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持家陪娃的清爽中年,電影一直都是我的最愛——隻是很少有時間光顧影院。況且如今很多大肆包裝宣傳的院線片都很爛,看這樣的電影等同于浪費時間。所有我甯可相信豆瓣、IMDB之類的口碑,按圖索骥,找些已經下線的老片存在U盤裡,留着周末陪課、出行途中或平時有空時看,我相信,那些電影都是淘盡黃沙之後的金子,值得你去仔細品味和咀嚼。(最近看過的《狩獵》和《年輕氣盛》都很不錯哦)

當然,很多經典老片也經曆過上映時的大熱和追捧。上個周日正好有空,臨時決定和老婆去看場電影,恰好碰到這部《少年的你》。不敢說它會成為牯嶺街那樣的經典,但是毋庸置疑,它是一部足夠用心、也足夠打動人心的好片。

故事開始于高考倒計時60天的日子,陳念是一名高三學生,原生家庭的缺陷,讓她幼小的年紀就已飽嘗人情世态。同校女生胡小蝶因不堪同學的欺淩,跳樓自殺了。她在衆目睽睽之下,脫下外衣,蓋在死去的同學的身上,這種看似同情的行為,卻被施暴者當成了挑釁,于是她遭受到連番的欺辱,她無力反抗,隻剩下求生的本能,她唯一的信念就是熬過最後的日子,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逃離生活的環境,掙脫痛苦的現實。而小北是個無依無靠、混迹街頭的不良少年,以打架鬥毆、收賬要債為生,但是,在他帥氣桀骜的外表之下,是一顆渴望溫暖和關懷的心。

這兩個經曆迥異的少年,一次偶然的相遇,彼此走近,成為相互的依靠。在小北的保護下,陳念遠離了校園欺淩,而陳念的出現,也給小北的生活投下一絲光明,讓他看到生活的希望。

高考即将來臨,曾經欺辱過陳念的同學,害怕劣迹敗露,為了自保向她求饒,雙方在撕扯中,陳念不慎将前者推下台階……

為了幫助陳念掩蓋過失,小北挺身而出,僞造了強奸未遂後殺人的全部證據鍊條,隻求犧牲自己以保全陳念,連警察都已看出他們的配合,隻是缺乏翻案的證據。如果按強奸未遂加過失殺人定罪,小北至少要判無期,搭上一生的代價,而陳念卻可以實現渴望已久的夢想——去北京讀大學;如果陳念說出過失殺人的真相,結合被欺淩的經曆,她一定會被輕判,小北因此可洗脫罪名,但她之前所有的付出、隐忍,她的大學夢想,都将付之東流。

兩個少年最終做出了他們自己的抉擇……


起初我覺得它僅僅是一部關于校園霸淩的電影,因為前期就是這麼宣傳的,但是當我坐在放映廳裡,随着劇情的推進,那些代入感極強的光影和畫面,那些直紮人心的情緒和對白,融進了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隻要真切地經曆過,都會感同身受。

每一代人的成長環境迥異,但是,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卻是相似的。陳念說,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應該如何變成大人。

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不理解也不被理解的青春期,面對各種壓力、痛苦、欺騙和打擊,陳念和小北已經不再相信這個世界,不再相信它能夠保護自己,相信它能變得更好,他們選擇彼此相信,這種信任已經超越了懵懂的友情或是愛情的範疇,他們是共同對抗這個世界的盟友。他們同病相憐,同仇敵忾,“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隻有你赢了,我才不會輸”。我想每個人的青春迷茫期都産生過這樣的念頭,但是我們都沒有遇到過可以信任的陳念,或是小北。

另一處很容易讓觀衆産生共情的片段是對高考的展現,擁擠的教室,堆積如山的習題,大紅的标語,歇息底裡的宣誓,雪片紛飛的撕書現場……每一個經曆過的人都會勾起滿滿的回憶。

青春和成長,從來都不隻有迷人的笑靥,潔白的裙角,真摯的友誼,生澀的初戀,純潔而美好。它必然伴随着迷茫、冷漠、屈辱、憤怒和絕望,甚至伴随着遍體鱗傷和内心永難愈合的創痛,而校園霸淩隻不過是殘酷青春的一部分。

作為成長在8,90年代的一代人,我們在少年時,校園霸淩其實是個司空見慣的事兒,那是個崇尚暴力和拳頭的時代,校門口長期有小混混聚集,每天放學不遇到幾個打架的,都感覺哪裡有點不對。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每個人都是校園霸淩的一部分,施暴者、受害者,更多的是旁觀者、冷漠者。那是個自由生長的年代,家長、學校介入很少,很多忠厚老實的孩子,做出極端的事情,其實是跟這種欺淩和壓迫不無關系。

但仔細想想,我們那個年代的校園暴力似乎跟今天的校園霸淩還是不一樣,我們那個年代,更多的是江湖義氣,拉山頭,罩小弟,服,你就是我小弟,不服,打到你低頭臣服為止,隻要你死心塌,講義氣,不壞規矩,基本還是安全的,即使被打,也會有人幫你出頭。《陽光燦爛的日子》記錄了那個年代的狀态。而像今天這樣長期的低強度暴力,外加精神折磨、拍視頻,在我們那個年代真的很少見。

時代不一樣了,世風日下,連作惡都越來越沒底線。

如今身為人父,對校園霸淩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的确可以危及孩子的一生。


談回這部電影,聽說它能夠上映,經曆了頗多坎坷,撤檔、修改、終于在10月底與大家見面。所以你能從很多方面看到這部電影本身強烈的求生欲望。


一是極其克制對血腥和暴力的展現,陳念得知胡小蝶跳樓,從屋裡出來,直到她下樓,撥開圍觀的人群,脫下衣服給她蓋上,自始至終沒有給死者一個鏡頭,不管是遠景還是特寫,全部都是陳念的特寫和圍觀者的畫面,相信這中間删去了不少。同時,小北的人設,野蠻生長的街頭混混,沒有幾場拳拳到肉,汗水和鮮血橫飛的打鬥戲,人物形象何以讓人信服,據說這塊也有删除。最後,隻剩下必不可少的偶遇陳念的那場挨打戲,難道現在的青少年電影,隻能通過龇牙、瞪眼來展現人物兇狠?


再就是,影片的最後幾分鐘,總覺得與前面的風格有些跳脫。


後者很好理解,畢竟要過審嘛。必須要看到光明,必須要做做廣告,兇手必須要伏法,這些都很好理解。前者或多或少地還是影響了電影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最後,網上很多人攻擊這部電影抄襲了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在電影院裡我确實也閃過一絲這樣的念頭,小北和陳念的關系确實很像亮司和雪穗,最後的情節也很像嫌疑人X,但是,它将這些東西融入到一個全新的故事裡啦,抄襲應該不算,至多算是比較高級的模仿。


總而言之,這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趁着還沒下線,快去看看吧!


(推薦指數:四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