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總是會或有意,或無意地表現出創作者的意識形态,分辨意識形态,可以幫助我們在電影中找到導演各處設定的原因,從而對影片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有或明顯,或潛在的意識形态,衆所周知,在政治上一般分為“左——中——右”。當然,我們也不用太執着于将一部電影或者一個人定型,更無需在這些傾向中嚴格分出黑白。

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準備一張紙,在一條直線上畫出一個中點,然後向左右延長,畫出若幹個間隔相同的小點,仔細閱讀下面的選項,如果你贊同左翼觀點,就往左邊跳一格,如果贊同右翼觀點,就往右邊跳一格,不贊同,則靜止不動。

以下觀點論述,截取自 Louis Giannetti(路易斯·賈内梯)所著的《認識電影》一書:

...

《認識電影》 路易斯·賈内梯 著
民主 VS. 階級

左翼觀點:強調人的相似性,如大家都吃等量的食物,呼吸等量的空氣。社會資源應當等量共享。權威人士隻是擁有技術的管理階層,而不是在本質上優越于他們負責人的對象。重要的機制應該公共化。在某些社會中,所有基本工業如銀行,能源,健康,教育等都應為所有公民共享,重要的是集體性、共有性。

右翼觀點:強調人與人之不同,聰明、優秀者就可比生産力較小的勞動者享有更多的權力和經濟所得。權威必須被尊重,社會體制應被強力領袖指導,而非普通老百姓。大部分的機制應該私有,以利潤為生産的誘因,重點是個人和精英管理階級。

環境 VS. 遺傳

左翼觀點:相信人類行為是學習而來,隻要有适當環境誘因,其行為能夠改變。反社會行為多半來自貧窮、偏見、欠缺教育以及低下的社會狀況,而不是來自天生或欠缺個性。

右翼觀點:相信性格天生來自遺傳,所以強調出身的優勢。亞洲有些社會也會特别強調祭拜祖先。

相對 VS. 絕對

左翼觀點:相信人的判斷應有彈性,能适應每個個案的特殊性。小孩應在自由寬容的環境中成長,鼓勵他表達自我。道德價值隻不過是社會傳統,并非永恒不變,是非問題得放在社會架構中檢驗,然後再做公平判斷。

右翼觀點:對人類行為有絕對看法。小孩應受訓練教養,尊重長者,是非對錯應泾渭分明,根據嚴格的戒律加以衡量。破壞道德者應受罰,以維持法治并為他人之戒。

世俗 VS. 宗教

左翼觀點:相信宗教信仰有如性事,是非常私密而非政府可幹涉的。有些左翼分子本身無宗教信仰,屬于無神論者。有些根本是牧師,比如某些美國人權運動的領導者。大部分左派人士是人道主義者。持宗教懷疑論者經常會引用科學說法來與傳統宗教信仰辯論,有些更公開批評組織化的宗教系統,認為它們隻是保護經濟利益的另一個社會機構。有宗教信仰的左翼分子比較傾向于“進步”的派系,認為它們組織民主,勝過權威和階級分明的宗教。

右翼觀點:賦予宗教特權位置。有些極權社會規定所有人民隻準許信仰同一種宗教,不信者會被視為二等公民,甚至不被容忍。教士擁有無上權威,也被尊為道德仲裁者,尊重教士被視為美德和至高精神指标。

未來 VS. 過去

左翼觀點:視過去為污穢的,因為過去充滿無知、階級沖突和對弱者的剝削。未來呢,則充滿希望和無止境的進步空間。左派這種典型的樂觀主義,是基于建立正義平等社會的進步和進化現象。

右翼觀點:對過去的古儀式——尤其是傳統——卻十分虔敬。喜歡把現在當成黃金時代的失落和毀壞。對未來充滿懷疑,因為它隻會有更多改變——而改變即摧毀過去光輝之事。對人類現狀總是悲觀,認為現代生活标準松散、道德瓦解。

合作 VS. 競争

左翼觀點:相信社會的進步最好來自所有人民朝同一目标達成合作,政府的角色是保證人生的基本需要——工作、健康、教育等等。如果全民都在為公益奉獻,目标便能有效達成。

右翼觀點:強調開放市場原則和競争之必要,以讓個人盡情發揮。社會進步是因為人有野心和欲望要赢,要控制。政府的角色即是保護私有财産,用強大軍事力量來提供安全,以及保障在經濟領域最大的自由。

局外人 VS. 圈内人

左翼觀點:認同貧困和被剝奪許多權利的人,把叛逆者和局外人浪漫化。尊重種族多元的價值,對女性及少數族群的需要較敏感。

右翼觀點:認同有權力及主事的人。強調決定曆史的領導權。

國際 VS. 本國

左翼觀點:以全球為觀點,強調人類需要宇宙共通性,不會因國家、種族、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别。喜歡用“個人的家庭”這個名詞,而不是較狹隘意義的“核心家庭”。相信批判會使國家更強盛,更具彈性。

右翼觀點:傾向愛國主義,對外國人持有優越感。“家庭、國家、神”是許多右派國家最重要的口号。認為批判會削弱國家,使國家易受外來侵略。

性開放 VS. 一夫一妻婚姻

左翼觀點:相信性關系是私事,認為同性戀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并拒絕限制性行為的企圖。在生育觀念上強調私密、個人選擇和不幹涉原則,避孕、堕胎都是基本人權。

右翼觀點:相信家庭是神聖的組織,威脅家庭的就是敵人。婚前性行為、同性戀和婚外情都被批判。反對堕胎,認為那是殺嬰行為。異性戀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是唯一可接受的性表現形式。

以上。

由于作者是西方作家,文化背景與我們有一定差異,所以可以将上面部分差異化描述進行本土化之後再做選擇。

不知道各位現在處于中點的左邊還是右邊呢?

需要強調都是,無論左還是右,都不是固定且一成不變的,人們可能先左後右,反之亦然,抑或是同時支持兩邊的觀點,也可能兩邊都不贊同。

這個遊戲的目的不是為了将一個人定性,從而成為靶子來群起而攻之。通過對雙方觀點的了解,或許我們可以發掘出自己内心潛在的想法,以及認識到不同觀點的存在。對立的觀點不是用來鬥争,而是讓自己更加客觀,思辨,以達到自我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