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小妹

那天小妹和劇姐一起蹲守《知否》直播,在看到王家老太太出場的諸多行為後,劇姐說她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康王氏和王大娘子從前的行事作風會那般讓人不悅。

小妹也深以為然。

美國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鮑德溫曾說過:“孩子們從不擅長聽長輩們的話,但是從來不會不模仿他們的行為”。

康王氏模仿了王老太太的惡念,王大娘子則模仿了她的自私。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每個孩子生下來就如同一張白紙,除了遺傳基因的作用,剩下的作畫人便是自己的父母。

白紙變成什麼樣子,關鍵在于父母對他們的教養。

而教養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想要孩子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知否裡出現的每一個家族、每一個家庭,其實都真真切切地反應出了他們每個人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教養,以及他們傳給子女們的教養。

...

不過,知否中的父母子女太多,小妹無法在一篇文章中一一說明,本次隻通過對盛家的三位娘子及盛家三姐妹進行分析,來談談三姐妹後來的命運沉浮。

盛家的三位娘子出身不一,也為各自在府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大娘子王氏是老太太親定,娘家地位顯赫,在盛家也是正牌娘子;

林小娘是因寵幸而被娶進盛家,盛老爺對其百般寵愛,給足體面,不缺衣不少食,甚至偶爾将管家權交給她;

衛小娘本是為還債賣到盛家做妾,外無娘家撐腰,内無恩寵傍身,可謂是步步艱辛。

三者的出身有本質的區别,也導緻了她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有着天壤之别。

...

1  衛小娘與明蘭

王大娘子有地位,林小娘有恩寵有體面,而衛小娘什麼也沒有。

但事實上,衛小娘知書達理,聰慧通透,會者衆多,從小明蘭精湛的投壺技巧就可知,衛小娘實則是個奇女子。

然而,為了生計,為了安穩,她一直都隐忍不發。

平時在府裡被克扣飯食和用度卻從不争搶,能過則過。她對盛家有感激之情,懂得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懂得為這個家的大局着想,心甘情願地表現出萬事不能成的模樣,隻為平平安安的在盛家生活。

衛小娘的不争不搶對明蘭的影響其實非常深遠,甚至在其難産離世後,盛老太太亦是如此教導明蘭。

...

明蘭從小被她言傳身教,聰穎萬分卻不急功近利。

學習一些現下很時髦的玩法,比如投壺、捶丸,能教的盡量去教,甚至要求明蘭不露鋒芒,委曲求全,在得知自己快要去世之時逼着明蘭去祖母身邊,一切都是為明蘭的安危着想。

懂籌謀,善策劃,知書達理,雖表皮軟糯卻聰慧銳利。

想來,如果她真的用起手段,恐怕後面也不會有林小娘什麼事。

然而,她的教養卻不允許她做錯事、做壞事,也不允許自己為明蘭樹立不好的榜樣。所以即使被害緻死,也依然教導明蘭要幹幹淨淨、規規矩矩的做人。

...

為了小娘臨死的囑托,明蘭掩蓋鋒芒,裝得膽小怕事,以求得安安穩穩的長大。

後來,明蘭嫁給顧廷烨,在侯府那個虎狼窩裡,即使周圍全是敵人,即使以明蘭的聰明可以将那些敵人輕易滅掉,她依然選擇善良的活着。

她秉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隻是輕易地将危機化解掉,卻從來不曾主動動手去謀害任何人。

這是衛小娘教會明蘭的,也是明蘭能夠夫妻和睦,家庭美滿的重要原因。


2  王大娘子與如蘭

相信很多小夥伴和小妹一樣,覺得王大娘子簡直就是這部劇裡的快樂源泉。

她心直口快的怼人、毫無城府的行為為她圈粉無數。

但無法忽視的是,她的心酸事也是一樣不少。

雖是正房大娘子,奈何庶子出身的盛纮寵妻滅妾,為了不讓自己的經曆在孩子身上重演,他一心隻想扶持林小娘,導緻一個妾室幾十年來都事事壓她一頭。

...

王大娘子常被自己的姐姐康康王氏嘲笑沒用,卻從不願學習康姨母的狠辣手段。

她不願意不擇手段的争寵,不願害人,雖然心裡一直希望林小娘失寵犯錯,卻從不給林使絆子出損招,隻是抓住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希望能将林小娘攆出府去。

也正是因為沒有太多的城府和心機,她才會在林小娘面前屢戰屢敗,卻永遠學不來對方的陰險。

所以,王大娘子雖然外表很強悍,時常自私,但内心依然是善良的。

...

正因如此,如蘭也學得一二,和她很像。

大娘子生氣的時候暴跳如雷,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經大腦毫不避諱,使得林小娘時時都有機可趁。

如蘭與墨蘭明争暗鬥,水火不容。雖十分讨厭墨蘭的矯揉造作,表裡不一,卻也隻是抱着看笑話的心态對待墨蘭。若不是大娘子教的好,恐怕如蘭憑着自己的嫡女的身份和身邊的得力助手,也夠墨蘭喝一壺。

如蘭和大娘子一樣性格直爽,沒有城府,不精算計。隻是偶爾用自己的小算盤“剝削”一下明蘭的勞動力,有什麼不滿的就當面怼墨蘭,卻從不曾在背後對兩位姐妹做些什麼。

這又傻又可愛的做派,我們在看大娘子的戲時,何嘗對大娘子不是這種想法?

...

母女倆對婚姻的選擇也是雷同。

王家曾是高門大戶,那時候盛家隻是小官。雖說是大娘子父母定下的親事,但大娘子從來沒有嫌棄盛家,而是兢兢業業操持,甯願呆在小地方為盛家生兒育女,也從不曾嫌棄丈夫什麼。

如蘭在選擇婚姻時,就連侯爵、伯爵府的親事也不願答應,隻是選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儒生,不在乎對方的身世背景,隻看中人品。

...

最後,雖然婆婆難纏,但夫妻恩愛,共同養育孩子,小日子過得也算不錯。

誰能說,這不是王大娘子交給孩子的最寶貴的财富呢。


3  林小娘與墨蘭

林小娘在劇中的設定是盛纮侍妾,按說和衛小娘的身份差不多。

但她是盛家正正經經從外面擡進府的良妾,又有老爺的寵愛,所以她的體面是衛小娘不能比的,墨蘭的吃穿用度更是明蘭不能比的。

...

然而,林小娘外表雖然弱柳扶風,但是工于心計,就像瞎眼時期的顧廷烨描述朱曼娘的話一樣:柔弱不能自理。

但試問,一個柔弱不能自理的人,怎麼可能在高牆大院内與當家主母争鬥數年而不落下風?

林小娘和朱曼娘一樣,慣會用淚水和語言打動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麼都想争,什麼都想搶,利用自己的柔弱來鉗制别人。

她們這一類人都隐藏了自己邪惡狠毒的本性,藏起了鋒利的獠牙,露出菩薩一樣的微笑。奈何,瞎眼主君們在她們未露出獠牙之前根本察覺不到自己被騙。

...

但最可悲的是,林小娘費盡心機的把女兒嫁進伯爵府當正頭娘子,卻又把自己幾十年來做妾的經驗當成治家之寶傳給墨蘭,讓其帶到夫家,以同樣的手段争寵。

林小娘用補藥喂得衛小娘胎大難産,墨蘭也以同樣的方法對待的梁六郎的寵妾;林小娘惺惺作态的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法子哄得盛纮寵愛,即使有錯也不忍責罰,墨蘭也以同樣的法子對付梁六郎。

可是,墨蘭隻看到了她小娘的成功,卻沒看到她的失敗,即使在小娘因自己的手段喪命也未能成功警醒她,最終也落得同樣的下場。

一代與一代之間,冥冥之中其實早已注定。

...


4  父母之愛子

以上的三位母親所表現出來的處事方法、做人原則可窺見其與女兒未來的命運。

衛小娘為女兒的安危教導明蘭隐忍安靜,不出風頭,也時刻隐藏自己的鋒芒;王大娘子雖對外表虛僞内心歹毒的林小娘惡言相向,卻從不教導自己的女兒争寵獻媚,狠毒對人,所以最終都能長久。

而林小娘為了在盛家站穩腳跟,不惜視他人性命如蝼蟻,動辄打罵下人,教導自己女兒學習自己的狠毒手段,最終都落得個凄涼的下場。

有一句話,整部劇中出現過很多很多次: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無論貧窮與富貴,孩子能選擇的,隻是父母所附加給孩子的内容,而父母能選擇的卻比孩子多得多。

父母的思維方式給孩子的影響異常重要,看到父母的教養也就能預見到成年後孩子的模樣。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隻有錯誤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

所以,如果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不要把自己的惡性強加到孩子身上,這是對孩子最大的仁慈,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