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 1682 字,閱讀時間 5 分鐘)


...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一向以拍家庭題材著稱,他總是能在我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生活細微處,表達自己深刻的思考。這部《小偷家族》也不例外。


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一隅,一間簡陋的屋舍,一家五口人平淡而安靜的生活,他們看似祖孫三代,其實毫無血緣關系。“女兒”信代是洗衣廠的工人,之前做過性工作者,且無法生育;貌似她老公的男人阿治是個建築工人,也是她曾經的老主顧,他倆曾經共同殺了女方的前夫。在風俗店上班的“小孫女”亞紀,來自一個殷實的中産家庭,卻不堪忍受原生家庭的漠視與偏袒而出走,來到這個家裡。小男孩——祥太,聰明伶俐,是被曾經是個被遺棄的兒童,家裡最年長的老太太初枝,年輕時因為小三上位而被丈夫抛棄,孤獨凄苦半生,後來被信代和阿治收留,而她的養老金,是這個家庭最穩定的收入來源。


每個人都有刻骨銘心的創痛,每個人都有不願提起的過往,他們湊在一起,彼此溫暖,彼此牽挂,彼此需要,有溫情,有争吵,有猜忌。而這些,正是他們生命中所缺失和渴望的平凡生活。


他們生活窘迫,阿治經常會帶着祥太做些偷竊的事情,因為這是他唯一能夠教給孩子的,從方便面、小零食、洗發精、魚竿到衣服。缺什麼就去超市拿,祥太被教育,超市裡的東西在沒賣出去之前,并不屬于某個人,所以可以拿,不叫偷。就像他相信,隻有不能自己在家學習的人才會去上學一樣。


看到經常被父母家暴,無人關心的小女孩,獨自在家忍饑挨餓的時候,他們會把僅有的可樂餅分給她,帶他回到本就擁擠不堪的小屋暫住,而小姑娘不願意回到原生家庭去,這些人心一軟,冒着誘拐的罪名和暴露身份的極大風險把她留了下來。


...


如果,這部電影止步于展現底層社會的樂觀豁達,以滿足圍觀者的優越感和窺視欲,捎帶賺點廉價的眼淚,感歎一下世界還是好人多,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些膚淺爛俗的梗兒,那就完全低估了是枝裕和。


導演想通過這部電影探讨的是家庭的形式和意義,在以血緣關系維系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的嗎?家人本該是最相互了解的,家人本該是無話不談的。可事實總是這樣嗎?暴力、欺騙、冷漠,不會因為親情而禁絕。相反,陌生人之間是否可以通過彼此需要,彼此諒解,醞釀出真切的親情呢?


這些都是電影試圖探讨的,但是并沒有給出答案。


進一步的思辨還來自于對法律和社會的質疑。究竟什麼是合法的?虐待、漠視自己的親生骨肉無人過問,按照孩子的意願将孩子帶離原生家庭就是誘拐。在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的博弈下,法律的荒謬和社會的無力感顯露無疑。


在電影的最後半小時,祥太被抓之後,這一家隐藏在市井之中的另類家庭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們如同從一個世界走進另一世界,之前的合理變得荒謬,之前的荒謬變得無比合理。老太太究竟是得到了陪伴還是遺棄,小女孩究竟是被解救還是被誘拐,每一個觀衆經過一個多小時構建起的同情和認同,瞬間崩塌了。那種殘酷、冷漠、道貌岸然,讓人細思極恐,又司空見慣。虐待孩子的父母可以在記者面前僞裝丢失孩子之後的心急如焚,平時對孩子的細緻關愛。警察可以理直氣壯地拿着各種法律條文來質問嫌疑犯……他們已經被強行帶入了新的世界,原先生活的世界已經被擊得粉碎。


http://www.dygang.net/ys/20190214/4219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