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海報
也看《我是山姆》

文/許健


      讀書會王惠娟給《草色》投了篇美國影片《我是山姆》的觀後感,文字流利且有思想,從父愛的角度給予很高的贊譽,她寫道:“有幾處還會随情節流眼淚!”看了她的文章我也觀看了這部影片,從另一個角度也說說自己的感想。

      影片實際是圍繞殘障的山姆究竟應該不應該拿回對女兒露西的撫養權這個主線進行的。一個隻有七歲智力的殘障者,能不能做好一個七歲以上健康小女孩的父親?從山姆的角度看,我們有沒有思考對他傷害最大的是什麼?是他覺得所有人其實都認為他不能,包括他自己的律師。他在痛苦中對自己的律師麗塔說:“你和他們想的一樣,山姆不能照顧好露西。”扪心自問,你是不是也這樣感覺?山姆想到了放棄,當他看見露西在新家的優越條件,覺得露西不再需要自己。這才是最可悲的,才是對山姆自我的重重一擊。

      可是我們仍不禁落了淚,我一直在想打動觀衆的究竟是什麼?顯然與山姆的智力無關。這個答案恐怕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感悟。最後的答案是人之本性也!血緣之間的交流,譬如動物之間的撫摸,是一種不可缺失的安撫,是一種最簡單又最高級别的需求,是幸福的根源,是文字無法完全表達的,也是現今科技無法解釋的。這種需求的故事往往特别容易引起我們強烈的情感共鳴,我想這是我們所具有的共性。人活着在追求什麼?或者反倒是哪些最本真的人,反而可以在最簡單中抓住根本。“我不是完美的家長,但我們一起生活,互相深愛着對方。”山姆給出的解釋就足夠了,将簡單的需求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當山姆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和露西所應該擁有的是什麼時?自信讓他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超越了别人給他的智力标簽,這時他還是七歲的智力嗎?如果依然用舊眼光看待他,倒是該給觀者自己測測智商了。

      目睹山姆和露西間的父女親情,露西的養母蘭迪對“我能給露西她從來沒有過的愛”産生了強烈的質疑,覺悟後她親自将露西抱回到山姆的住處。不值得所有人對固有的思維方式進行反思嗎?

      萬物皆是上帝的産物,是說萬物皆有求愉悅的權力,即天賦人權,山姆為什麼不能有追求愉悅的權力,人們對他的質疑來自于身體殘疾帶來的障礙,其實這種障礙在我們人類社會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把露西的撫養權還給山姆,并不能代表社會的文明,真正的文明在于他周圍的社會為這對父女提供了必要的幫助,山姆的故事是一個證明,山姆的律師、露西的養母以及周圍的人們,共同消除了山姆所面臨的障礙,決定了山姆的故事必定是歡樂的結局,這便是倡導無障礙社會環境之意義所在。

      山姆對親情的執着,帶給我們感動的同時,也令所有人對自己生活進行反觀,是這部影片的重要積極意義之一。如山姆的律師麗塔所言:“我們總感到失落,覺的自己矮小醜陋,可有可無。每天早上醒來時總覺得失落。無論我多努力都無法擺脫,不知道為什麼,我從來沒有感到充實。”每個人都會有迷失的時刻,與殘障無關,不由想起李功名老師在同路人讀書會活動中所說:“我認為心殘了才是殘疾,宇宙間有多少體健心殘的人,又有多少體殘心健的人。”與殘障者相處,獲益的豈僅僅是殘障者!不可置疑,山姆也同時影響了周圍的人,這也是殘障者往往成為勵志故事主角的原因吧。

      人人都想做一個最好的自己,一個愉悅的自己,一個普通的自己,一名幸福的父母,殘障者也一樣。

      ——2015年6月26日

原創圖文   請勿擅用