是這次終于可以讓身體和心靈都享受飽足了吧……

現在請再讀一讀這篇文章的開頭:

“你能不能判斷自己是否正在構建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

或者換一個角度提問:

你能不能判斷自己是否身處一段”不健康的親密關系”?

愛是可以占有的嗎?

占有還是存在?

““存在”是一種生活态度,一種世界觀,一種追求幸福的手段;是去體驗,去創造,去給予;是去接受新鮮的思想和變化,好好地活在當下。”

——《To Have or To Be?占有還是存在?》Erich Fromm 弗洛姆

我依然是不相信“愛”的,或者說,我不相信真愛可以長時間以日常的狀态存續。真愛更像上帝随機地拍了下你的頭,是一種極其幸運的瞬間,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能中這種人生終極大彩。

我們同樣依然很難定義什麼是“愛”,但我們至少多少可以知道,什麼不是愛。每個時代,每個當下的人類,都有不同的自己需要去探尋,都有不同的關系需要去聯結。去認識自己吧,去感受自己的當下,感受自己的變化,去體驗,去創造,去給予,也許上帝真會拍你的腦門一下。

第二個問題:能力不行是不是就該死?

S4E8到用了前26分鐘描繪這場漫長的告白,相當華麗。

家燕酒吧開始将故事線進行了收束,總結主要人物關系。

先是故事的發端 C媽和E:

...

現代人生活在幻覺中,他自以為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實際上他想要的隻不過是别人期望他要的東西。要使大家接受這個真理,就必須認識到,弄清楚一個人真正想要什麼并不像多數人想的那麼容易,而是人必須解決的最大的難題之一。

——《逃避自由》Erich Fromm弗洛姆

C媽繼續承擔規訓的角色,終局又回到了自己以往的人生軌道上。C媽的結局實際上是很悲劇的,雖然人活着,道理也非常的清楚,而且是全員最有能力的人(被解除了一切職務之後還能靠自己推動到現在,真的不是個依靠頭銜和組織的強者),但最後卻無法離開規訓的軌道。她是最明白威權之荒謬的人,最後卻依舊回歸威權。

...

...

再也不講俄語的V用母語跟康叔告别。

當你并不真正認識自己時,總是會用各種外物去标定自己,用刻意的定義去強調自己的“特别”。真驕傲與假謙虛是背靠背的雙生兄弟。

想通了,這些刻意為之的“自我ego”膨脹的枝葉會自然脫落。

Pam成了最後脫困的人,康叔死得也算有價值,至少新生代沒有跳老坑。

然後,劇集進展到32分鐘,整個劇集的長度是42分鐘,最後這十分鐘引起了觀衆極大的情緒和争議。不知道諸君的PTSD現在恢複一點沒有。

首先,這十分鐘确定存在完成度上的問題。

雙生、雙死、一生一死都可以寫出漂亮的結尾,問題不是兩位主角誰死誰活,問題是怎麼寫。

雙生,可以突出V屠殺十二門徒的驚險程度,最後給EV一個劫後餘生的畫面,不需要描繪之後的生活片段,停在殺完就可以了,反正這是最不可能的最童話的結局,完全不需要實寫,觀衆是不會追究王子公主的婚後生活的,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雙死的話,慘烈戰鬥或者兩人決定犧牲自己或者因為互救而導緻雙死都可以,可以扣回之前互文《羅密歐與朱麗葉》,做莎翁味兒十足的愛情悲劇。

V活E死,太扣題Killing Eve了反而會被第一個抛棄。

E活V死,是最接近人物現實命運的結局。多說一句,雖然現在兩個人是真的看到自己,看見彼此了,但這樣兩個變态,逃出升天以後是不可能就過和和睦睦的小情侶生活的。而且這兩個純粹的人跟整個社會也是格格不入的。

真愛隻在福至心靈的一瞬間,而生活的主題永遠是消磨。

做個普通人容易嗎?真的容易嗎?不要急着回答,先去生活。

那現在結局的寫法為什麼會觸怒那麼多觀衆,劇本到底有什麼問題?

第一, 結局V基督受難的意象與S4前七集對宗教元素和威權的黑色幽默态度調性上是沖突的。調戲諷刺了一整季各種宗教元素,基督V被釘在帳篷裡,Gunn牧羊人被摳瞎(牧羊人在信奉耶稣基督的宗教中象征着神以及神的行為,耶稣曾自稱牧人),卻給V做了一個特别符合标準基督受難象征的收尾。而從最後V血翅膀基督受難的視聽呈現來看,劇組也不是在做反諷,而是實打實地按标準古典悲劇在呈現。這感覺我要怎麼形容,大概就是前七集半在看蓋裡奇,最後十分鐘突然跳到帕索裡尼,這代溝是差出爺爺輩的。

第二, 婚禮戲E的台詞寫法大概是為了緻敬一下菲比在《倫敦生活2》裡神父的那段祝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雖然我估計會看到這裡的朋友大概率是看過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就婚禮祝詞又映射主角關系這種小結構而言,往前比比不上《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這種老派戀愛電影,往後比也比不上菲比那種靈光乍現的神經質爆發。隻能說是中規中矩,主要靠兩位主演在撐台面。

第三, V的死法。本季的編劇非常喜歡在創作中去做前後意象象征的呼應,為了要基督受難翅膀的視覺呈現,就一定需要安排槍擊落水的情節。水下戲要在視覺上邏輯清楚動線清晰是比較考驗拍攝技巧的,然而為了要跟S3E8的橋上戲做視覺呼應,又刻意安排要在船駛過倫敦塔橋的時候槍擊落水。拍好了也就算了,但劇集最終的視覺呈現沒有真的做出基督受難的視覺效果,沒有莎翁大悲劇的悲怆感。反而一眼就能看出來是為了扣題去扣題,扣出了強迫症的感覺。

真要突如其來的效果,我們可以考慮炸船……

第四, V可以死,但死之前需要作出視聽上足夠的鋪墊,最後十分鐘這個體量顯然是撐不住的。E在樓上婚禮的狀态和平行剪輯V在下面大殺四方的思路沒有問題。E在婚禮派對熱舞的場面問題不大,問題主要出在V的這邊。十二門徒就算是麥高芬,那最後這個屠殺場景就隻拍群演身體片段是不是有點太潦草了。V更像是誤闖了某家公司年會現場,連20分鐘燃脂HIIT的體力都沒消耗,身上隻沾了一點點血,就完成了吹了四季牛逼的任務。(屠殺十二的戲如果設計一段《英雄本色》式狹窄場所裡的動作戲份,讓V别赢得如此輕易,應該直觀感受上會好不少。)

這種劇本結構安排,像不像情人給你了做了兩個小時前戲,又搞了兩個小時邊緣性行為,然後在該發生什麼的時刻,宣布完事兒了。這種早洩式劇本結構,你也不太好說這是個渣男,畢竟渣男是不會有前期那麼多精巧的殷勤的,這種結構上的前後矛盾也很讓人困惑。

有點工作經驗的人大概都會觀察到以下的常見現象:

1、 組織很多時候并不以項目的最佳效果為目标,老闆們考慮成本收益的時間永遠比“把事做漂亮”的時間多。審美上的标準差異太大了,而“用多少錢”、“什麼時間能完成”則是更具體可執行的标準;

2、 項目負責人雖然對項目負責,項目本身也是ta的囚籠。成本不夠,老闆不支持,同事不具備相應的技能……能把一個項目從滿分拖到60分的因素遠比能讓它滿分的因素多得多得多,大部分時刻個人的努力面對組織就是個屁;

3、 有能力的人并不是能百分之百保證每次都能發揮好的。想想楊笠那個笑話:“你不考清華是因為你不想嗎?”

所以,回到我們第二個問題:能力不行是不是就該死?

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是的”,那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人就都應該去死,而且能死好多回……

主編劇的能力有問題,制作方的決策有問題,那就是事實而已。虛構故事虛構人物,怎麼去理解人物和人物的命運,完全可以無視既定結局。從來就沒什麼救世主,也沒有什麼神仙皇帝,寫字畫畫做動畫做遊戲什麼形式都可以,試試看自己去創作一下理想的結局。

漫長的告别

相信有些朋友一看到本文的标題就會聯想到《漫長的告别》,沒錯,不管是雷蒙德·錢德勒的原著,還是羅伯特·奧特曼導演的改編電影,都是我的心頭好。這也是一個以懸疑偵探為發端,最後卻講述了人生孤獨與虛無的故事。原著和奧特曼的改編是兩個生死走向完全相反的結局,卻都同樣出色。

“再見了,梅爾拉諾斯先生。很高興曾經與你相識——無論多麼短暫。”

“再見了。”

——《漫長的告别》雷蒙德·錢德勒

Killing Eve系列終結在了Eve Polastri 和 Villanelle之間漫長的告白與倉促的訣别上,而對我來說,這是一場從遇見就開始的漫長的告别。

現在再回到這篇文章的開頭:

你能不能判斷自己是否正在構建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

或者換一個角度提問:

你能不能判斷自己是否身處一段”不健康的親密關系”?

不論是在建構前,還是在建構中,還是在建構虛假的親密關系,關系的終點都指向離散。

認識到這點就跟我們要真正地理解自己和所有人類都會死亡是同等重要的,死亡也可以視作離散的形式之一。

可能有完美的相遇,但離散總是痛苦而虛無的,我想沒有人可以給出完美的告别公式。

那麼讓我們在與世界告别之前先好好活在當下吧。

生命本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