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海報
《喬喬兔》觀感

文字 / 許健

      喬喬是一名被灌輸了納粹狂熱思想的10歲男孩,他的大腦中甚至虛拟出來一個希特勒,如影相随與他對話,不斷親切地鼓動他。生活中喬喬應對現實時顯得軟弱笨拙,甚至連系鞋帶都沒有學會,在希特勒青年團訓練營中,因不願殺死小兔子,被其他成員們嘲笑為膽小的“喬喬兔”。後來在希特勒的鼓勵下,喬喬為了證明自己,在亢奮狀态下搶投手榴彈,意外被炸殘,臉上留下醜陋的傷痕。

      電影《喬喬兔》情節主線很簡單,但無疑是部上佳的作品,具有吸引觀衆入戲的魔力,甚至影片中的喜劇成分也顯得那麼自然,沒有任何突兀感,而其中又有許多溫馨的畫面深深觸動觀衆心底。我的觀感并不是因為該影片好評如潮,事實上直到觀看前我對這部影片仍是一無所知。

      影片開始,當喬喬對參加希特勒青年團信心不足時,希特勒告訴他不必經過大腦,隻需要狂熱。果然,喬喬亢奮地呼喊着萬歲奔跑出去。此時影片畫面不斷交叉出現狂熱的人群與狂奔的喬喬,或者影片創作者喻意,狂熱的民衆就如同一個不成熟的孩子,曆來都是最易被鼓動利用的工具,鼓吹為納粹獻身和焚燒圖書等場面都似曾相識。

      觀看古今中外,所有的煽動,都披着特别華麗的外衣,都被野心家鼓吹為“美麗風景線”。對喬喬來說,腦袋裡的希特勒既高大又可親,就是富有迷人魅力的偶像,是如同父親般的領袖。“煽動”必是先點火,看看電視新聞裡街頭閃動的火光,就知道中國的文字特别形象貼切。

      喬喬的媽媽是位地下反戰組織成員,将猶太女孩埃莎暗藏在家中。喬喬偶然發現埃莎後,在與她鬥智鬥勇中,人性中本質的東西——親情、善良、愛情和美,逐漸戰勝了狂熱和無知,倆人從對抗到信任,甚至産生情感的依賴。喬喬親愛的母親被殺害後,他抱着媽媽的雙腿痛哭,想為媽媽系好鞋帶。喬喬需要學會系鞋帶,他徹底看清了納粹的虛僞與殘暴,将腦袋裡的偶像踢出了窗外。

      戰争結束時城市滿目瘡痍,被犧牲的恰恰是狂熱的民衆,失去的不但是安定的生活,還有自己的親人,在軀體和心靈上留下醜陋的傷痕。曾經的狂熱分子和被迫害者,最終都是劫後幸存者,想想真是可悲。影片結尾,喬喬和埃莎在街上跳起舞,舞姿從猶豫僵硬到舒放自由,那一刻深深地打動了觀衆,可謂是點睛之筆,對普通的百姓而言,所求的不過是平凡、和平、安定的生活。

      有人說多讀書才能明智,才不易被欺騙煽動。誠然不錯,但恐怕也不盡然,讀書也要看讀什麼書和如何理解,書中不但有“黃金屋”“顔如玉”,同樣也有毒品和陷阱。況且信息碎片化的世界中,願意讀書和能讀進書的人也不是大多數。因而當今時代一些人其實更像10歲的喬喬,“理想”和“激情”就如一幅不完整的拼圖,更易被狂熱思想利用,成為野火中的犧牲品。作為一名普通的觀衆,唯願在時代的浪濤中,我們不要重蹈覆轍。

(本文原發于“西安市志遠助殘公益慈善中心”微信公衆号,原發朗誦:李雪)

原創圖文  請勿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