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半8½(1963) 八又二分之一/EightandaHalf/FedericoFellini's81/2
導演:費德裡科·費裡尼
編劇:費德裡科·費裡尼/恩尼奧·弗拉亞諾/圖裡奧·皮内利/布魯内洛·龍迪
主演: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克勞迪娅·卡汀娜/阿努克·艾梅/桑德拉·米洛/羅塞拉·法魯克/芭芭拉·斯蒂爾/瑪德琳·勒博/卡特麗娜·波拿托/埃達·蓋爾/圭多·阿爾貝蒂/MarioConocchia/BrunoAgostini/CesarinoMiceliPicardi/JeanRougeul/馬裡奧·皮蘇/米諾·多羅/NadiaSanders/GeorgiaSimmons/RossellaComo/馬克賀倫/MarisaColomber/NeilRobinson/EugeneWalter/GildaDahlberg
語言:意大利語/法語/英語/德語
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1963-02-16(意大利)
意大利/法國 138分钟
八部半8½(1963)的劇情介紹
本片榮獲196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服裝設計(黑白片)兩項大獎。
八部半8½(1963)的影評
雖說《8½》大抵算是費裡尼的一部自傳,私以為它仍是這樣一部電影:你不是在其中尋找導演的意圖,而是找尋自己。好的電影有時不像一部翻開供人直接閱讀的書籍,而更像一面鏡子,你看見你,我看見我。何為夢境與現實的關系?何為意義?這也是我近日常 ...
《甜蜜的生活》的成功讓費裡尼出盡風頭,人們十分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這讓費裡尼倍感壓力,《八部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野草莓》這樣夢境與現實交融的意識流電影,但《八部半》是完完全全将夢境現實幻想融為一體, ...
一個男人,希望遇到的所有女人都愛他又聽話。作為當紅導演,愛總是不缺的,但聽話則不必然。他說要拍一部電影。講太空飛船從遇難的地球上發射,(“如果可以我簡直要拍EVA”)底下的人就為他建造起飛船發射台。電影的内容總在變換。在療養院,他幻 ...
神神叨叨又迷人。最後一幕所有人手牽手以及孤獨謝幕的鏡頭已足夠迷人。他把生命中留下重要印象的相關人物串聯起來,是為了保存遺留住記憶,還是通過把他們統統封存固置在電影裡,從而放下某些執念?/最好的自反電影之一,結合超現實天馬行空肆意橫流 ...
本文是這篇長文:《元電影與電影的邊界》中的一部分。元電影常常是帶有鮮明的作者标簽的,但是在某些真正深刻的作品當中又是反作者的。這裡的反作者既指反對由巴贊、特呂弗等人提出的電影作者論,又指反對創作者本人。創作者在進行元電影創作時,也是 ...
不太想嚴謹分析,淺談個人見解如果深入剖析的話我可能每個情節都會有想法,但是沒有那個時間去詳細寫。這部電影其實是導演對于自己的一個剖析,一個精神上的剖析。其實電影開頭就已經反應到了這部電影的主角的這個導演就開頭就已經在做一個康複的訓練 ...
記錄第一次看《八部半》的感受大師作品肯定是要反複看很多遍的,我在确定了自己有一定積累,擁有一定審美能力後才選擇看這部電影,誰知對電影的理解依舊困難,除了前四十分鐘費解之外,許多元素我都不解其意,後期總算算是把握了最明顯的脈搏,先寫下 ...
在飛機上二刷了八部半,依舊覺得這是最費裡尼最真誠的一部,這樣生動的意識流尤其适合旅行的種種時刻。vito總是在成年生活的處處發現童年的投射,童年逃學去海邊看女人跳舞被宗教界和倫理界不容是他後期創傷的來源代表,他無法正視和健康地對待和 ...
歎為觀止,無與倫比地同時具有精巧和規模。後半部比前半部好看很多,不知道是不是費裡尼故意搞出的惡作劇。一個展示所有角色之音色的引子,影像的噪聲與音響沉默中,主角的敲窗仿佛頻率和音量不斷加大的軍鼓,直到站上車頂,提出了完整的動機,呈示部 ...
目 錄前言第一節 劇情簡介第二節 總體評價第三節 真實、混亂、困惑之美第四節 高超的運鏡、完美的構圖、流暢的轉接第五節 精湛的表現手法第六節 ASA NISI MASA第七節 費裡尼的電影風格第八節 後來者對《八部半》的景仰前言“ ...
印象最深的是那段舞,一段在别的影片中成為經典的舞蹈,那部電影叫《低俗小說》
迷影的極緻是仇影 大師必須得有一顆大心髒 經得住創作對心力的透支 這是費裡尼寫給電影的一封血書 過往名譽的負擔 制片方與劇作者的挾制 與演員的複雜私交 媒體的嘈擾 這一切讓外表光鮮的大導演在創作上寸步難行 而長期的拍戲經曆又讓他在現實中徹底迷失自我 造夢師為夢境所困 甚至無法感知真實的愛情
太過于意識流,很容易被理解成裝逼。這部可以看作是費裡尼的自傳,加入了大量的自我情感,觀影過程難免備感枯燥。 夢在費裡尼的電影中得到強烈的體現,他對夢的表現可以與費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媲美,把情節和人物分裂成夢、意識流的碎片。但事實上費裡尼更傾向于接受較為寬容的榮格的某些觀點,在結尾處主人公基多建構新秩序:殘缺的欲望與純潔的靈魂握手言和。重回世俗生活,認清殘缺本質,在交流與寬恕中繼續生活。電影開頭基多面臨諸多困惑,不知何去何從。在秩序和純潔面前,他欣然接受了榮格的觀點,認同人性和人格的殘缺,承認陰影的合法性,并與孤獨、虛無握手言和,以喧鬧的慶典緻意殘缺的生活。這部看起來沒有情節的電影,其實是通過視覺畫面向我們展示人的普遍問題與費裡尼的選擇。
費裡尼在談到他的電影《八又二分之一》時說:我要描寫的是由無數折磨人、不斷改變的迷宮組成的人生。人就像涉足在記憶、夢境、感情的迷宮中,而日常生活也是一個不斷糾纏着記憶、幻想、感情、過去與現在種種事件交疊的迷宮。
難懂的電影通常分四種:本身裝逼,被識破;本身裝逼,觀者以此裝逼;本身不裝逼,觀者也以此裝逼;本身不裝逼,觀者以為識破了它的假逼。我覺得本片屬于第五種:本身不裝逼,觀者想裝卻裝不起。
虛實掩映,極盡悲歡。電影是個騙人的機器,但不會像生活那樣辜負你,膽小鬼,大話王,不敢面對生活的敗類,被命運折磨的可憐蟲,在電影裡長醉不複醒吧!
好吧,我承認我是為了看《九》,才把這部如雷貫耳但注定看不懂的意識流神片翻出來膜拜一遍。看的過程實在很掙紮很痛苦。完全聽不懂的語言真是沒有安全感。直接導緻我看片過程中坐着睡過去——喝咖啡——歪着睡過去——出去洗臉——趴着睡過去——開窗吹冷風……唉, 我承認我完全沒有文青素質!
費裡尼我不費勁理解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