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影壇,擁有旺盛創作力的老導演屈指可數。

91歲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去年拍出《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87歲的羅曼·波蘭斯基,去年拍了部《我控訴》。81歲的科波拉,自2011年以後就沒再拍過新片。

78歲的斯科塞斯,重拾黑幫題材,用《愛爾蘭人》緬懷往日榮光。74歲的斯皮爾伯格,距離上一部新片問世已有兩年。

與他們比起來,83歲的雷德利·斯科特多少顯得有些特别。

...

盡管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奮鬥在創作的第一線,手裡的待定項目,早已預定到了2025年,而且這些項目還囊括了多種題材:戰争、犯罪、文學改編、曆史……

...

除此之外,他還與時俱進地與HBO展開合作,拍出了自己的美劇處女作——

《異星災變》

...

雷德利·斯科特涉及美劇,早前其實已有苗頭,他曾在采訪中表示:“我感覺電影變得越來越蠢了,真的。過去是五五開,現在3%是好電影,97%都是垃圾。”

爛片頻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咎在資本逐利上。

而受資本鉗制較小的美劇領域,則無疑給雷德利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今年五月,華納上線了HBO Max這一流媒體平台,而本月3号剛剛問世的《災星異變》,正是該平台推出的第一部原創劇。

《災星異變》一共10集,目前釋出的前3集,分别由斯科特父子執導——雷德利·斯科特導演前2集,盧克·斯科特導演第3集。

...

盧克·斯科特

目前,《異星災變》的豆瓣評分,暫且穩定在9分上,是本月迎來的第一部9分劇。

...

劇名“Raised by Wolves”,直譯過來是“由狼養大”,借用了羅馬建國的狼孩傳說。

相傳,羅馬城是由羅慕路斯(Romulus)與雷穆斯(Remus)兄弟建造而成,兩兄弟幼時被人抛棄在野外,由一隻母狼和一隻啄木鳥養大(啄木鳥=father, 狼=mother)。

劇中所謂的“母狼”,指的其實是一個破壞力極強的人造人。

...

和美劇《西部世界》一樣,這部劇也是一部圍繞人造人展開的劇集。

隻不過,與《西部世界》相比,《異星災變》除了探讨人造人存在的社會意義之外,還将他們與人類家庭相互捆綁,探讨人造人身上的“家庭功能”,即一個人造人母親,是否能夠順利地将人類孩子撫養成人?

正如雷德利本人所說:“我一直在尋找科幻類型的新領域,并在《異星災變》中看到了這個可能,這是一個真正原創的作品——一個獨特且充滿想象力的世界,并融合各角色的心境掙紮和生存問題。

究竟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什麼能夠構成一個家庭?如果我們能夠消除混亂并重新開始,會是如何?我們能夠幸存嗎?我們真的會更好嗎?”

...

《異星災變》的故事,主要發生在未來。

那時候的人類,雖然科技發達,但在精神方面卻發生了曆史性的退化。

信仰索爾神的密特拉教獨自執掌大權,一意孤行地占據生産物資、擴大階級矛盾。

地球因此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武裝戰争,沒有信仰的無神論者向密特拉教發起反抗。

這場戰争,直接導緻了地球的毀滅。

...

最終,隻有少數密特拉教的幸存者,搭乘方舟離開了地球。

而戰敗的無神論者,則改造了密特拉教生産的“喚靈者”人造人,讓兩個人造人攜帶12個活體胚胎,乘坐小型飛艇前往距地球600光年的克蔔勒-22B星球孕育生命,去建立一個沒有宗教、科學至上的文明國度。

...

來到克蔔勒-22B星球後,兩個人造人成功孵化出了6個孩子。

...

然而,在往後的12年裡,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孩子們紛紛離世,最終隻有一個名叫“坎皮恩”的男孩順利地存活了下來。

...

雖然雷德利隻導演了前兩集,但這兩集卻為全劇奠定下了濃郁的暗黑風格:冷峻的色調、神秘的異域符号、可怖的怪物骨架……無不令人印象深刻。

...

...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說,我們甚至可以将《異星災變》看作是雷德利的集大成之作。

劇中出現的很多元素,此前都曾在雷德利的其他作品裡出現過。

強勢的女性角色,可以讓人聯想到《異形》和《普羅米修斯》中的女主。

人工智能的自我覺醒,可以讓人聯想到《異形:契約》裡的大衛。

宗教信仰對人所起到的影響,可以讓人聯想到《天國王朝》對宗教所進行的反思。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

雖然元素雷同,但《異星災變》的切入角度和組合方式卻是截然不同的。

同樣表現人造人覺醒,《異形:契約》裡的大衛從自身出發,決定自己做造物主,而《異星災變》中的人造人母親卻從家庭出發,成為了人類恪盡職守的“看護者”。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裡,母親流露出了很多充滿人性的高光時刻。

比如,坎皮恩剛出生,因為沒有呼吸而差點被父親分解,但母親堅持不放棄,将他摟在懷裡感性地流下眼淚,最終用淚水将其喚醒。

...

...

在科幻主題的映襯下,這部劇還涵蓋了很多龐雜的内容。

包括科學、宗教、生命起源、外星生物在内的各種命題,在劇中均多有涉及。

而且它們當中的大多數,還充滿了矛盾對立的思辨性。

比如,科學與宗教。

創作者雖然有意識的将它們擱置在了兩個對立面上,但卻并沒有給出具體答案,而是透過劇情,去具體拆解科學和宗教的利與弊。

...

人造人的任務是建立一個無神論社會,但尋求慰藉卻是人類的本能。

于是,看到小夥伴病倒,坎皮恩會出于本能地為對方祈禱。

可這種祈禱行為,在人造人眼裡卻是被明令禁止的。

此舉進而又衍生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如果沒有信仰,人類是否能夠創造出新的文明?

...

而且,一旦過度依賴科學,很可能還會遭到反噬。

比方說,創造人造人的密特拉教,在第一集結尾,就遭到了人造人的屠戮。

人造人母親,是密特拉教用于大規模屠殺的“喚靈者”。

她可以運用眼睛和尖叫,将眼前的生物炸成一灘血沫。

劇中,為了保護坎皮恩,她曾大開殺戒。

...

與此同時,對密特拉教徒來說,他們口中所謂的信仰,其實也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幸福。

宗教作為信仰的載體,不但給他們編織出了等級森嚴的階級牢籠,而且還讓某些階級權貴道貌岸然地行苟且之事。

歸根結底,無論科學還是宗教,其實它們并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于人類該怎樣去運用它們。

...

無論是題材還是制作,《異星災變》看上去都極具“神劇潛質”。

它既有充滿哲學意味的深層探索,又不乏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

...

就目前更新的劇情來看,該劇還鋪設了很多亟需解答的未知謎團——

多年前失蹤的女孩,是否尚在人間?那些四足怪物,源于何處?克蔔勒-22B星球既然宜居,為何不見任何有機生物?而星球上的那些深坑,到底又是通向哪裡?

這些疑問将如何揭曉、如何展開叙述?

恐怕接下來,我們隻能從追劇中尋找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