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小妹
馬丁爺爺筆下的角色,多數能成大事者,均有先天或後天不好的因素影響。
後期成長為出色權謀家的珊莎經受了種種殘酷的折磨,親眼看着父親被砍頭,第一個愛的人又是折磨她最狠的人。
出色的刺客艾莉娅曾目睹自己的父母兄弟慘死。
能見過去知未來的布蘭半身不遂,一輩子都隻能在輪椅上度過。
機智博學、有智慧、有謀略的提利昂天生畸形,不但是個侏儒還前額突出,容貌醜陋,兩隻眼珠一黑一碧,顯得極不協調。
原著裡,在黑水河之役中,他受了幾乎緻命的重傷,被削去了半個鼻子,留下了無法修複的傷疤。劇集還算仁慈,但還是在臉上留下了一道嚴重的疤痕。

擁有巨大情報網的僞裝大師瓦裡斯是個太監,曾經是乞丐和小偷。
最大的陰謀家小指頭貝裡席出身寒門,父親是衆多小領主中領地最小的一個,僅僅在五指半島中最小的地方,擁有一些岩石地。

學識擔當+異鬼克星的山姆非常肥胖,從小膽小又懦弱,極度缺乏自信,見血就反胃,看殺雞也會被吓哭。
雖然到了劇集後期,他們的成功羨煞很多人,但要是反過來問這些人,又極少有人會為了成功願意付出和他們一樣的代價。
這些代價都太大了,小妹也不想。
那麼問題來了:上述這些先天或後天條件不好的人,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想來想去,小妹發現了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動機。
動機對一個人的學習和整體事業來說,是最核心和最關鍵的因素。
小妹猶記得美國前教育部長貝爾曾說:對于教育一定要記住三件事:第一是動機,第二是動機,第三是動機。小妹深以為然,有了動機就有了學習的欲望。
動機是指發動和維持個體活動,并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動力。而産生動機需要兩個原因。
一是“需要”,即個體對内部環境或外部生活條件有一定的需要。
就如貝裡席是為了提升他卑微的階級,為了權力和地位,為了成為偉大的人物;提利昂是為了報複父親,為了活出不一樣的人生;瓦裡斯是為了吃飽穿暖,為了在夾縫中生存;珊莎是為了存活,為了重振史塔克家族;艾莉娅是為了給父母兄弟報仇。

二是“誘因”,即能夠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外界刺激,它能夠激發個體的某種定向行為,是個體企圖得到的目标。
珊莎在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受傷,終于懂得任何人都不靠譜,沒有人能夠保護自己周全;艾莉亞眼睜睜的看着親人在自己的面前慘死,家族淪落;提利昂的母親因生他難産而死,父親不愛,姐姐不疼。

此二者缺一不可。可以說,動機産生的内外部條件是緊密聯系的,在實際生活中,人的行為往往取決于需要和誘因的相互作用。
如果珊莎隻有一直絕望,沒有達到臨界值,沒有觸動她前進的誘因,那麼她就永遠不會變成現在這樣優秀的權謀家。
然而,學習動機又是一種複雜的、綜合性的心理性動機或社會性動機。
今天,小妹就再根據劇中幾個角色的表現,來分類解析一下他們學習的動機類型。
不過在此之前,小妹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提前說明。
上一篇文章發布後,有網友質疑:“從心理學方面探讨幾位小孩人格的形成過程,不覺得像是在拿科學數據來解析宗教嗎?”
在經過仔細思考後,小妹覺得:觀衆雖然看的是劇,可劇演繹的也是人的一生,劇中的人物和觀衆一樣,是作為個體而存在的。小孩的人格形成,難道不正好是心理學研究的範圍麼?
所以,小妹覺得用心理學方面得觀點探讨劇中人物的所作所為,就像是我們用心理學來分析現實世界中的人一樣,并無不妥。
下面言歸正傳。

1 為何學習
學習動機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内部學習動機,即學習者對學習活動本身有濃厚興趣所引起的動機。
這種學習動機取決于學習者内在的需要,無需其他外部因素推動。
比如劇中的山姆,他從小對刀劍不感興趣,隻對音樂、美食、讀書感興趣,可以說是個标準的書呆子。因此,隻要有機會他就看書學習,以至于後期的他變得非常博學。
2、外部學習動機,即外部動機即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
這種動機往往需要學習情境以外的因素,如外界的要求或作用。
例如布蘭,他一開始的夢想是當白袍騎士,腿短後不斷有人告訴他,他是三眼烏鴉,并教給他如何學習并融會貫通這一技能。最終,在别人的指引下,他成了先知。

3、直接的近景性學習,即學習過程本身及學習的近期結果。
這類學習動機比較具體,效果顯而易見,但不太穩定和持久,容易受其他偶然因素和具體情境變化的影響。多表現為對學習内容的直接興趣和愛好,以及對學習活動的直接結果追求。
比如龍媽,她剛嫁給馬王時,一直害怕、膽怯,猶豫。後來她明白無法對抗命運,隻有取悅馬王她才能夠過得更好。于是,她開始向女仆學習多斯拉克語,最終成為馬王摯愛。

在通常情況下,學習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他們可能同時存在,共同對學習産生影響。但它們所起的作用大小又有不同。
其中,居于支配地位、發揮主導作用的動機稱為主導性動機,它與其他動機相比,對學習的影響最為強烈,最為穩定。
在同一時間段内,主導性學習動機隻有一個,其它都屬于輔助性動機。相對而言,輔助性動機對學習的影響比較微弱,不夠穩定。
比如龍媽,她的一生既有内部動機的促成,也有外部動機的影響。但是主要起作用的,是她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并一直為之努力。

2 如何學習
說完了三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我們再來說說動機對學習的加強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發動學習行為。特定的學習行為總有一個開端,而學習行為的發動就需要有學習動機。
比如生活在君臨時的珊莎,她若是不學習權謀之術,不學習如何算計别人,就無法防止被别人算計,擺脫不了别人的掌控。

二是确定學習目标。動機會使一個人将心理活動和行為朝向特定的任務,而不是朝向與現實需要無關的方向或事情上。
此時,人就需要一個總體目标,并努力向這個目标奮進。
比如艾莉娅,她的目标就是殺死那些害過自己親人和朋友的人。她有一份待殺名單,而親手劃去名單上的名字,就是她的目标。因此,她才會忍辱負重、努力刻苦的學習刺殺技能。

三是維持和調整學習行為。如果具有正确的、水平适合的學習動機,那麼學習的每一環節,都會受到它有意無意的調節和監控,排除來自外界因素的幹擾,朝着既定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直到目标實現。
劇中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瓦裡斯。他最開始的目标隻是為了生存,但在當了一段時間的小偷後發現,信件裡的東西有時比錢包更有價值。
之後,他就專門經營這種營生,将“小小鳥”的情報網遍及各地。通過他的“小小鳥”們編織成的情報網來收集秘密,從而讓自己在君臨的勾心鬥角中存活下來。
在解決了生存問題後,他又開始關注民衆的需求,開始追求秩序和勢力平衡。他可以為任何一方提供消息,幫助一方打擊另一方,以此來操縱和維持着七國各方勢力間的平衡。

動機與學習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學習動機可以促進學習,學習又反過來會增強學習動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的範圍内,學習動機的增強與學習效率呈正相關,但并不是學習動機無限增長,成就也就無限提高。
一般來說,中等強度的動機水平有利于各種學習,過強和過弱的動機都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因此,小妹大膽推測:從離開君臨後的小指頭和提利昂的各種失策就可以看出,那時他們已經超過了最佳強度的動機水平,需要達到的目的和作出的努力開始呈負相關的方向發展。
不過這隻是小妹的推測,并不是要替二人洗白,求放過勿噴。

綜上,在實際操作中,必須堅持以内部動機為主,外部動機為輔的原則,充分利用内外部動機相互轉化的規律,創造條件培養學習的興趣、熱情、目的和需要,并使它們轉化為對學習的巨大推動力。
同時,也要盡可能地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求由潛在狀态變為活動狀态,形成學習的積極性。

以上,就是小妹從“學習動機”角度對《權遊》中幾個重要角色的成長路程作出的分析。
通過分析劇中人物的這些行為,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與人物,同時更好的學習和發展自我。
但願大家都能充分利用“學習動機”這一理論,來更好的為人生作出規劃,使自身達到最理想的水平,實現期盼已久的目标。
期待大家在評論區與小妹文明又友好的交流哦~~~
喜歡記得點贊、評論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