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團長

《紙牌屋》終于在第六季的結尾,匆匆劇終。
全季資源放出來之後不久,團長就在一個周末全部撸完了。
該怎麼形容劇終時的感受呢?
百感交集?五味陳雜?怅然若失?恐怕都不足以道盡。
作為團長至今唯一追完的政治美劇,也是團長了解美國政治體制的教科書級電視劇,這部劇真是“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實在是令人唏噓。

前五季男主弗蘭克·安德伍德的扮演者史派西,因為過往的性醜聞被揭露而從劇組下車,直接在第六季的開始就被編劇寫死了。
然而,下車并不意味着下線。作為本劇曾經的靈魂人物,整個第六季中,弗蘭克即使死了,也仍然像個陰魂一樣時刻籠罩在故事的每個角落,流傳在所有人的口口相傳之中,徹底變成了真·“靈魂”人物。
就像這突然跳脫的情節設定一樣,第六季的整個劇情走向也變得更加魔幻非現實,在混亂的劇情剪輯的催化下,之前幾個重要的角色也在不斷地反轉中一再崩塌。
就好像故事裡所有的人和事,都在趕着赴死,趕着隕落。

而我們這些依舊堅持看完的人,也不過是為了見證這場曠日持久的鬥争,最終是如何結束的罷了。
團長當初的心動早已不再,故事當年的輝煌也已然無存。唯一慶幸的,是網飛至少讓這部曾經的“功臣”劇,體面地落了幕。
因此,今天的這篇劇評,團長也想深入而又體面的談談對第六季,乃至整部劇的看法。
1 克萊爾
作為第六季裡唯一的主角,團長想先來說說克萊爾,順便大緻說下劇情。
本季一開場,就是弗蘭克暴斃而亡,克萊爾已成為總統的時間點。雖然成功上台,但克萊爾卻遲遲無法真正掌權。弗蘭克生前幕後的大财團——謝泊德家族——一直步步緊逼,讓克萊爾兌現當初弗蘭克的許諾,但克萊爾卻怎麼都不願意。
在她看來,她和弗蘭克本就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個體,他和她想要的從來都不一樣。她沒有義務為那個在她生命裡已經沒用的丈夫,白白受制于人。
費盡心機才爬上的至尊之位,她才不要做得如此窩囊。
所以副總統馬克勸她簽署對謝泊德家族利好的法案時,她就用各種借口和條件推阻,令雙方的關系逐漸緊繃,甚至經曆暗殺。

直到馬克把舊情人湯姆的屍體帶到她面前,用最後這一張絕牌才硬生生地壓下了她一貫高貴的頭顱。
但一次屈服并不代表永遠。
為了反抗,她開始用更為狠絕的手段對付謝泊德姐弟,甚至不惜與俄國總統就叙利亞問題簽署“喪權辱國”的條約。
也是從這裡,整個故事的走向開始變得魔幻異常。
她先是把自己窩在白宮裡,閉門謝客裝抑郁,罷工整整23天,氣到全國上下開始抗議。
之前她在明面上反抗的時候,謝泊德姐弟還能有辦法治她,但現在她躲起來不見人,讓對手想耍手段都沒法發揮,隻好走正規程序——由多數内閣聯合彈劾總統——趕她下台。

但要跳得更高前,你必須先學會蹲得更低。
想來克萊爾正是深谙此道,知道以退為進、韬光養晦的道理,才會沉得住氣,在馬克一次次催促她“體面地離開”,并快把他自己當成下屆總統時,一邊通過鄧肯(謝泊德姐姐的養子)的身世之謎離間謝泊德姐弟,一邊軟禁簡,同時編排出一整套無懈可擊的“通俄門”事件,一巴掌将馬克拍死。
好一招釜底抽薪,團長雖然覺得有點脫離現實,但也還是忍不住起立鼓掌。

這之後,她又做了一連串驚世駭俗的舉動:開除所有内閣成員,勒令馬克辭職,并雷厲風行地組成了美國史上第一個全女性的新内閣班組。

雖然劇情至此已經開始在“離奇”的道路上飛奔了,但故事裡的情勢已全面向克萊爾傾倒。
謝泊德姐弟抛出的各種爆料對克萊爾的傷害越來越小,原本的代理人馬克也被抛棄,隻好退出曆史舞台,就連給予最後希望的道格,也在顧慮弗蘭克的名聲後,倒向了克萊爾。
甚至在這些之後,克萊爾還通過各方情報,讓對她窮追不舍的記者湯姆、發視頻揭露她的前國務卿凱茜,和對她陽奉陰違的簡,在同一天“死于非命”……
所謂開挂的女主,她應該算是極緻了。

然而,編劇似乎還是覺得不夠過瘾,在真正的對手隻剩下道格一個後,擔心用弗蘭克遺囑做文章的克萊爾,猶如神助般的有了弗蘭克的“遺腹子”……
之後的劇情,團長真的是不忍直視了。總之故事的結尾,道格被克萊爾刺死,從此她的面前再無敵手。
腹黑的主角最終還是赢得了勝利。團長卻不知該哭該是該笑。

私心講,團長是很愛這個角色的。因為她和團長在現實生活中遇見的所有女人,都不一樣。
抛開腹黑和冷血這兩點不談,克萊爾作為新時代的女性人物是極其成功的。
她可以抛開世人對女性固有身份的枷鎖,跳脫出婚姻最低級的需求,想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勇敢堅定地追求自己的欲望。
從這個角度講,她這樣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

她從來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利用手中所有的牌去打赢每一場戰鬥。
當所有人都在緬懷弗蘭克的時候,她在努力的“去弗蘭克”。她的身邊可以沒有愛人,沒有朋友,沒有溫暖,但唯獨不能沒有她自己。

即使編劇讓克萊爾光環加身,但我們依舊能夠看得到,她身上每一寸的堅韌都在包裹着她,令她時刻都能準備好迎接命運的磨難和開挂。
從本季中克萊爾年少時的場景可以看出,這些是她與生俱來的基因。她抹不掉它們,于是便将它們做成了最鋒利的寶劍,一路披荊斬棘,直至坐穩寶座。
隻是,當故事裡隻剩下克萊爾一人,整部劇隻能靠女主去撐起時,就再也無法找回昔日的輝煌了。
強弩之末,不是弩的過失和無能,隻是可能真的該結束了。
不過,故事雖然崩了,但在團長心中,她——克萊爾——自始至終都沒有崩塌過。

2 弗蘭克
現在回過頭,我們再來說說弗蘭克。
第六季的整個故事裡,團長都能看到編劇和導演對弗蘭克,或者準确地說是他的扮演者史派西,滿滿的怨念。
這些怨念加注在劇情裡,讓團長有時甚至分不清,那些台詞是寫給弗蘭克的還是說給史派西的。

就像克萊爾在第四視角裡努力地“去弗蘭克”一樣,劇組似乎也在努力地“去史派西”。
可如同劇情裡演的那樣,即使再怎麼努力的想要和對方撇清關系,他也已經深刻地印在了克萊爾的生命裡,印在了劇組的成長裡,注定無法完全剝離清楚。
他們隻能糾纏,至“死”都不休。

但世人說來也奇怪,當初弗蘭克在位時,大家看不慣他的種種作為,硬是把他拉下了馬。可又在他死後,一個個反過來緬懷他,說他在位時如何如何的好,以期望克萊爾也同樣這麼做。
像不像史派西主演時,大家都說他演得弗蘭克越來越浮誇,卻又在他下線後,開始懷念他的“弗蘭克”如何比剩下的角色更讓這個故事有靈魂。
想來,編劇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大大方方地将這些寫進了故事裡。

隻是他們太想通過克萊爾的口去表達這個觀點,以至于後來用力過猛,使克萊爾的種種行為甚至超越了弗蘭克的狠絕,變得讓人不忍直視。
就像團長前面說的,弗蘭克一直沒有真的下線,他的影響力在結尾克萊爾和道格間的那場争執達到了高潮。
他一直盤桓在這兩人之間,像一把雙刃劍一樣,割完這個傷那個。隻是克萊爾比道格更超脫,她能讓自己走出弗蘭克的陰影,并最終赢了被弗蘭克桎梏一生的道格。

弗蘭克最終還是輸了,不是輸給命運,而是輸給了克萊爾。
自己選的女人,死了也要承擔後果。
3 碎碎念
《紙牌屋》最後成了這副慘局,其實是團長預料中的。
沒有了弗蘭克,編劇和導演似乎就想用更多的内容去彌補,于是将現階段美國政治中的很多事情隐射到了劇情中。
如果平時關注美國新聞的話,其實也就不難理解編劇為什麼會把後來的劇情寫成了那樣。
用推特炒掉國務卿,堅持修美墨邊境長城,一言不合就各種退群,花式怼各國政府和組織,哪個單拎出來都夠讓人驚掉下巴了。

其實團長看得出來,編劇和導演還有很多話想說,有很多想法想要展現,很多嘲諷特朗普的隐喻想要表達,但這個故事再也禁不起更多的折騰和經費了,所以他們隻能在短短的八集當中去盡可能的表現。
弗蘭克這個腹黑大BOSS落幕了,然而克萊爾的政治巅峰才剛剛開始,雖然肉眼可見的敵人已經清理完了,但隻要她還沒死,政治生涯裡的敵人就永遠沒有完結的時候。
慶幸的是,劇終了,我們就不用再糾結這個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